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保险职业生涯(17)(回忆录连载)

山西郭促

<p class="ql-block">第一章第八节</p><p class="ql-block">举家搬迁来大同 (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调中保人寿大同分公司后,单位驻地在大同,离阳高县城有百里之遥,只能一人住机关办公室。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让我下决心把家尽快搬来,但搬家过来,也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解决。 </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儿子读书转学问题。那年儿子在县城新华街小学读六年级,夏季小学毕业,秋季初中升学,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学业,我和妻子商议在暑假期间把家搬过来,做到两不耽误。但是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儿子的大同市户口问题,好解决学籍。二是必须选择好去哪所学校读初中,并保证小升初如期对接,不出差错。</p><p class="ql-block"> 1998年户籍管理还甚严,要从阳高县城户迁到大同市区户难度比较大。我爱人工作在曾经令人羡慕的商业系统交电公司,是全民所有制单位,也必须在大同找一家接收的国营工作单位。然后,办理户口随迁,儿子随她一并迁来。当年,不论是阳高还是大同,国有商业公司都已特别不景气。但调动手续办理起来还是很正规。为了保证时效,我来大同公司上班不长时间,即拜访了雁北商校同学老贾,时任大同市一家国营商业批发公司经理,该公司基本歇业放假,无能力为职工开资,与我爱人所在县交电公司情况相同。当时我也是着急,只言明把手续放在那里,好办理户口手续,保证儿子在大同如期升学。同学之情甚好难忘,老贾不仅主动热情接收,还去其上级主管部门盖了同意接收的章。调出单位自然简单,为了保证相关手续的顺畅,也为了今后她退休时养老保险对接,原交电公司无力为职工交养老金,我们自己还垫付了几千块钱,并托在市养老金保险所的同学,做了移交事宜。接收单位找好后,最关键的就是市劳动局审批环节,只有市劳动局审批了才能在公安局派出所办户口随迁手续。此时,我找到了因捐赠《下岗职工自谋职业七十二行》对我颇有好感的贺局长,说明情况后,贺局长很高兴满口答应,当即把具体管理此事工作人员叫到办公室,收下我的相关手续,并说按规定在集体上会研究时尽快解决。此后大约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批了下来,可谓顺风顺水。</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证学区选在当年教学质量口碑好的北岳中学,我把爱人和儿子户口迁到属学区的在铁牛里居住一位亲属户口本上,他们都热情给我帮助和支持。当年让儿子初中升学选在北岳中学,我颇为自信,时任白校长是从阳高一中调来,在阳高期间与我挺熟悉,关系也好。该校离我租住房较近,且教学质量不错。我当时并不了解在大同市区小学升初中是一件甚难的事情,以为户口迁来,即可按学区划入,而事实是苛刻条件许多,诸如常住户口与房本、小学学籍等。我找到白校长一问,他说只能按择校安排,孩子的户口、学籍基本无用,要等开学才能见机行事。于是我就有些焦虑。入学第一天孩子没有接到通知,我很不愉快,跑到白校长家发了一通脾气,好在白校长答应和包容了我,第二天即让孩子入学,并安排在当年北岳中学最过硬的班主任陈老师,教学能手高老师带的班,让我转忧为喜。</p><p class="ql-block"> 我确实不知道,市区小升初择校一直是特别难的事情,传闻有不少权钱、人际关系的内幕交易。我和白校长纯粹友情之交,后来听别人议论择校要花不少钱,我竟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暗自庆幸和感谢白校长给我的面子和友谊。当年我不仅没有给人家送过一点礼,还因为太着急,跑到人家里发脾气,讲了不少抱怨指责的话。二十七年过去了,写下这段文字,更从心底敬佩白校长,再次深深感谢他对我莫大的包容和关照。(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