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是援越抗美60周年,这是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4月9日,我离开北京前往越南,去那里为牺牲的战友们扫墓!父亲生前曾多次嘱咐我,你还年轻,有机会,你一定要代我去越南,看望那些牺牲的指战员们,替我给他们上柱香!经过友谊关,越南的口岸就在前面。</p> <p class="ql-block">这是越南的海关了。再次踏上越南的土地,仿佛回到了58年前。还记得1967年11月的一个晚上,小鲁骑车带着我,一帮住校的哥们儿伴随左右,呼叫着骑过天安门,直奔北京火车站。大家簇拥着我,一起进了站台。远远看见妈妈和妹妹已经在站台上等着。我要远行了,目标是越南,去参加援越抗美。同学们一个个与我拥抱,说着各种祝福和鼓励的话,还有几个矫情鬼故意逗弄:“别让美国飞机吓得尿裤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同学的王小民拿出一个小红本本塞到我手里。我还以为是“红宝书”,拿起一看,原来是一本“鲁迅语录”。小民说:“这是我和李勇送的,他来不了,让我转告你,别给八中丢脸!”李勇和我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好朋友,我明白他们是希望我永远是挺直脊梁的汉子!小鲁对大家说:“都告完别了就别啰嗦了,车都快开了,阿姨还在等着送儿子呢。”对我说:“有时间来个信儿,让我们知道你还活着!”大家伙儿知趣儿的退后。</p><p class="ql-block">到妈妈面前,鼻子有点儿酸。妈妈埋怨说:“临走了也不知道回家,起码跟姐姐弟弟妹妹告个别?”又说:“你倒是 一身轻,什么也不带。”随手给了我一些钱,还有一个背包。“里面有洗漱用品和换洗的衣服,那边下雨多,有一双雨鞋。部队会发被褥、军衣和用品,就不带其他东西了。”车要开了,妈妈让我快上车,交给我一个小包,嘱咐我:“注意安全,别生病,多听广播多学习!”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抱了抱妈妈和妹妹,挥手向同学们告别!</p><p class="ql-block">车开了,我看见妈妈和妹妹还站在原地望着渐渐远去的火车。我打开妈妈交给我的小布包,里面是一台牡丹牌半导体收音机。</p> <p class="ql-block">到越南的第一天,住进了在越南创业的战友曾凡玉的宾馆。后面几天,都由他替我安排。第一天,先去了河内,到大使馆去送了一封信。临走前收到一些战友的来信,说有些战友或烈士家属去越南扫墓,结果有的陵园锁着大门,进不去,又找不到守灵人。信的大意是,清明前后,一定会有不少战友和烈士家属来扫墓,希望使馆能协调当地有关部门为此提供方便,等等。使馆接待人员倒是很热情,答应一定将信转交大使。</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胡志明陵墓等</p> <p class="ql-block">越南的人民大会堂</p> <p class="ql-block">越南的军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谅山省的谅佳烈士陵园,遗憾的是铁将军把门,找不到守灵人,只得把花圈放在门口祭奠战友们。这个陵园埋葬的主要是1支队和个别其他支队的战友。我和曾凡玉战友在大门口照了张相。</p> <p class="ql-block">这是谅山另一处陵园,也是没开门,但围墙较低,从院外可以看到里面。大部分也是1支队的战友和部分高炮部队的战友。我所在的33大队(团)原属6支队,在奠边府执行任务,后期调到谅山归1支队指挥,到1969年4月完成任务回国,也算1支队所属大队。</p> <p class="ql-block">这是北江省的陶美烈士陵园,这里主要埋葬着高炮32、37支队和1支队的战友,是最大的一座陵园,共埋葬了200多位烈士。曾凡玉战友事先联系好了当地的乡政府,守灵人在等候我们。我们祭拜完烈士,送给守灵人一枚“援越抗美60周年纪念章”和慰问金。</p> <p class="ql-block">4月13日,曾凡玉战友安排车,送我前往老街,与从河口过境的5位烈士家属会合,然后在老街省、莱州省、奠边府省祭拜四个烈士陵园。在去老街的路上,我还要到安沛的吉盛烈士陵园,祭拜埋在那里的5支队的战友。吉盛陵园也是锁着大门,在我的坚持下,陪我去的司机兼翻译和我一块儿找到了守灵人的家,跟她说明了情况,,并送给她一枚纪念章和慰问金,她陪我们打开了陵园的大门,让我随了心愿!这里埋葬着5支队和后勤23分部的51名烈士。遗憾的是,这里的墓碑上,绝大部分都没有标注姓名,只是用越南文标注是中国人。翻译告诉我,其中只有13个是标注了姓名的,但也全部是用越文标注,只有四位烈士的墓前,立有中文的另一块小碑,应该是曾经来祭拜过的亲人或战友制作的。</p><p class="ql-block">原本我还想去太原省的灵山陵园,那里主要埋葬的是4支队和高炮62、168、170支队的战友,也是比较大的一座陵园,有100多名烈士。因路况太差,来回要多用5个小时,如果成行将无法在预定时间赶到老街会合团队,只好舍去。</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街省的沙巴烈士陵园,主要埋葬着6支队的战友,也就是我所在的部队。当地民政部门的两位女士很热情,在陵园迎接我们的到来。我送给她们每人一枚纪念章和慰问金。</p> <p class="ql-block">这是莱州省孟莱烈士陵园。当地民政部门的一位女工作人员也是早早就在等候我们。这里埋葬着6支队的47位烈士和中国后勤部队23分部的5位烈士。</p> <p class="ql-block">这是莱州省的封土烈士陵园,这里埋葬着6支队的16位烈士。当地的两位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因为带来的纪念章不够用了,我向她们每人赠送了一份慰问金。</p> <p class="ql-block">14日我们祭奠了三座烈士陵园后,到达了奠边府省的省会奠边府。15日,我们来到埋葬牺牲的6支队战友最多的陵园,奠边烈士陵园,也是我们这次祭扫活动的最后一站。随我同行的五位烈士家属的亲人,都埋在这个陵园中。这个陵园就在我和战友们战斗过的通往老挝胡志明小道的12号公路边上,当年我们连队驻扎的营地,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山林中。</p><p class="ql-block">我要特别介绍这位守灵人,她叫光世莲,她的丈夫叫卢文贵。当年,这座烈士陵园建成后,我们的部队就离开了。从那时起,这对年轻的夫妻就担负起守灵人的职责,几十年如一日。前些年,她的丈夫去世了,她的儿子卢文棉又接过了守灵人的班,和母亲、媳妇继续维护着这座陵园。中越关系缓和后,越南政府重新修缮了陵园,并在陵园旁边给她们盖了一栋专门用于接待来祭拜宾客的房子。她们一家人从来也没有私用这个房子,仍然住在后面的木制的简陋角楼里,但从来也没有懈怠对陵园的维护。光世莲的两个女儿都嫁到了对面的中国云南。她们一家就是中越人民世代友好的典范。</p><p class="ql-block">现在,虽然政府给她的家庭每月补贴相当于人民币五、六十块钱的补贴,但看得出来,她们的生活并不宽裕。我送给她纪念章时,她特别高兴,我又给了她两个红包(我送出去的慰问金,每个红包都是1000元人民币),她拉着我的手,半天也不松开。</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座陵园的祭拜活动比较复杂,每一座墓碑前都插上供香,摆放花圈,一共104座。五位烈士的亲人更是按照中国的礼俗,为亲人献上整套礼仪。时间拖得很长,守灵人光世莲一直在陵园门口站着,望着我们所做的一切。有两个越南公安也一直在场,是监视还是保安全?不去想它了,反正他们不干涉我们就阿弥陀佛了!</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守灵人一家人居住的木制角楼。按照当地民族的习惯,楼下一层通常是养殖家畜的,她们家却没有,堆放了许多杂物。</p> <p class="ql-block">光世莲有三个孙女和外孙女,大的上初中,两个小的上小学。中午她们放学回来,三个孩子都在帮助奶奶干活,有的洗衣物,有的帮助做饭。我把她们从楼里喊出来,一起照了一张相。两个小的笑得真可爱。</p> <p class="ql-block">60年过去了,世界并不平静。杨得志将军的题词,就是想告诉世人,不要忘记这场战争,不要忘记那些为了和平而战牺牲的烈士们!</p> <p class="ql-block">时间拉回到1964年,美国借北部湾事件发动了对越南北方地毯式的疯狂轰炸。1965年4月初,黎笋、武元甲率越南党政代表团访问中国,提出希望中国能派兵支援越南抗击美国的侵略和南方的解放战争。国家主席刘少奇代表中国方面明确表示,援越抗美是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方针是,凡你们需要,我们这里有的,我们尽力援助。你们不请,我们不去;你们请我们哪一部分,我们哪一部分去,这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你们手里。</p><p class="ql-block">按照越方的要求,中央军委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从4月中旬开始,陆续发布预先号令,组建援越部队1、2、3支队,以“中国人民志愿工程队”名义,赴越执行抢修、改建铁路,构筑国防工程和修筑机场的任务。1支队由铁道兵组建,2支队由工程兵组建,3支队由空军工程部队组建,共计7万余指战员。最早组建完毕的2支队,于6月9日开赴越南,揭开了援越抗美战争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1965年5月21日,在长沙的毛泽东主席会见了紧急来访的胡志明主席。胡志明交给毛泽东一张纸条,上面提到请中国帮助修建12条战备公路的要求。毛泽东与中央决定,先帮助越南修建最重要的7条公路并维护好现有的一条主要公路,需要8万兵力出征;由工程兵负责组建援越筑路工程指挥部,统辖4、5、6支队出征。4支队由沈阳军区组建;5支队由广州军区组建;6支队由昆明军区和铁道兵组建;共计8.6万指战员;另加云南的两个民工大队和交通部系统的测设技术队伍1万余人;近10万人赴越参战。该部于当年10月陆续开赴越南,援越抗美的力度不断加强。</p> <p class="ql-block">援越筑路工程指挥部统辖的部队,是赴越作战最大的一支部队。这是中央慰问团团长杨得志将军与筑路工程指挥部第一副主任(代主任;援越期间,主任始终空缺)罗洪标。</p> <p class="ql-block">援越工程指挥部就设在需要修建的几条公路的交汇处班菲,照片从左至右:指挥部副主任兼司令部参谋长王传讯、副参谋长崔萍、指挥部代主任罗洪标、政治部副主任廖习仗。</p> <p class="ql-block">随着各工程部队的展开,美国飞机对事态的发展也有所察觉,展开了更大规模的空中轰炸,极大影响了工程建设。筑路工程指挥部和其他各部队都向军委提出了增派防空部队的要求。从1965年8月开始,各高炮支队陆续组建开赴越南,各工程支队都在中队(营)一级陆续组建了高射机枪分队(连),增强了对美军飞机的防范和打击。国内各高炮部队按照毛泽东的指示,陆续开赴越南轮战,对空作战全面开花。参战的高炮部队包括军委炮兵所属高炮部队、空军高炮部队、海军海岸高炮部队和各军区所属的高炮部队。</p><p class="ql-block">为了让更多的部队接受战火的考验,各军兵种、各大军区,都选派骨干和精兵强将赴越锻炼,甚至8341部队的班长以上骨干也奉命赴越参战。</p> <p class="ql-block">1967年10月,筑路工程指挥部代主任罗洪标在友谊关送别中央慰问团团长杨得志将军。</p> <p class="ql-block">每一条战备公路竣工,都给战士们和越南军民带来莫大的喜悦。这意味着,中国援助的战略物资,可以更便利的源源不断的运送到越南解放战争的前线。</p> <p class="ql-block">1968年7月,中越双方协议规定的7条公路的建设和一条公路的维护任务提前顺利完成。罗洪标代表中国政府与越南交通部部长在公路项目议定书上签字。所有项目都圆满完成,质量标准甚至超过预定目标。</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中国后勤部队的战士,有过这样一段战火考验的经历,获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这是1968年在奠边府12号公路旁,我们33大队(团)3中队(营)12分队(连)1排1班战友,在离开西线奠边府转场到东线谅山之前,在营地合影,我时任副班长,是所有同期入伍的战友中,第一个被任命为副班长的战士。</p> <p class="ql-block">这是转场到谅山后,与连队的好朋友们合影。他们大多是云南弥勒的高中生,高云柱是篮球高手,我俩都是团篮球队的队员,我被任命为篮球班班长,战绩不俗。裘万国是我们连队的文书。我70年因父亲被打倒被处理退伍,他抱打不平,给我母亲写了信。我母亲至今都记得他,一直想找到他。这次我终于找到他的联系方式了,101岁的母亲很是高兴。</p> <p class="ql-block">1969年4月,我们要离开越南回国了,临走之前,到烈士陵园向牺牲的战友们告别!</p> <p class="ql-block">中越又开始友好了。我到越南的第四天,习近平总书记也跟着到了越南。这是我刚到越南时,当地的群众正在为即将举办的中越边境国防友好活动进行节目排练。</p> <p class="ql-block">从4月10日到16日,历时7天,从友谊关入境越南,从老街口岸出境。</p> <p class="ql-block">前面就是祖国的河口。我一个连的战友王汝能,曾在河口担任县委书记,后来是昆明市的检察长,他为祖国拿回了3个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真不简单。这些,祖国都不应该忘记!</p><p class="ql-block">祖国,我回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