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共“一大”会址

微光

<p class="ql-block">上图:上海树德里今貌。</p><p class="ql-block">1920年,位于上海法租界贝勒路(今黄陂南路)和望志路(今兴业路)交汇处的树德里公寓街区建成。建筑为石库门风格,前后两排,共九幢。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这里的一栋公寓里召开。</p> <p class="ql-block">上图:中共一大会址外景。</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位于上海黄浦区兴业路76号,始建于1920年秋,为一座砖木结构石库门建筑,坐北朝南。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上图:中共一大纪念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雕像。</p><p class="ql-block">“南陈北李”,所见文献是1943年3月,出席“一大”的一位代表在《古今》半月刊上发表的文章中说: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主张组织共产党,经几次会商之后,便决定组织起来,南方由陈独秀、北方由李大钊负责,即所谓“南陈北李”。</p><p class="ql-block">“相约建党”,指的是1920年初李大钊冒险送陈独秀去天津,在路上谈到建党之事。</p><p class="ql-block">1927年5月22日在武昌中山大学举行的追悼死难烈士大会上,高一涵作了《李大钊同志事略》的演讲,演讲内容:“(五四运动)时陈独秀先生因反对段祺瑞入狱三月,出狱后,与先生(指李大钊)同至武汉讲演,北京各报均登载其演辞,先生因此大触政府之忌”。并说到“陈独秀返京后则化装同行,避入先生本籍家中,在途中则计划组织共产党事”。这就是“相约建党”的历史背景依据。</p> <p class="ql-block">上图:“一大”会址纪念馆陈独秀、李大钊相约建党油画。</p><p class="ql-block">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以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标志,中国南方北方各形成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做好了准备。</p> <p class="ql-block">会址纪念馆上图:“中共一大”13名代表雕塑群像。</p><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代表13人,他们是:</p><p class="ql-block">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p><p class="ql-block">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p><p class="ql-block">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p><p class="ql-block">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p><p class="ql-block">广州代表陈公博;</p><p class="ql-block">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p><p class="ql-block">旅日代表周佛海;</p><p class="ql-block">陈独秀指定代表包惠僧。</p> <p class="ql-block">上图: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代表开会群像。</p><p class="ql-block">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路径命运各有不同。</p><p class="ql-block">李达、李汉俊、包惠僧因政见分歧脱党;</p><p class="ql-block">刘仁静参加“托派”被开除出党;</p><p class="ql-block">张国焘投奔国民党叛变;</p><p class="ql-block">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牺牲;</p><p class="ql-block">王尽美病逝;</p><p class="ql-block">周佛海、陈公博脱党后成为“汪伪政权”汉奸。</p><p class="ql-block">到1949年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时,还在共产党内并担任高层领导的,只有毛主席和董必武两个人了。</p> <p class="ql-block">上图:在中共“一大会址”前。20250402.</p><p class="ql-block">“南陈北李”缺席“一大”。</p><p class="ql-block">中共建党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可是中共领袖陈独秀和李大钊却没有出席,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遗憾。</p><p class="ql-block">陈独秀当时在陈炯明主持的广东省政府任教育厅长,为申请一笔建设经费忙碌,没来参加会议,只是指定包惠僧作为他的代表与会。</p><p class="ql-block">李大钊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正为教师欠薪问题和当局交涉,也没能参会。邓中夏在长辛店组织工人活动离不开,19岁的北大学生刘仁静参会,偶然机会使他青史留名。</p><p class="ql-block">我认为,这是因为陈独秀、李大钊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重要性认识不足。1920年国内已经成立了六个共产主义小组,法国、日本也有小组,总共58个党员。在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下,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通知各地小组,每个小组派两人参加,(法国小组来不及到会)集体开会,统一开展工作,正式成立共产党,这是一项最重要的任务。</p><p class="ql-block">要是陈独秀、李大钊充分认识到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他们一定会去参加中共“一大”的。</p> <p class="ql-block">上图:在中共“一大”会址门前。</p><p class="ql-block">左门为爱国民主人士李书城住宅,右门为李书城的胞弟李汉俊住宅,两宅相邻,后院相通。住宅当时是租赁的,中共一大是在李汉俊住宅客厅召开的。</p><p class="ql-block">自1973年5月第一次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至2025年4月3日,52年间我曾四次来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上图:前院大门、小院高墙。</p><p class="ql-block">中共是在共产国际(苏联)的帮助支持下发展起来的。</p><p class="ql-block">从中共建党之前,共产国际就派员出资提供全方位帮助。从上海党的“一大”、“二大”、“四大”,广州“三大”,武昌“五大”,到莫斯科“六大”,以及杭州西湖会议、上海“六届四中”全会,汉口“八七”会议,都有共产国际代表出席,并且在会议中发挥主导作用,对中共帮助很大,但指挥失误造成的损失也很大。特别是1931年1月,在共产国际东方部长米夫操纵下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使得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掌握中共领导权达四年之久,险些断送中国革命。直到长征初期中共和共产国际通信联络中断,中共才在遵义会议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统治。在毛泽东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经过艰难险阻英勇奋斗,带领全党取得胜利。</p> <p class="ql-block">上图:“一大会址”,通往二楼的楼梯。</p><p class="ql-block">中共“一大”,研究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和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作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p> <p class="ql-block">上图::上海“一大”会址内景。</p><p class="ql-block">会址座落在上海法租界内,为一楼一底的石库门欧式风格住宅,李汉俊一家在此居住,客厅内展示开会用的大餐桌。</p><p class="ql-block">一层楼下是住宅前院、客厅,后面是小餐厅、厨房、楼梯;二楼是主卧、次卧,一楼出后门为小过道和后院门。</p> <p class="ql-block">上图: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嘉兴红船雕画。</p><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p><p class="ql-block">8月3日清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李汉俊、陈公博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可尔斯基未去)11位代表,在李达夫人王会悟周密安排下,从上海乘早班火车前往嘉兴,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完成“一大”会议日程,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p><p class="ql-block">1921年8月3日下午,中共“一大”胜利闭幕。</p> <p class="ql-block">在嘉兴南湖“红船”前。202105.</p><p class="ql-block">嘉兴南湖红船是仿制品。1959年,嘉兴政府制作了一艘游船模型,带到北京给董必武审看。董老根据回忆,认为当年中共“一大”在南湖开会乘坐的就是这样的画舫。嘉兴政府就制作了这艘游船在南湖展出,并命名为“红船”。</p><p class="ql-block">1964年4月,董必武重来南湖,登上画舫,感慨万千,挥毫题诗一首:</p><p class="ql-block">革命声传画舫中,</p><p class="ql-block">诞生共党庆工农;</p><p class="ql-block">重来正值清明节,</p><p class="ql-block">烟雨迷蒙访旧踪。</p> <p class="ql-block">上图:中共“一大”纪念馆壁画。</p><p class="ql-block">中共“一大”知识点:</p><p class="ql-block">1,数字28:</p><p class="ql-block">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中国代表中,最为年长的是45岁的何叔衡,最年轻的是19岁的刘仁静,13代表平均年龄是28岁,时年毛主席28岁,28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p><p class="ql-block">2,两湖人、北大人、旅日人多。</p><p class="ql-block">13位代表中,“湖南湖北”人共有9人,占70%,除了湖南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湖北代表董必武、陈谭秋,上海代表李达、旅日代表周佛海也是湖南人,而上海代表李汉俊、北京代表刘仁静和陈独秀个人代表包惠僧,则都是湖北人。</p><p class="ql-block">“一大”与北京大学关连的有五人 。陈公博 、张国焘、刘仁静是北大学生 ,毛泽东在北大工作过 ,包惠僧在北大短期学习。未到会的陈独秀和李大钊是北大教授。</p><p class="ql-block">曾经留学日本的代表有董必武、李达、李汉俊、周佛海;陈独秀、李大钊也曾留学日本。</p><p class="ql-block">03,“一大会址“确定。</p><p class="ql-block">这要归功于负责会务的李达妻子王会悟。</p><p class="ql-block">王会悟认为李汉俊与其兄李书城同住一处,李书城时为孙中山麾下大员著名人物,在他家开会安全。</p><p class="ql-block">距李公馆不远的“博文女校”,正值暑期校舍空置,住宿便利。黄兴夫人徐宗汉为学校董事长,王会悟曾是徐的秘书,联络方便。博文女校因此成为九名中共一大代表(包括毛泽东)的住宿地。</p><p class="ql-block">04,陈公博和李汉俊未参加南湖红船会议。</p><p class="ql-block">“一大”开幕第一天清晨,陈公博和新婚妻子居住的大东旅社隔壁房间发生凶杀案,陈妻受到严重惊吓,导致陈公博提前退出会议。</p><p class="ql-block">会议期间,租界巡捕前来调查,房主李汉俊出面掩护代表撤离,他还要留在家中应对警方,也就没有参加最后一次会议。</p><p class="ql-block">从安全考虑,两位与会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没有出席中共“一大”在南湖游船上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p><p class="ql-block">05,为什么党的生日是7月1日?</p><p class="ql-block">1938年中共中央准备在延安庆祝建党17周年,找“一大”代表毛主席和董必武了解开会日期,他们都记不起来了,只好选择 7 月的第一天作为建党纪念日。</p><p class="ql-block">1960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现了尘封三十多年的中共“一大”代表陈公博的博士论文,从中发现可靠线索,进而调查核实,最终确定1921年7月23日 ,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日。</p> <p class="ql-block">上图:中共“一大”中央局成员。</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局,作为中央的临时领导机构,选举产生中央局成员:</p><p class="ql-block">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p><p class="ql-block">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p><p class="ql-block">李达负责宣传工作。</p> <p class="ql-block">上图:出席中共“一大”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p><p class="ql-block">1, 马林(1883-1942) ,荷兰人,1913年在印尼从事革命工作,1920年为共产国际 “二大” 执行委员 ,1921年来中国参与筹备并参加中共一次代表大会,之后积极推进第一次国共合作。“二战”从事反法西斯斗争,1942年遇害。</p><p class="ql-block">2,尼克尔斯基(1889-1938),俄国人,1921年加入俄共。同年受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遣来中国参加中共一大。后在苏联远东地区从事情报工作。1938年因涉嫌托派被杀害,后平反。</p> <p class="ql-block">上图:李书城、李汉俊兄弟。</p><p class="ql-block">左: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员,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右:李书城(1882-1965),字晓园,湖北潜江人,李汉俊兄长,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留学日本,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积极从事反清反袁革命活动,为孙中山得力助手。解放初期李书城曾任国家农业部长。</p><p class="ql-block">“中共一大”就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租住的住宅里召开。</p> <p class="ql-block">上图:李汉俊一家合影。</p><p class="ql-block">1920年秋,李书城、李汉俊一家迁至上海法租界树德里,入住望志路106号、108号两套住宅。住宅因曾为中共“一大会址”,而成为全国重点文物、著名革命遗址。</p><p class="ql-block">图为1920年李汉俊(后排左2)与家人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