<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白衫上的家国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党史馆展柜里,那件写着“想家”的白茄克安静地陈列着。这是1988年1月台湾返乡探亲团登长城时穿的衣服。褪色的墨痕在雪白布料上晕染,让穿过四十年军装的人眼眶发热——这分明是千万游子寄给祖国的家书,每个褶皱里都藏着未竟的团圆。</p><p class="ql-block">军人最知家国分量。当年挎枪守疆土,界碑上凝望的是国土完整;如今看台胞写下“想家”,读懂的更是人心所向。军装与便装质地不同,守护家园的信念却始终如一。我们擦拭钢枪时守的,何尝不是每个游子归乡的路?</p><p class="ql-block">四十年戎马生涯教会我们:分裂的土地结不出完整的果实。正如战壕边的蒲公英总要飘向同一片田野,血脉相连的同胞终会寻到归途。白衫上的墨迹与连队决心书上的红手印,都是刻在民族脊梁上的誓言。从历史硝烟到今日交流,这件展品默默见证:枪杆子捍卫的是疆界,文化血脉连接的才是根本。</p><p class="ql-block">临别时凝视展柜,玻璃上映出鬓角白发。忽然懂得,老兵卸下的是领章,放不下的仍是那句“绝不把领土守小了,绝不把主权守丢了”的誓言。我们守过的每寸山河,终将化作游子归家的灯;我们护过的万家灯火,必定照亮九州同辉的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