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采风】 王城公园赏牡丹——四奔洛阳为看花

萍晓

<p class="ql-block">4月23日清晨,我们从武汉市洪山地区出发,驱车600公里,踏入河南省洛阳古城。这是我第四次来到这里。友人曾在洛阳当兵。此次是直奔王城公园而去,住宿安排在公园附近。打开车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扑面而来的微风中,似乎带着淡淡的花香。</span></p> <p class="ql-block">王城公园,地处洛阳市西工区中州中路,占地面积37.5公顷,始建于1955年,是我国第一座王城遗址公园,因坐落于东周王城遗址之上而得名,是遗址公园、洛阳牡丹花会发源地、历届洛阳牡丹花会主会场。</p> <p class="ql-block">迈入王城公园瞬间,仿佛穿越了时空,踏进历史的长河,遥想当年的东周王城,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派繁华景象,如今都化作尘埃,只留下这满园的牡丹,依旧绽放着绚烂的花朵,见证着岁月的变迁。<span style="font-size:18px;">脚下的土地,似乎在诉说辉煌与沧桑。</span></p> <p class="ql-block">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每年4—5月是洛阳牡丹最佳观赏期,始于隋,鼎盛于唐的“古都牡丹”,一到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时2025年第42届洛阳牡丹文化节接近尾声。</p> <p class="ql-block">园内花儿千娇百媚,红似烈焰,粉若云霞,白比霜雪,黄赛金箔。绿牡丹“豆绿”,叶片衬得花朵清雅脱俗,一朵姚黄立于眼前,花朵大如盘。唐代诗人王维说:“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牡丹》)</span></p> <p class="ql-block">虽然今年气温比往年高,又遭遇大风,牡丹比往年凋谢的早些。但精品牡丹园依然名花云集,有的含苞待放,娇羞似少女;有的盛开怒放,热情如少妇;有的花瓣渐萎,却也优雅从容。</p> <p class="ql-block">据说,今年有一批花大色艳的高山牡丹落户洛阳王城公园月亮门内。这些高山牡丹是王城公园在适宜海拔的牡丹基地培育的精品。由于基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有效补充了园内牡丹的品种和数量,将牡丹观赏时间延长至5月初。早中期牡丹渐次落幕,晚开牡丹唱起主角。</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垂落在水面上。湖的对岸,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小山坡,山坡上绿草如茵,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红的、黄的、紫的,五彩斑斓,宛如一幅绚丽的织锦。</p> <p class="ql-block">亭子周围,几株柳树垂下嫩绿的丝绦,在风中轻轻摇曳,与古朴的亭子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离开亭子,便来到了一处人工湖畔。湖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绿树红花。</p> <p class="ql-block">穿过湖畔的小径,来到牡丹园。满园的牡丹争奇斗艳,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紫的若烟,每一朵都娇艳欲滴,美不胜收。有的花朵硕大无比,层层叠叠的花瓣簇拥在一起,宛如一个个丰满的绣球;有的花朵小巧玲珑,花瓣轻盈飘逸,仿佛是下凡的仙子。</p> <p class="ql-block">微风吹过,牡丹王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浓郁的花香,每一朵牡丹都有着独特的姿态和神韵,有的花瓣微微张开,似在向人们展示它的娇艳;有的花瓣紧紧簇拥在一起,仿佛是在守护着花蕊中的秘密;有的花朵低垂着头,静静地沉思着。</p> <p class="ql-block">牡丹栽培源于炎帝氏族生存的河洛一带,这里的邙山、嵩山都有野生牡丹生长,已有1600多年历史。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始于南北朝,推广于隋,隋代的皇家园林——西苑中就开始大量地种植牡丹;鼎盛于唐,《洛阳牡丹记》说:“自唐则天已后,洛阳牡丹始盛”;宋朝时甲于天下。</p> <p class="ql-block">牡丹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调”就是歌咏几种不同颜色牡丹的。</p> <p class="ql-block">魏黄、姚紫、豆绿、赵粉,为牡丹名品中的四大珍品。姚黄出自宋代洛阳邙山脚下姚崇家,花初开为鹅黄色,盛开为金黄,花开高于叶面,开花整齐,花形丰满,光彩照人,气味清香,有“花王”之称。</p> <p class="ql-block">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魏家花者,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溥)家。”洛阳地方留守钱惟演赏之曰:“人谓牡丹花王,‘姚黄’真可谓王,而‘魏花’乃后也。”</p> <p class="ql-block">宋朝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洛阳花工宣和中以药壅培白牡丹如玉千叶、一百五、玉楼春等根下,次年花作碧色,号欧家碧。”欧家碧是豆绿的古名,为世间稀有名贵品种,每年作为贡品,供奉朝廷。</p> <p class="ql-block">《桑篱园牡丹谱》中记载:“赵粉是将冰凌罩红石(一名童子面)从洛阳移至曹州赵氏园培育而成。具有单瓣、半重瓣、重瓣3种花型,有的3种花型同生一树。”赵粉是四大名品牡丹中最年轻的品种,天真而灿烂,又称为“公主粉”。</p> <p class="ql-block">友人介绍说,牡丹主要有许多品种。如洛阳红。洛阳红是牡丹中的传统品种,花朵呈深红色,花型丰满,色泽鲜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青龙卧墨池是牡丹中的珍稀品种,花朵呈黑色,花型独特,色彩深沉,极具观赏价值。二乔是牡丹中的名贵品种,花朵呈复色,花瓣内外颜色不同,花型优美,色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全盛时,公园有约260个品种牡丹开放。主要分布在沉香楼、牡丹仙子、九色台、傲梅渲春观赏区、王城春早观赏区。其中,盛开的牡丹品种有:明月花、琉璃贯珠、墨楼争辉、似荷莲、宫样妆、红宝石等。</p> <p class="ql-block">4月初,沉香楼附近“举世无双”的牡丹——金丝贯顶初绽。作为去年的赏花“顶流”,金丝贯顶自带流量,目前金丝贯顶开花5朵,花期仅3至5天。今年牡丹文化节前夕,公园区打造了“金丝贯顶·风起王城”特色场景,新修木栈道,让金丝贯顶的盛世美颜触手可及。</p> <p class="ql-block">沿着园中的小径行走,来到九鼎壁前。曾经的周天子坐拥九鼎,威震四方。如今,九鼎壁上的浮雕栩栩如生,仿佛向人们展示着那个时代的威严与庄重。继续前行,便是河图洛书碑。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图案,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一般人分不清牡丹与勺芍。友人说,牡丹属牡丹科的花卉,花色丰富,多为绚丽的红色、粉色或白色,花径较大,状如莲花,叶子宽大;勺芍花属毛茛科,花朵颜色单一,主要为淡粉、淡紫或白色,花状像勺子,叶子较狭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牡丹花与勺芍花是两种不同的植物。</span></p> <p class="ql-block">公园集牡丹观赏与历史文化、人文园林与自然园林为一体,整体可分为牡丹观赏区、历史文化区、大型游乐区和动物园四大景区,并形成“牡丹争艳、周鼎雄踞、丹香迎宾、靓思飞瀑、河图洛书、凤阙映毂、乐台钟声、甘棠洲”等特色鲜明的王城景观。</p> <p class="ql-block">在洛阳欣赏牡丹的园子多,如“王城公园”、“国家牡丹园”、“中国国花园”、“隋唐遗址植物园”、“神州牡丹园”、“国际牡丹园”等。洛阳市花是牡丹,古城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雍容华贵,端庄富丽而引发人们诸多联想,派生出与之相关联的文化象征意义。在人们心目中,牡丹是美的化身,纯洁与爱情的象征。国尊繁荣昌盛,家重富贵平安,人喜幸福吉祥,这些特点和寓意,牡丹兼而有之。</p> <p class="ql-block">洛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居天下之中、处九州腹地,历史上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洛阳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龙门石窟、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文物保护单位51处。</p> <p class="ql-block">王城公园看牡丹,对洛阳牡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牡丹不仅是一种花卉,更是洛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情感。步入出口,见有宋朝末年诗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卢梅坡《牡丹》:“</span>玉栏四面护花王,一段风流似洛阳。深院不须驱野鹿,只愁蜂蝶暗偷香。”</p> <p class="ql-block">洛阳牡丹,承载着千年古都风华,如今依旧风姿绰约。四次赏花,其实是与历史对话,与自然相拥,更是心灵洗礼。人说女人如花。牡丹衬托出女人的天生丽质,女人赋予牡丹的国色天香。因为一朵花,数次来古城,牡丹之旅是值得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