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兵马俑,即秦始皇陵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又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p><p class="ql-block">兵马俑反映秦始皇征战六国,取得天下统一的军事场景,形态逼真的陶俑、威武严整的军阵向人们展示出古代东方文化的灿烂辉煌。兵马俑的雕塑艺术精美,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震惊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一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陵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余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p><p class="ql-block">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p> 一号坑 <p class="ql-block">一号坑是1974年3月农民打井时发现的,接着进行了发掘。1979年10月1日在原址上建成展览大厅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一号坑为地下式土木结构建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内有陶俑陶马6000余件。兵马俑造型生动,形象逼真,是中国雕塑史上璀璨的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人类文化遗产中极其珍贵的财富。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科学、艺术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结晶。</p> 二号坑 <p class="ql-block">秦始皇陵二号兵马俑陪蒸坑,1976年4月银探发现,位于一号坑东端北侧20米处 俑坑出西向东,平面呈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均含门道),深5米余,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经试掘表明,二号抗是以弩兵方阵、战车方阵、骑兵阵和车徒组合的长方阵等四个相对独立的小阵有机结合而成的大型曲尺形军事阵营,具有兵种多、车辆多、造型种类多和阵营形式复杂、建筑结构复杂等鲜明特点,是关于秦代军事、艺术、科技发展的辉煌图卷。</p><p class="ql-block">二号坑考古工作还在进行,目前展出的是恢宏壮观的遗址顶部棚木迹象以及一部分陶俑陶马出土现状,展示了秦俑坑遗址的另一宝贵场景,与此同时还为观众提供了一睹考古发掘工作现场的难得机会。</p> <p class="ql-block">立射俑</p><p class="ql-block">轻装步兵的一种。发现于二号坑东北角弩兵方阵的阵表,双手作持弯待发状,共172个。其姿态是秦代步兵一类战术动作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鞍马骑兵俑</p><p class="ql-block">发现于二号坑中,计有116组。马为河曲马,经过严格挑选和训练。马鞍为低桥较,有肚带和后段但无胸带,无马镫,说明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骑士装束特别,头藏因形小帽,脚登短筒皮靴,身披短甲,腰束革带,一手牵拉马缰,一手作提弓弩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级军吏俑</p><p class="ql-block">这类俑的共同特征是:头戴双板长冠,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脚穿方口齐头展。其铠甲有两种形制:一是带彩色图案花纹边饰的护胸甲,背部没有护甲;二是铠甲的前后摆平齐的带彩色图案边饰的鱼鳞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奏俑坑中级别最高的陶俑。这类俑的俗称“将军俑”,目前出土了7件,这类俑的共同特征是:头戴双尾鹖冠,身穿双重长襦,脚穿方口翘尖履。着铠甲者,甲为彩色鱼鳞甲,甲片小,甲衣短,甲的周边饰精美的花纹图案,双肩及前后胸部有彩色带系绾的花结。</p> <p class="ql-block">跪射俑</p><p class="ql-block">重装步兵的一种。发现于二号坑东化角弯兵方阵的中心部位,双手作持资状,兵160个。其姿态是最代步兵又一要赢求动作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br></p> 三号坑 <p class="ql-block">三号兵马俑坑,1976年6月发现,位于一号坑的西端北侧,南距一号俑坑25米,东距二号俑坑120米,平面呈“凹”字形,东西长28.8米,南北宽24.57米,深5.2-5.4米,总面积约520平方米。此坑曾遭严重破坏,陶俑,陶马和战车残破较甚,坑内发掘出战车遗迹1处,陶俑68尊,陶马4匹,青铜兵器34件。三号坑似为统帅一、二号兵马俑军阵的指挥部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