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曲阜·生物教研】聚焦教学评一体化,提升生物教学新效能 ——曲阜中学生物组教研活动

厚泽行远·曲阜中学

风有信,花正艳,缤纷的四月,明媚的阳光。 为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推进大单元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全体生物教师于4月21日在西苑学校参与了我区开展的“教-学-评一致性2.0”全员研修活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一部分 聚焦课堂 教学相长</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ff8a00">课例展示</font></i></h3> 首先,老师们集体观摩了刘晓萍老师执教的公开课《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刘老师通过展示问卷调查结果,以卫生习惯为起点,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微生物的浓厚兴趣,顺势导入本节课题。之后学生通过列举微生物的主要类群、阅读科学文献、小组合作寻找“证据”、探究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检测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数量等学习活动,既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无处不在,又学会了研究微生物的观察法和实验法并且进一步认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张鲁燕老师执教公开课《真菌》。张老师开门见山,引导学生聚焦真菌,回忆身边的真菌并观看视频,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后,对丰富多彩的真菌产生了疑问:真菌有哪些共同特征呢?接着学生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分组观察了老师准备的各类真菌后,以霉菌、酵母菌、蘑菇为例,“观菌容”、“察菌构”列表归纳出真菌的主要特征,最后了解了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ff8a00">评课交流</font></i></h3> 苗颖老师从课堂的组织和设计层面对刘老师的课进行了专业点评:整节课逻辑严密,重视通过观察或实验的方法寻找证据,环环相扣,顺理成章的得出了微生物无处不在的观点;课堂充分展现了论证式教学样态,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包括逻辑推理、批判性思考等能力。张老师的课堂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尊重事实,注重概念构建。学生先猜测再验证,依据认知逻辑展开教学。<br>教研员张晔老师总结提出青年教师要重视过渡语的设计,各个学习活动一定要有逻辑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思维连贯,而且要重视课堂生成,比如及时回应学生的猜测或疑问。<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二部分 经验交流 赋能教学</font></b></h3> 刘晓霞老师进行了题为《大概念视域下的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的经验交流。从教学评一致性内涵的两个阶段和如何分析课标确定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接着通过自己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运用到课堂的执教案例——《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引发教师们对于如何把理念落实与课堂的思考。 王雪老师进行了题为《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发展科学思维》的经验交流,从发展科学思维的困难点和深入解读科学思维目标等方面展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建模等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具备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提出见解、审判观点。 教育之道,如行舟于江海,教为帆,学为桨,评为罗盘。教学评一体化是课堂提质的关键抓手,本次培训既是一次理念的更新,更是一场行动的动力,教师们对教学评一体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相信老师们会将所学所悟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教学水平,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郭亚男</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曹晓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