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古城

一悟

<div>建水古城,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建水历史底蕴深厚,至今已有1200余年的建城史,自古以来就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拥有众多古建筑和自然景观。</div> 朝阳楼是建水古城仅存的城门,是建水的标志性建筑,因形状好似天安门,又被称作小天安门,但它比天安门还早建28年。 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已近六百年历史,仍旧巍然屹立。门楼上方高悬“雄镇东南”的匾额,登上城楼远眺,城内街巷纵横,烟火气息浓郁。微风吹过,飞檐斗拱上的铜铃叮咚作响。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建水古城,地上青石板铺路,道路两侧都是古式建筑,商铺林立,酒旗飘扬、灯笼高悬,充满了古时的味道。</p> 建水古城拥有元、明、清各代古建筑近百座,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我们在城里漫步,只见古巷纵横,明清古宅星罗棋布,寺庙、道观、府衙错落。不经意间,就能撞见路边古色古香的民宅,青瓦飞檐的正门,雕刻精美的门楣,门两侧挂着红灯笼,贴着红对联。 建水古城的豆腐历史悠久享有盛名,最有名的是用西门大板井井水点制的豆腐。烧豆腐是建水的传统美食。 建水被称为“中国紫陶之都”,紫陶是建水民间传统工艺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水紫陶讲究精工细作,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美誉。 建水,古称临安。临安府署作为明清时期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始建于1382年,历经明、清两代8次增修扩建,至今已有630余年的历史。 建水古城有很多古寺庙,有声名远扬的七寺八庙。 指林寺始建于元代,是滇南最早的禅宗寺院。 普应寺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 年,它在这里矗立了几百年,一直在闹中取静,洗尽繁华,是一块修行的清静地。 天君庙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约五百年历史,是滇东南著名的道教宫观。 儒家文化在这座城市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建水文庙始建于公元1325年,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二大文庙。气势恢宏的“太和元气”坊,裹挟着文庙厚重的历史余韵扑面而来。 高大的孔子铜像。 云南提督学政考棚始建于1389 年,是明清时期举行院试的考场。 建水文化底蕴深厚,古代历次科考人才辈出。 翰林街是建水最热闹、最具标志性的街巷,保留古建筑的同时恢复改造为清式风貌商业街。 <div>走进翰林街深处,这里藏着一座具有南方特色的私家园林--朱家花园。真是没想到,在西南边陲还能营建出这么典雅漂亮的园林。这座被誉为“滇南大观园”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建筑精巧,环境古朴,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div> 朱家花园始建于1875年,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宗祠和花园,总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循规蹈矩”“谨言慎行”,朱家家规镶砌在出入甬道门枋上。 住宅区庭院优雅,院落层出迭进,房舍鳞次栉比。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用料考究,雕花门窗,屋檐、梁枋等也是精雕细凿,以雅取胜。 最宏大的建筑当属祠堂,这里有方池、水上戏台、亭阁,掩映在庭荫花木之间。 水上戏台。 朱家花园的后花园是一座具有江南风格的园林,庭院优雅,曲径通幽。 园林中央是一个水池,池边亭台楼阁,雕花石栏,古朴隽雅,赏心悦目。 池边的水榭,实际上是一座创意精巧、玲珑别致的水上戏台,台面石柱上的石狮、石象,栩栩如生,堪称古建筑中的精品。 庭园中林木繁多,花团锦簇。 双龙桥又称十七孔桥,位于建水城西,横跨泸江河与塌冲河,因两河在此交汇,形如双龙蜿蜒盘曲而得名。 双龙桥是一座十七孔大石拱桥,全长148米,桥楼飞檐翘角,一个个桥洞与水中倒影汇聚成圆,形成珠链圆环的奇景。 站在河边远远望去,双龙桥彰显古朴沧桑之美。 建水十七孔桥和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是我国仅存的两座十七孔桥,这一南一北两座桥正是古时南北方桥梁造型的代表,北方的桥雄浑大气,造型简洁,南方的桥则在外形上费了颇多功夫,看上去也更加华美。巧合的是,冬天时两座十七孔桥都会出现金光穿洞的美景。 古桥上最抢眼的当属中间那座飞檐翘角的阁楼,方形三重檐歇山顶,琉璃黄瓦,雄浑大气,蔚为壮观。 桥身以青石板铺砌,已被岁月洗礼至光滑,两侧桥栏以石条垒成。 我们绕着河岸而行,从不同角度来欣赏双龙桥的美。 桥端还有一座两层八角攒尖桥亭,相比中间阁楼要秀气得多。 双龙桥始建于乾隆年间,最初只有三孔。后因河水泛滥,河面变宽,在道光年间,续建十四孔桥,与原桥相连,故称“十七孔桥”。照片左侧是最初的三孔桥。 <div>建水古城,一座被时光浸润千年的古城,给我们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美的园林景观。这里不仅有历史的厚重,更有生生不息的烟火气,古今交融奏出和谐发展的新乐章。</div><div><br></div><div>2025年4月25日</div><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