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踏入黄岗侗寨,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老的年代。这里,已有800多年历史的侗族建筑林立,鼓楼与吊脚楼错落有致,不用一钉一铆的榫卯结构令人惊叹。清澈小溪穿寨而过,溪边妇女淘米洗菜,水中鱼儿悠然自得。漫步小巷,舂米酿酒的声音传来,空气中弥漫着香禾糯的香气。夜幕降临,围坐鼓楼,听着原生态的侗族大歌,那自然合声宛如天籁,让人沉醉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美好中,感受着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清晨,推开民宿的窗,清新气息扑面而来,灰瓦屋顶连成一片,远处雾霭缠绕着鼓楼。沿着台阶下到寨中,能听到咚嗒咚嗒敲打侗布的声音,有着音乐般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寨子里有柏油大道一条,如寨子的经,石板路无数条,似寨子的纬。但我知道,凡是侗寨,必有“三宝”:寨门、鼓楼、风雨桥。它的两旁,各由一座六柱的木亭子撑着,门洞上方檐叠五层,顶上竖一葫芦状小塔。</p> <p class="ql-block">风雨桥,横跨在巴溪之上,连接了两岸的青山。据说,几年前这里还有一座年逾百岁的老花桥,一场滔天洪水,把它冲垮了,眼前的桥,是在去年刚刚建成的。无情的流水,带走了多少风雨的故事,也带走了一座风雨桥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吴成龙是贵州省黎平县双江镇黄岗人,也是侗族大歌省级非遗传承人。他1999年退伍回村后潜心学习侗族大歌。他曾两次赴京参加侗族大歌申遗演出,还率队前往广西桂林演出。吴成龙在村里组建表演队,四处收录侗族大歌并翻译成文本,走进小学教孩子们传唱。作为歌师,他在侗族大歌艺术学校任过职,学生近5000人。他通过多种方式传承推广侗族大歌,让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黄岗村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p> <p class="ql-block">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无指挥、无伴奏,以“众低独高”和声特色闻名,内容涵盖自然、劳作、生活等,多在节日、祭祀等场合演唱,展现侗族文化与集体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