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自诩为日日笔耕不辍之人,文章被窃取早已是家常便饭,但如此明目张胆且肆无忌惮的剽窃行为,倒真是头一遭遭遇。我撰写关于书法家韩建明的系列评论文章,至今已有二十余篇,谁知上网检索,竟发现大部分被人原封不动地照搬,连图片都一并窃取,唯一被删除的只有"左笔钱诗贵"和"左撇右辣日记"这几个字眼,堂而皇之地换上了他们自己的笔名——弦音织梦师、墨韵吟梦人、雷鸣天空之流赫然在列。</p><p class="ql-block">我并不反对他人引用我的文章,哪怕只是简单地标注"转载左笔钱诗贵的左撇右辣日记"也可,但他们却连这最基本的尊重都吝于给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百分之百剽窃。难道网络世界真的成了法外之地,无人监管了吗?这种赤裸裸的蹭流量行为,实在令人既愤怒又无奈,更引发深思。</p><p class="ql-block">这些剽窃者如同文化窃贼,在暗处窥视着原创者的心血,伺机而动。他们不事生产,专事掠夺,将别人的思想结晶据为己有,这种行为比物质上的盗窃更为恶劣。物质被盗尚可追回,而思想被盗,则如同灵魂被亵渎,难以弥补。</p><p class="ql-block">弦音织梦师之流,名号虽雅,行为却卑劣至极,他们编织的不是梦想,而是剽窃的罗网;吟咏的不是墨韵,而是盗版的噪音;雷鸣的不是天空,而是无耻的叫嚣。</p><p class="ql-block">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为这些剽窃者提供了藏身之所,监管的缺失则纵容了他们的猖獗。平台为了流量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维权成本的高昂又让原创者望而却步。这种畸形的生态,正在扼杀原创的积极性,长此以往,网络空间将沦为抄袭的沼泽,再无清流可言。</p><p class="ql-block">面对这种局面,除了法律手段外,原创者更应抱团取暖,建立互助机制。可以在文章中嵌入隐形水印,定期进行网络巡查,发现剽窃立即向平台投诉。同时,读者也应提高辨识能力,不点击、不传播盗版内容,让剽窃者无利可图。唯有形成全社会对剽窃行为的零容忍氛围,才能还网络空间以清明。</p><p class="ql-block">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是心血的结晶。剽窃不仅是对原创者的伤害,更是对文化生态的破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守护原创的尊严,让每一个字、每一篇文章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否则,当原创者因失望而搁笔之日,便是文化荒漠开始蔓延之时。</p><p class="ql-block">(左撇右辣日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