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读猴面包的树《在中东及时行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是书中所介绍的国度,还是书的作者,还有其写作的视角,对于我来说都属于新奇的、陌生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不是因为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不是因为微信读书的“借书卡”,或许我会与这本书失之交臂——那将是一件极遗憾的事情。正如年轻的作者所说:“一切都有映照,一切皆有回响,一件必然要发生的事,会把所有的必要条件巧妙地凑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书日那天,在微信读书上发现了福利借书卡,虽然有效期只剩下短短的几天,我还是觉得好玩,想试一试,也因为“书非借不能读也”。就在app书库里瞎翻起来,要找收费的书,篇幅还要短些,五六天就可读完而且还要读起来轻松愉快的那种,所以这本《在中东及时行乐》被我临时选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看正文前的简介,中东、卡塔尔、也门、沙特、突尼斯,都是我所不熟悉而又想有所了解的,沙漠、龙血树林、战乱,都是足可以刺激人的感官和心绪的话题,于是,决定从“书库”中借出来阅读。还好,读着读着便舍不得放开了,轻快的文字,轻松的话题,漂亮的配图,都是我一气读完的原因。这大概是我读过的出炉最近的一部书,似乎还没来得及出版,版权只标注微信读书出品,上架也只有4月16日;是我读得最迅速的一本书,只用一天的时间;是我读得最轻松的一本书,几乎用不着思考,只是随着作者的笔触前行,随着她的快乐而快乐,随着她的郁闷而郁闷(但始终没读到有什么特别的郁闷),随着她的惊险而惊险,甚至随着她的眼睛一起仰望帐篷外异域夜晚那澄澈的星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在努力寻找一次最为轻松的阅读,但读了该书第一章的时候还是觉得有些肤浅,似乎是没有写出属于中东的味道。在我看来,中东从来都与战争、战乱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怎样的作者怎样的笔法都无法摆脱与之相应的气氛。但接下来的阅读却改变了这样的感知,不仅在于其后来的文字越来越属于中东,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沉重的背景里找到了本属于普通旅行者应该有的东西——快乐的体验,难怪该书会有及时行乐这样一个名字。从后来的阅读中我感受到了作者轻快文字背后的老辣,所以,我相信作者如果想就一定能写出关于中东历史、人文的深刻,但作者不想,至少她不想在这本充满轻松和快乐的文字里写那些沉重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书的作者是谁,她叫猴面包的树。仅此而已,其他关于作者的任何信息都无从披露,甚至到网上去搜,得到的结果都是关于猴面包树那种非洲高大树种的介绍,真正的是名不见经传。我说成是“她”,仅有的这点有关作者的性别信息也是从作品中读出来的,但真的是“她”还是“他”也无从定论。但不过是她还是他,她(他)的文字带给人的则是有关中东行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这样的文字再次让我感到旅行真好。让我们去旅行吧,去体验旅行中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旅行让我们尽情体验异域风情。所谓的“风情”,处处都有,处处异样。所谓的风情,是指所到之处有别于其它地方的特殊之处,既包括当地的自然风光,也包括当地的人文、历史、宗教、风俗等等。有人对旅游做过经典的定义,就是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花钱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其实,这里所说的就是去体验异域风情。域,地域也,非专指国别也。书中所介绍的,如卡塔尔好赚钱、当地信仰的伊斯兰教,也门的龙血树,沙特的怪石,突尼斯的斋月等等,都是独属于那些地方的特殊之处,读来让人有种身历其境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喜欢领略各种各样的地质风貌和各种自然环境,当读过了书中所描写的蓝天、海滨、沙滩、龙血树和貌似各种生灵的风化石,我的心动了,我也想去那里!特别是那些植物和岩石都附上了色彩艳丽、惟妙惟肖的图片,更增加了形象感和亲临其境的冲动。我曾到过许多的“一线天”,但哪条线有作者在沙特拍下的那条线笔直?我也曾去过帕米尔高原的白沙湖,作者在沙特所看见的白沙是否有白沙湖的沙那样洁白,那样天空舞下白练般的优美?我还喜欢游览历史遗迹,千方百计地从那些历史留下的废墟中寻找曾经的脚印。在突尼斯,作者看到了地中海沿岸迦太基的废墟,她好像是听到了来自古战场的呐喊,但她却没有过多的渲染和沉浸,我为她点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旅行让我们接触本来无法接触到的人。一个由9人组成的国际旅行团,成员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度,他们有着不同的性别、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有着不同的肤色和习俗、习惯,这样就为旅行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交往、认知平台。看人也是看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样的平台也是展示个人修养、锻炼与人相处的极好机会。他们当中有结婚者,也有未婚者;有想结婚不想养孩子的,也有不想结婚但想“自己造孩子”的。有两位从12岁起就是好朋友,自幼生长在委内瑞拉而现在分别居住不同国家,每两年都要相携国外旅行一次的男人,基恩调侃欧门有30个女朋友,欧门揭秘基恩有两个男朋友。基恩坦白自己是同性恋者,却说自己与欧门的父亲和后妈都有一腿,欧门的妹妹就是他的女儿,这样的玩笑令同行的中国人张口结舌。欧门分辩自己女朋友多的原因在于自己不想养孩子,而与之相爱的女朋友又不同意,就都不得不分手。在旅行结束相互道别时,欧门与作者拥抱时还没忘了让作者做他第31位女朋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应该看得出来,作者是一个勤奋的人,在旅行途中就会把见闻写出来,大有徐霞客、余秋雨之风。而其他大部分人就不是如此了,可能是不屑于书写记录,更可能也是无能力做这样的记录,也有可能等待机会成熟再大书特书。但他们九个人当中的大部分人似乎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活在当下,所谓的“及时行乐”。如果把及时行乐这个词从贬义的词库中解救出来,赋予它一定的积极意义,将之看作是一种直面人生的生活态度,又有何不妥呢?</p> <p class="ql-block">注:图片均来自本书插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