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因古诗而闻名--皖南游(二)

北方老兵

<p class="ql-block"> 《赠汪伦》</p><p class="ql-block"> 李白乘舟将欲行, </p><p class="ql-block"> 忽闻岸上踏歌声。 </p><p class="ql-block"> 桃花潭水深千尺, </p><p class="ql-block"> 不及汪伦送我情。</p><p class="ql-block"> 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汪伦的深厚情谊。</p> <p class="ql-block">  据传:汪伦安徽泾县人,曾任泾县县令,善诗善歌,对李白的诗歌极为敬慕,百读不厌,他还知道诗仙李白有嗜酒之好,斗酒诗百篇之称,曾修书一封邀李白来桃花潭,书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呼?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来后才知,桃花者潭名也,酒店者乃万姓所开,汪伦善意的谎言,使先生欣然而往。</p><p class="ql-block"> 汪伦和众乡亲的纯朴、热情,桃花潭的自然美景使汪伦、李白之情意愈深,居住数月,李白临行前,汪伦及众乡亲恋恋不舍,载歌载舞、踏歌相送,李白感激之至,挥笔写下千古绝唱《赠汪伦》。</p><p class="ql-block"> 因李白的这首诗,桃花潭由此而闻名天下。历代名流、学者,寻访诗仙游踪纷至沓来;现在桃花潭风景区,每天慕名而来的游人也是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入住的旅居酒店--太平湖漫心府,距离桃花潭风景区约20多公里,第二天下午我们驱车半个小时,来到了桃花潭景区。下了车没走多远,我们就看到了墙上的两幅标语,烘托着景区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前往桃花潭古渡口,途经翟村老街。翟村老街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千年古村落,老街依山傍水,青砖黛瓦,尽显徽派建筑的典雅与沧桑,是体验皖南人文与自然交融的绝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  老街两侧多为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徽派民居,马头墙错落有致,鹅卵石小路蜿蜒曲折。部分老宅仍保留木雕门楼、天井院落,细节中可见往日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  翟村老街没有过度商业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地居民仍在此生活,店铺多为传统手工作坊,可寻见竹编、宣纸、米酒等泾县特产,偶有村民在门前晾晒笋干,或坐在门前聊天带娃,烟火气十足。这里</span>适合慢游细品,感受隐逸与诗意。</p> <p class="ql-block">  走到老街尽头,穿过踏歌岸阁<span style="font-size:18px;">(相传当年李白与汪伦告别处)</span>的正门,我们来到了桃花潭古渡口,此刻我们虽错过了桃花灼灼的美景,但青弋江蜿蜒的山水风光,古渡口碧绿的潭水,隔江相望的怀仙亭阁 仍宛如水墨画卷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因时间有限,我们还要赶往下一个景点,没能细细的品味桃花潭古渡口的特有韵味和历史内涵。返回途中我们来到了路旁的桃花潭畔景区。</p> <p class="ql-block">  太白仙琮是安徽泾县桃花潭畔一处富有文化韵味的景观建筑,它与诗人李白有着紧密关联,是桃花潭畔诗歌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游客来此可以联想到李白当年在桃花潭的所见所感,以及他留下的不朽诗篇。</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畔的四君子馆是一座集美景与艺术于一体的独特建筑,旨在纪念在文学书画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四位文化名人。这四位名人是:</p><p class="ql-block">-- 冯骥才:著名作家、文化学者</p><p class="ql-block">--韩美林:著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p><p class="ql-block">--宋雨桂:著名国画大师</p><p class="ql-block">--何家英:著名画家</p><p class="ql-block"> 馆内陈列了四位大师的手迹真品等传世佳作。还配有根雕、木雕、陶瓷等装饰品,给四君子馆的一石一木一砖一瓦都注入了灵气。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宁静、雅致的氛围,得到心灵的放松和文化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畔的江上草堂临水而建,地处万村古渡口附近,背靠小山,面朝桃花潭,视野开阔,可远眺对岸的踏歌岸阁和翟村老街。草堂设计古朴,茅草屋顶、木质结构,与山水融为一体,还原了古代文人隐逸山水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畔的万象阁是当地一个颇具特色的建筑,周边自然风光优美,潭水清澈,周围青山环绕,与当地的徽派建筑风格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古朴、宁静且富有诗意的氛围。作为桃花潭区域的文化地标之一,万象阁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记忆,它见证了桃花潭的发展变迁。</p> <p class="ql-block"> 简单的游览了桃花潭畔景区,于下午5点半钟返回太平湖漫心府酒店。下午转了两个景点,时间虽紧,但收获不小。漫步桃花潭,方知诗与景的永恒。李白笔下“深千尺”的不仅是潭水,更是古人纯粹的情谊。人间至美,莫过于山水之间的真挚与静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