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时候,见到了雨就想到了水,就是老子《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水。</p><p class="ql-block"> 它柔能克刚,渗透万物而自持,始终保持着最原初的秉性,诚可谓利万物而有静,润万物而无形。</p><p class="ql-block"> 雨是水的精魂,一个之于天,一个之于地,是天地的完美融合与结合,是女娲补天的不竭生命的最初迹印。</p><p class="ql-block"> 雨和水,可透视出自然与人生的方方面面,看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都是在以一种不同的生存方式风雨兼程?碧桃与露种,不都是春去秋来雨霖铃?</p><p class="ql-block"> 雨水既可洗涤污秽脏垢,又可绘制美丽的天空;雨后的一湾彩虹,让缤纷的世界生机勃然,万象辉燦。《红楼梦》的终局,即是所有的腐朽败数均被“白茫茫大地”所覆盖。</p><p class="ql-block"> 世间物象,既可存疑,也可解疑。所谓借一茎所化,或许就是借雨水所化,借“上善若水”所化。雨水“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即是说,能够化解一切渊薮。</p><p class="ql-block"> 不知何故,因雨水,竟想到了文字,是不是雨水的清纯也决定着文字的清纯?或许是,或许又不是。</p><p class="ql-block"> 不知谁说过,社会的衰亡首先从文字开始,这应该是一种警示。当然,反过来甚或也是一种一厢情愿对美好的祈愿,是陶渊明的“桃花源”和柏拉图的“理想国”的精神依寄。</p><p class="ql-block"> 不可否认,有时候雨水也会卷起浊泥,怎样去解析,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看看一些成堆的绝不清纯的文字书藉及影视追剧,感觉比浊泥还要倒胃,实可谓“秋风秋雨愁煞人”。</p><p class="ql-block"> 即是说,有时藉于种种原因,在如潮的浊流中,雨水也难以形成清流,虽然它终归会回归清流,但现实却并非那么容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原创制作 :塞外布衣人</p><p class="ql-block"> 图片 : 来至网络</p><p class="ql-block"> (作品40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