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政委王金魁重回故里:</p><p class="ql-block">热血不减,赤诚依旧,再叙鄂尔多斯战友情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2日,春风裹挟着草原的芬芳,一位银发如雪却精神矍铄的老人——老政委王金魁,在女儿毛毛的搀扶下,踏上了阔别30载的第二故乡鄂尔多斯草原。三十载戎马倥偬,半生岁月淬炼,这片土地镌刻着他青春的印记、热血的誓言,以及与战友们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p><p class="ql-block">一、三十载夙愿终成真,赤子归乡泪沾襟</p><p class="ql-block"> 老政委的鄂尔多斯之行,原是退休之初便深埋心底的夙愿。然而,三十余载光阴,他寸步不离病榻前的老伴,将牵挂与思念熬成枕边的一盏老灯。直到女儿毛毛赴鄂尔多斯授课,他才得以在战友的牵线与家人的陪伴下,踏上这场迟来半生的归途。</p><p class="ql-block"> 当车轮碾过康巴什的街道,老政委的眼眶早已湿润。在老部下老局长苏埃才驱车开道引领下赶往鄂尔多斯第一大城东胜。在东胜区市直机关离退休老党员政治生活馆内,一群白发苍苍却目光如炬的身影正翘首以盼——老搭档朝鲁巴根、老战友赛巴彦,老部下苏埃才、赵海平、张顺表、智丽萍、吴俊卿、刘雄伟、黄永强、刘啸等……相见的刹那,拥抱化作颤抖的肩头,泪水浸透彼此的衣襟。他们曾是铁血丹心的战友,如今是岁月凝练的亲人。</p><p class="ql-block">二、笔墨丹青寄深情,党日活动续忠诚</p><p class="ql-block"> 恰逢第30个“世界读书日”前夕,老战友们以一场特殊的党日活动迎接老政委一位警营书法大家的光临。书画室内,党徽熠熠生辉,笔墨纸砚铺展成岁月的长卷。84岁的老政委颤巍巍执笔,却如当年握枪般稳健——墨迹如龙蛇腾跃,“大漠警魂”四字力透纸背,似将大漠孤烟的豪情、草原儿女的赤诚尽数倾注;而“处事莫忘和为贵,养生贵在精气神”的楹联,则是历经沧桑后对战友的谆谆叮咛。</p><p class="ql-block"> 78岁的老局长苏埃才的“为人民服务”铁画银钩,76岁的老局长赛巴彦的工笔画《牡丹迎春》苍劲雄浑,赵海平的国画《喜柿》笔触遒劲……受到了老政委和老局长们的精彩点评,活动最后老局长赛巴彦为老政委和战友们赠送了他精心创作的工笔画作品,68岁的赵海平为老政委和战友们赠送了她精心创作的国画作品,并现场展示了她近期创作的多幅书画作品,恳请战友们指导点评。一幅幅作品,是战友们对初心的坚守,对信仰的礼赞。他们以笔墨为媒,将青春热血凝成永恒的丰碑,将半生戎马化作不朽的诗行。</p><p class="ql-block">三、围炉夜话忆峥嵘,警歌嘹亮颂草原</p><p class="ql-block"> 夜幕低垂,战友们围坐一堂,通明的开耳木子酒店灯光,映红了斑驳的面庞。老政委看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嗓音沙哑却铿锵:“那些年年草原暴雪与风沙,我们杭锦旗的战友们始终冲在为百姓平安、抗洪救灾,保护农牧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线,那些故事特别感人……”。老局长朝鲁巴根激情讲述“记得老王当年工作刻苦、任劳任怨,骑马打枪样样都行,写的一手好字,是我的好搭档!”赵海平红着眼眶递上草原红茶:“政委,嫂子的病好些没?当年您总把馍馍和好吃的塞进我挎包……”</p><p class="ql-block"> 当《人民警察之歌》的旋律响起,老政委颤巍巍起身,布满老茧的手掌拍出铿锵的节奏。歌声中,有人看见了他年轻时跃马扬鞭的英姿,有人忆起了他蹲守抓捕时的果敢,更多人读懂了他鬓边霜雪里藏着的赤子之心。</p><p class="ql-block">四、访故交叙旧情,薪火相传共此生</p><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老政委执意探望94岁的老局长李纯仁。两位老人紧握双手,从“草原公安”当年的初创艰辛,聊到如今科技强警的日新月异。道别时李老恋恋不舍:“小王,养好身体,有时间再来第二故乡相聚共话咱们的战友情深”。</p><p class="ql-block"> 4月23日在老局长苏埃才组织的暖城康巴什的午宴上,老局长苏埃才将曾在杭锦旗公安局工作的老领导老战友王瑞林、云志明、刘占彪、王景山、王德强、赵海平、智丽萍、刘雄伟、吴俊卿、李金凤、郭秀珍、李燕、袁喜占、黄占伟、刘啸等战友同聚暖城康巴什,共话当年的战友之情。老政委激情讲述了他们在鄂尔多斯工作、生活和组建家庭的爱情故事,畅谈当年的战友之情。姑娘毛毛讲述了父亲与同事当年的深厚情意和小时候童年的记忆。二十余位战友齐聚一堂。王瑞林说起当年王教导对自己的亲身教悔至历历在目。刘占彪笑谈老政委“下乡深入农牧区调查研究”的往事,毛毛哽咽着讲述父亲言传身教的动人故事……杯盏交错间,有人即兴赋诗:“大漠孤烟淬剑胆,警徽闪耀映初心。四十载霜雪未改,归来仍是少年人!”</p><p class="ql-block"> 24日中午,杭锦旗检察院老检察长姜峰设宴,王永诚夫妇、芦明山、苏埃才、高伦怀、宋建忠、刘雄伟、王慧荣等老领导纷至沓来。他们从“马背法庭”聊到“智慧司法”,从“戈壁绿洲”谈到“生态警务”。老政委举杯长叹:“咱们这把老骨头,还能为草原法治发光发热!”</p><p class="ql-block">五、驼铃声声情长在,警魂日日照高原</p><p class="ql-block"> 站在暖城鄂尔多斯的高楼大厦之顶,老政委执意不让人搀扶,就想看看草原的历史巨变,看暖城鄂尔多斯康巴什辉煌画卷,看草原上建起的神奇建筑。他站在鄂尔多斯草原的晨光里,面向猎猎飘扬的警旗,敬下最标准的一个的警礼。身后,战友们齐声高唱:“金色盾牌,热血铸就……”歌声穿透云霄,惊起一群沙鸥。</p><p class="ql-block"> 女儿毛毛含泪记录:“父亲说,这是他一生最圆满的‘归队’。他要把战友们的笑颜、草原的风沙、警徽的荣光,都刻进生命的年轮。”</p><p class="ql-block">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老政委王金魁的归乡之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致敬,是一曲永不褪色的忠诚赞歌。他们用半生戎马诠释了“警魂”二字的重量,用岁月沉淀的战友情,为新时代公安精神写下最生动的注脚。驼铃远去,山河永记——那群草原上的“老警”,永远是这片土地最挺拔的脊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