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中的心灵共振—马伟营老师指导下的艺术觉醒

陈千明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9日上午9:10至10:40,南山区老干中心排练厅里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氛围。当中国合唱协会副秘书长马伟营老师站在锦苑之声合唱团面前时,我们尚未意识到,接下来的九十分钟将不仅是一次普通的排练指导,而是一场关于合唱艺术本质的深刻启蒙。马老师受我们敬爱的吴老师邀请,专程从北京来到深圳,为我们指导《祖国,深圳对你说》和《迎风飘扬的旗》两首作品。吴老师多年来对合唱艺术的执着追求——她多次参加全国合唱指挥培训并取得中央音乐学院高级声乐教师资格——为我们搭建了这次与大师对话的珍贵机会。而马老师的指导,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向合唱艺术深层境界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马伟营老师首先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比喻:合唱中的指挥、钢琴与合唱队,如同阳光、雨露与鲜花的关系。这一意象瞬间照亮了我们对合唱艺术的理解。指挥是阳光,不仅提供光明和方向,更赋予整个合唱以生命的能量;钢琴是雨露,细腻地滋润着每一个音符,使音乐的情感得以生长;而合唱队则是那盛开的鲜花,是集体艺术创造的最终呈现。这个三位一体的关系打破了我们以往将合唱简单视为"多人齐唱"的肤浅认识,揭示出合唱艺术中各要素间微妙的共生关系。马老师特别强调的视线分配——五分之二看指挥,其余给观众——更是将这种关系延伸到表演者与受众的互动中,暗示合唱不仅是声音的艺术,更是目光与心灵交流的艺术。</p><p class="ql-block"> "合唱是放在内心,从内心向外的,合唱是按摩心灵的最好手段,合唱最容易让人自信。"马老师的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击中了我们对合唱认知的核心。在技术至上的训练模式下,我们常常将合唱简化为音准、节奏、和声的精准组合,却忘记了音乐最原始的冲动——情感的表达。马老师引导我们重新发现,合唱首先是一种内在体验,是心灵与心灵的共鸣。当我们演唱《迎风飘扬的旗》时,他让我们暂时放下对技巧的执着,去感受歌词中蕴含的民族自豪感与历史厚重感。奇妙的是,当我们真正从内心出发,技术上的困难反而迎刃而解。高音不再紧绷,和声自然融合,因为我们不再只是"唱出"音符,而是在"诉说"情感。这种从内而外的艺术表达,确实如马老师所言,成为了"按摩心灵"的过程,在集体的共鸣中,每个个体都获得了难以言喻的自信与满足。</p><p class="ql-block"> 马老师对钢琴伴奏角色的诠释同样发人深省。"钢琴的力度,是合唱队感情的重度。"这一观点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伴奏的理解。钢琴不再是简单的和声支撑或节奏引导,而是合唱情感的温度计与放大器。在排练《祖国,深圳对你说》时,马老师让钢琴伴奏有意识地调整力度,我们立刻感受到音乐情绪随之起伏变化。强奏时,我们的声音不由自主地充满激情;弱奏时,我们又自然转为内敛的诉说。钢琴与合唱队之间形成了一种超越乐谱的情感对话,彼此呼应,相互成就。这种体验让我们明白,优秀的合唱表演中,钢琴与歌声不是主从关系,而是情感表达的两种互补媒介,共同编织音乐的立体图景。</p><p class="ql-block"> 关于休止符的讲解,马老师给出了可能是最具哲学意味的指导:"休止符是音乐的一部分,声断气不断,气断意不断。"这简短的话语蕴含着对音乐时间性的深刻理解。在传统认知中,休止往往被视为声音的缺席,是音乐的"空白"。而马老师却揭示了休止作为音乐表达积极要素的本质。在指导《迎风飘扬的旗》中一段关键休止时,他让我们体验"声虽止而气在延续,气虽断而意蕴绵长"的状态。这种对静默的有意识运用,使音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张力与深度。休止不再是表演的停顿,而是情感的积蓄;不是表达的结束,而是更高层次表现的准备。这种认识不仅适用于音乐处理,几乎可以上升到艺术与人生哲学的高度——有时,沉默比声音更有力量。</p><p class="ql-block"> 马伟营老师的指导艺术令人叹服。他没有使用复杂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精准的示范,将深刻的艺术原理转化为可感知、可实践的指导。他对细节的关注——比如一个眼神的分配,一个呼吸的时机——反映出对合唱艺术全方位的把握。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将技术指导与情感启发完美结合,让我们在改进具体演唱技巧的同时,不断回归音乐表达的本质目的。这种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真正大师的风范。</p><p class="ql-block"> 这次指导对我们合唱团的影响是深远而多元的。在艺术层面上,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合唱的本质,不再满足于表面的和谐悦耳,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情感真实与集体共鸣。在技术层面上,马老师提供的具体方法——如视线分配、呼吸控制、休止处理等——为我们的日常排练提供了可操作的标准。而在精神层面上,这次经历强化了我们对合唱艺术的热爱与敬畏,使我们认识到,合唱不仅是一种音乐表演形式,更是一种集体心灵修炼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马伟营老师的指导如同一场艺术启蒙,让我们得以窥见合唱艺术的堂奥。阳光、雨露与鲜花的比喻,内心外化的表达理念,钢琴力度的情感对应,休止符的哲学意义——这些启示将长久地影响着锦苑之声合唱团的每一位成员。在追求合唱艺术的道路上,我们将铭记这次珍贵的经历,不断探索声音之下更丰富的心灵世界,让合唱真正成为"按摩心灵"的艺术,成为我们表达生命感悟的崇高语言。感谢马老师的指点,感谢吴老师的引荐,也感谢合唱让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体验这美妙的心灵共振。</p> <p class="ql-block">马伟营老师</p><p class="ql-block">是中国合唱协会的副秘书长,长期从事合唱艺术的组织、推广和教育工作,在中国合唱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以下是关于他的相关信息整理:</p><p class="ql-block">1. 职务与角色</p><p class="ql-block"> - 中国合唱协会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处理协会日常事务,参与制定中国合唱艺术发展规划,推动国内外合唱交流。</p><p class="ql-block"> - 活动组织:多次参与策划全国性合唱赛事、展演及研讨会,如“中国合唱节”“全国教师合唱节”等品牌活动。</p><p class="ql-block"> 2. 专业背景与贡献</p><p class="ql-block"> - 深耕合唱艺术多年,注重合唱普及与艺术水准提升,推动群众性合唱与专业团体的协同发展。</p><p class="ql-block"> - 参与合唱教材编写、师资培训等工作,促进基层合唱教育水平提高。</p><p class="ql-block">3. 社会影响</p><p class="ql-block"> - 通过协会平台,推动中国合唱团体与国际组织(如国际合唱联盟)的合作,扩大中国合唱的国际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 倡导合唱艺术的社会美育功能,支持公益合唱项目。</p><p class="ql-block">4. 中国合唱协会简介</p><p class="ql-block"> - 成立于1986年,隶属文化和旅游部,是中国最具权威的合唱艺术组织,涵盖专业院团、业余合唱团及教育机构。</p><p class="ql-block"> - 主要职能:行业指导、学术研究、国际交流、赛事举办等。</p> <p class="ql-block">吴颖红老师</p><p class="ql-block">著名合唱指挥,青少年声乐教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进修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获中央音乐学院高级合唱指挥资格认证,获中央音乐学院高级声乐教师资格证。 </p><p class="ql-block">深耕18年,硕果累累,桃李满园 。 </p> <p class="ql-block">合唱团全体成员</p> <p class="ql-block">合唱团全体成员洗耳恭听</p> <p class="ql-block">马伟营老师指导,精彩视频回放</p> <p class="ql-block">马伟营老师指导,精彩视频回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