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云逐南(之五)

海上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梅里雪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德钦,我们还来不及卸下行装,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驱使我们部分爱好者、或者说对梅里雪山的热情崇拜者,马不停蹄地叫了出租车赶往梅里雪山观景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梅里雪山:</b><span style="font-size:20px;">属于横断山脉—怒山山脉,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内。地处滇、川、藏三省结合部,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梅里雪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有十三座山峰,俗称“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梅里雪山属高原性寒温带山地气候,梅里雪山是云南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和世界温带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17个关键区域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梅里雪山景区由五大板块构成:包括位于三江并流云南保护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金沙江大湾景区,拍摄梅里雪山全景最佳位置的雾浓顶迎宾台,进梅里雪山或雨崩的重要枢纽的飞来寺观景台,可观神瀑、冰湖的雨崩景区,低纬度热带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的明永冰川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飞来寺观景台是进梅里雪山或雨崩的重要枢纽,正对着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是朝拜梅里雪山十三峰烧香祈福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渴望尽可能早一点朝拜梅里雪山的心情,出发时过度仓促,没考虑时差,到观景台才五点半,依然烈日当空,正面对着太阳很不适宜拍照,因为与出租车驾驶员商定好等我们一个小时,勉强挨到六点三刻,太阳还不愿下山,原本期待的日照金山的那一个美丽瞬间的希望只能成泡影,抱着遗憾而怅然离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里,人类登上地球上海拔8000米高度的历史已经有五十多年了,在半个世纪中,尽管登山家们一座连一座地征服了世界上十多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在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中付出了一条又一条的性命,然而,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仍是人类未能征服的“处女峰”。从1902年起,人类十多次攀登卡瓦格博峰,都以失败而告终。在藏民的心中,卡瓦格博峰是他们保护神的居住地,是神圣不可侵犯之地。当地人认为:人类一旦登上峰顶,神便会离开他们而去。缺少了神的佑护,灾难将会降临。1991年1月,17名中日登山健儿在雪山离奇遇难后,梅里雪山被中国定为禁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月18日,我们从德钦出发,为了一睹近几年来被媒体喧染成人间仙境、美丽乡村的网红之地—丙中洛。领队在选择道路上剑走偏锋,与旅行社多次商量,最终选定德钦—贡山公路,也就是S212省道。德贡公路是连接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与怒江州贡山县的旅游公路,全长约95公里,横跨三江并流区,以险峻风光和工程奇迹著称。选择这样一条道路不仅是对驾驶员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乘员的一次心理检验。山高路远,道险且阻并非每一个人心中清楚,唯有经历了才知道。人间仙境,美丽其格并非易得。最美的风景在艰难跋涉的路上,在我仍然坚守的心间。云雾萦绕的山峰托起朝阳的那一刻,内心涌动的是对大自然的敬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车行至海拔3800米~4500米的孔雀山垭口之后,由于这里的雨季周期很长,大雪天的周期也很长,因此塌方、雪崩时有发生。当刚入冰雪路段时,大家尚未有危险感,依然谈笑风生。但遇一大段塌方时,大家才心若悬河,开始紧张了起来,纷纷地为驾驶员指路辩向,车子一寸一寸向前挪去,前行不久一大片雪崩的涌雪从挡石走廊间逢隙中挤进了进来时,许多人惊讶地说不出话来。继续向前,一路塌方随处可见,所幸我们的公路清障工人连续作战,挺着寒冷和高原缺氧的风险为我们开山辟路,情不自禁地内心暗暗地为这些工人祝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德贡公路以极致风光和艰险工程成为云南自驾“天花板”,既是交通要道,也是自然与人文的壮丽走廊。它横穿‌横断山脉‌,跨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区),海拔落差达2500米(1500-4000米),面临雪崩、塌方等自然灾害。16年建设周期中,施工团队克服高原反应、极端气候,被誉为“工程奇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德贡公路的旅游与战略意义‌在于:它是滇西北旅游环线‌关键节点,将德钦至贡山车程从绕行1000公里缩短至95公里,串联‌明永冰川‌、‌怒江大峡谷‌、‌丙中洛‌等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怒 江 第 一 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怒江,流经云南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由于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掉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称为怒江第一湾。湾中心有一个村子叫坎桶村,这里江面海拔1710余米,气势磅礴,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高出怒江500米,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小平原四周景物宜人,每到农闲季节或节假日,人们便到这里泛舟过溜,对歌起舞,坎桶村堪称峡谷桃源,处处是田园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丙中洛地处怒江大峡谷北端,东临碧罗雪山,西靠高黎贡山,怒江纵贯全境,形成高山峡谷地貌,是滇藏交界处的交通要冲。作为“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拥有怒江第一湾、石门关、桃花岛等标志性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丙中洛镇是一个超级迷人的地方,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部。它被西藏察隅县、捧当乡、德钦县和独龙江乡环绕,就像是被大自然特别宠爱的一个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丙中洛旧称“甲菖蒲桶”,早期是怒族人居住的地方。后来,藏传佛教传入,藏族人陆续迁徙而来,傈僳族也从澜沧江流域和怒江下游迁此定居,形成了多元民族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体验到别样的风土人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丙中洛镇的自然风光一绝!怒江大峡谷在这里展现出了它最壮丽的一面,峡谷幽静深邃,怒江奔腾咆哮,令人震撼不已。丙中洛的观景台是观赏怒江第一湾的绝佳位置,站在观景台上,整个世界仿佛都在你脚下,那种开阔的视野和壮美的景色,真的让人心灵得到了净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了自然风光,丙中洛镇的特色景点也不容错过。比如那座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留下来的重丁教堂,建筑风格复古又神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丙中洛以“雪山为枕、江河为带”的绝美风光和多元文化,成为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兼具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魅力。丙中洛镇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于一体的宝藏地方!任何一位来旅游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和难忘的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雾里村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宁静美丽的小村庄,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北面,去秋那桶村的途中的怒江对面。村里约有60户人家,有藏、怒和傈僳族,他们非常纯朴、勤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雾里村是丙中洛镇下辖的自然村,位于茶马古道上,背靠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隔江相望,怒江环绕其间,被誉为“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小山谷中坐落了一个清新自然、超凡脱俗的小山村,这种纯朴让所有人惊叹!这如同梦境般的地方受众神眷顾,这就是雾里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雾里村是丙中洛最古拙的村子,也是云南最原始的乡村之一。这里至今还不通公路,进村只能走那条长约2公里的茶马古道。古道直接开凿在怒江边儿的崖壁上,与江面落差三四十米,最窄处只容一匹马通过,十分险峻。据说,过去两匹马相遇时,为了安全会将其中的一匹马推入江中,听起来有些残酷,但这是马帮的规矩。现在没被国道、省道、县道替代的古道真的不多了,来雾里村走一次真正的茶马古道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尽管雾里村的房屋建筑依然还十分原始,但党的组织建设依然存在于大众的视野中,飘扬着五星红旗的房屋就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所在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是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为云南与西藏之间物资运输的核心通道。雾里村茶马古道是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雾里村境内的一段历史悠久的马帮通道,以其险峻的挂壁岩腔小道和原始风貌闻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们兴高采烈地行走在茶马古道上,侧眼一望,千仞绝壁、不寒而栗啊!不禁感叹古人的艰辛,这个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古道,如今已化作一条蜿蜒在记忆中的长河。它不是一条简单的商道,而是一部用茶叶、骡马、风土人情编织而成的史诗。在这部史诗中,每一粒茶叶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串铃铛声都是一段历史,每一处驿站都是一座文化的丰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抵达贡山县时,天色已晚,晚餐后散步顺便看看,了解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从衣着来看并无太大差别,只是和上了年龄的人聊天问路比较困难,语言的差异性较大。倒是年轻人的穿衣打扮和行为举止和大城市并无异样,也很新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隶属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北部,地处横断山脉、怒江大峡谷的纵谷地带,立体气候和小区域气候特征明显,总面积4381.53平方千米,边境线长180千米。截至2023年6月,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辖有2个镇、3个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姆登怒族特色村是一个具有浓郁怒族风情的寨子,位于匹河乡政府驻地东北面,坐落在碧罗雪山半山腰,东以碧罗雪山山脊为界,南接知子罗村委会,北与沙瓦村委会相连,西面以怒江东岸为界,地处山间缓坡,海拔约1900米左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村寨的对面是巍峨的皇冠山,南、北方向视野辽阔,峡谷风光尽收眼底,晴空万里时可隐约看到福贡北部的又一自然奇观奇观“石月亮”。村寨内有老姆登教堂、老姆登神山、老姆登茶厂、非遗小课堂、神山步道等。使人文与自然相交织,神秘与热情相呼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老姆登品一口高山上的“福”茶,弹一曲婉转动听的民歌,让时光悠闲地流淌;眺望一眼正前方的皇冠山,山的雄伟壮丽尽显眼前;观一次峡谷云海,那是风的艺术;夜晚仰望一次星空,寻找属于你的那一颗启明星。且罢,那只是我的幻想,因为团队游不允许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怒江天险“老虎跳”峡谷海拔1150米,峡长10公里,最窄处仅10米,落差20米。傈僳语中,“腊跨洛”和“腊玛登培”意为老虎跳峡谷,所以峡谷名由此而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峡谷两岸峰峦叠嶂,峭壁如削,江中巨石横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块5米见方的巨石横卧在江心,江水从巨石两侧跌落而下,水流湍急,浪花飞溅,轰鸣声震耳欲聋,响彻峡谷。此处被视为傈僳族的虎氏族发源地,有着种种传说。我个人认为,怒江的老虎跳峽谷绝不亚于金沙江的虎跳石峽谷,无论是气势上还是峽谷的艰险程度上都略胜一筹。</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