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刘祥宁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5日(星期五)</p><p class="ql-block">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是由袁胜寒创办全国首家以律师文化为主题的民营专题博物馆,坐落在秦淮区熙南里街区,面向社会公益开放。</p><p class="ql-block">今日步行:6162步</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乌托邦不陷落</p><p class="ql-block"> ( 电视剧《一级律师》插曲)</p> <p class="ql-block">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20年9月8日设立的</p><p class="ql-block">非国有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400号熙南里街区20号-2号楼</p> <p class="ql-block">建筑布局</p><p class="ql-block">场馆面积400平方,分为展览中心、文化中心以及法治宣传教育中心等功能区域。</p><p class="ql-block">展出内容</p><p class="ql-block">展出近300件与法律相关历史藏品</p> <p class="ql-block">目前国内有两个主要的律师博物馆可以参观:中国律师博物馆和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中国律师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中国律师博物馆位于北京国际饭店3层,自2021年底正式开放。</p><p class="ql-block">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由律师袁胜寒创办,位于南京。自2020年9月就正式开放。该博物馆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和史料展示了中国律师的起源和发展过程。</p> <p class="ql-block">免费参观 无须预约</p><p class="ql-block">每周一至周五9:00-16:30 </p><p class="ql-block">(16:00停止入馆)</p><p class="ql-block"> 法定节假日闭馆</p> <p class="ql-block">刷身份证或市民卡</p><p class="ql-block">免费参观</p> <p class="ql-block">盖章信息</p><p class="ql-block">在入口处的服务台可以盖到一枚油印章,支持TN手账、博物馆护照、无印良本线圈本等本子。</p> <p class="ql-block">律师博物馆,名为“镜见”</p><p class="ql-block">寓意:以史为镜,照见未来</p> <p class="ql-block">参观须知</p><p class="ql-block">双休日博物馆不开门,只有工作日开放。博物馆本身也是律师事务所,一楼作为博物馆使用,名“镜见”,寓意以史为镜,照见未来。</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以时间为轴,展示了中国律师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讼师到民国南京的律师事务所,再到共和国时期的律师未来展望,一一详尽介绍。虽然展馆只有一层,但参观完后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獬豸</p><p class="ql-block">展馆入口处有一座神兽獬豸的雕像,它象征着智慧和正义,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p> <p class="ql-block">灋(fǎ )◎ 古同“法”</p><p class="ql-block">《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一种似山牛之独角异兽是廌之范式。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能辩是非曲直。</p><p class="ql-block">水、廌、去三范式叠加。依准则而去除不符合标准的来进行规范是灋之范式。现在统一规范简为“法”。</p> <p class="ql-block">1/ 名辩之学 以律为师</p> <p class="ql-block">中国律师业的鼻祖一一邓析</p><p class="ql-block">‌生平年代‌:前545年-前501年,春秋末期郑国大夫,出生于嵩山郑国(今河南新郑市)。</p><p class="ql-block">‌历史地位‌:法家与名家的先驱,刑名学派鼻祖,名辩思潮开拓者,被后世称为“中国律师的鼻祖”。</p><p class="ql-block">‌思想主张‌:提出“事断于法”“不法先王,不是礼义”,彻底否定周礼,主张法治革新。</p> <p class="ql-block">律师袍</p><p class="ql-block">律师袍,律师穿律师袍出庭,能够直观地彰显律师独特的职业形象,体现律师职业的严肃性和崇高性,便于案件双方当事人以及审判人员、公诉人员等辨别身份。同时也提醒律师,铭记自己职责,增强律师的社会责任感。 </p> <p class="ql-block">‌律师袍起源于中世纪早期的欧洲,最初是教士在司法事务中穿着的黑袍,后来演变为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正式服装‌‌12。这种长袍象征着穿戴者思想的成熟和独立的判断力,表示其直接对自己的良心和上帝负责‌1。在现代,律师袍不仅表达对法庭的尊重,也树立了律师的职业形象‌。</p> <p class="ql-block">2/ 见微知著 以法为业</p> <p class="ql-block">财政部律师执照</p> <p class="ql-block">中国律师第一人一一伍廷芳</p><p class="ql-block">伍廷芳(1842年7月30日-1922年6月23日),本名叙,字文爵,又名伍才,号秩庸。广东广州府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西墩人,清末民初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法学家。</p> <p class="ql-block">伍廷芳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在清末与沈家本一同进行清末修律活动,力主废除各项酷刑,主持起草各项新法。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时,主持制订律令,对民国律师制度的建立和宣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女律师一一郑毓秀</p><p class="ql-block">郑毓秀(1891年3月20日—1959年12月16日),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先驱,集革命家、法学家、女权运动倡导者于一身,创造了多项“中国女性第一”的历史记录。</p><p class="ql-block">郑毓秀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今深圳市宝安区)的富裕官商家庭,祖父郑姚是香港地产巨商,父亲郑文治为清朝户部官吏。</p> <p class="ql-block">南京大审判</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于1945年12月6日在重庆成立了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1946年2月15日,南京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成立,主要审理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的日本战犯和其他日本战犯。法庭向东京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提出,要求将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主犯和其他罪大恶极的战犯引渡到中国,接受中国对他们的审判。1946年8月,战犯谷寿夫被押解至中国。1947年,战犯田中军吉、向井敏明、野田毅等先后被引渡到中国。</p> <p class="ql-block">‌律师为什么要为“坏人”说话</p><p class="ql-block">律师为坏人辩护是法律赋予的职责,旨在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律师辩护的法律依据‌</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这一法条明确了律师为被告人辩护的法律基础,不论被告人是否被公众视为“坏人”。</p> <p class="ql-block">3/ 烽火岁月 拳拳之心</p> <p class="ql-block">3/ 烽火岁月 拳拳之心</p> <p class="ql-block">时代辩子</p><p class="ql-block">董必武</p><p class="ql-block">(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原名董贤琮,号壁伍,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的模范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法学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p><p class="ql-block">沈钧儒</p><p class="ql-block">(1875年1月2日—1963年6月11日),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沈钧儒祖居在嘉兴城内南帮岸2号,现在改建成为沈钧儒纪念馆。清光绪甲辰(1904)进士。</p><p class="ql-block">1936年,他与宋庆龄等发起并组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p><p class="ql-block">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触怒当局而遭入狱,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领头人。之后,他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建立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很大贡献,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之一。曾出席在柏林召开的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当选为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章士钊</p><p class="ql-block">(1881年3月20日—1973年7月1日),字行严,笔名黄中黄、青桐、秋桐,生于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市)。曾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p><p class="ql-block">史良</p><p class="ql-block">(1900年3月27日-1985年9月6日),字存初,江苏常州人,中国当代法学家、政治家、女权运动先驱。</p><p class="ql-block">在民国时期,她是大上海著名律师,民族救亡运动、争取民主运动的积极投身者,曾因参加并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而被捕入狱,是中国的“七君子”之一。</p><p class="ql-block">李木庵</p><p class="ql-block">原名李振堃,别名李清泉、何樊</p><p class="ql-block">‌生卒‌:1884年生于湖南桂阳县正和乡,1959年逝世,享年75岁</p><p class="ql-block">‌身份‌:法学家、诗人、书法家、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法制体系构建者。</p><p class="ql-block">周新民</p><p class="ql-block">(1897年3月14日—1979年10月),原名周骏。安徽庐江人。青年时代参加“五四”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1918至1921年,周新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徽法政专门学校就读并毕业。1922至1924年,又赴日本明治大学研究院继续攻读法律,回国后在安徽法政专门学校任民法教员兼学监。</p><p class="ql-block">1951至1954年,周新民任最高人民检察署秘书长,参与起草《人民检察院组织法》。1954年,周新民还担任全国人大法案委员会委员。1958年,周新民调到中国科学院,与张友渔共同筹建新中国第一个最高法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法学研究所。</p> <p class="ql-block">邓季惺(女法学家)</p><p class="ql-block">(1907年-1995年),四川奉节人,学生时期热心于爱国学生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1933年,在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南京担任过司法部职员。30年代开始,邓季惺应她丈夫《新民报》创办人陈铭德的意请,正式参加《新民报》工作,为《新民报》发展成为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报业集团,作出了非凡的赏献,成为中国现代报业史上一位杰出的女理财家和报业管理者</p> <p class="ql-block">七君子事件</p><p class="ql-block">1936年11月23日,中国国民党制造了“七君子”事件。南京国民政府于当日以“危害民国”的罪名在上海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逮捕入狱。</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为此发表宣言,要求国民党政府放弃错误政策,释放政治犯。各地也纷纷展开营救活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政府被迫释放了沈钧儒等7人。</p> <p class="ql-block">七君子在狱中合影</p> <p class="ql-block">获释后与诸位律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原国民党宪兵司令部</p><p class="ql-block">(今瞻园路126号,瞻园右侧)</p><p class="ql-block">1933年3月,陈赓、罗登贤被捕羁押于此,沈钧儒等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名义参与营救,后陈赓经营救脱险,罗登贤被杀害于雨花台。</p> <p class="ql-block">1933年5月,邓中夏在上海意外被捕,羁押在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由于身份没有暴露,史良立刻组织营救,后因叛徒出卖被杀害。</p> <p class="ql-block">东京审判</p> <p class="ql-block">平正律师事务所</p> <p class="ql-block">1946年7月,沈钧儒、周新民和林亨元三人在南京成立平正律师事务所</p> <p class="ql-block">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府的</p><p class="ql-block">诉讼辩护和代理制度</p> <p class="ql-block">4/ 漫道悠远 镜见笃行</p> <p class="ql-block">法治中国的航标</p> <p class="ql-block">依法治国</p><p class="ql-block">责任担当</p> <p class="ql-block">律师兴则法制兴</p><p class="ql-block">法制兴则国家兴</p> <p class="ql-block">结语</p> <p class="ql-block">王炳钧(1900~ 1964),民国职业律师。字亚丹,江苏省盐城县人。1964年,王炳钧病逝于南捕厅寓所,享年64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大律师</p><p class="ql-block">南京城南,南捕厅是一条东西走向、长约200米的小巷。</p><p class="ql-block">“九十九间半”甘家大院坐落于此,闻名遐迩。就在甘家大院斜对面,曾有个“王公馆”,住着一位王大律师。</p><p class="ql-block">王大律师,即民国时期著名大律师、爱国民主人士王炳钧。南捕厅24号,便是他的寓所兼事务所。</p><p class="ql-block">鲜为人知的是,王炳钧曾利用自身有利条件为周恩来送情报,周恩来也曾密访王公馆。</p><p class="ql-block">周恩来称赞他为“党的挚友”。</p> <p class="ql-block">20世纪30年代律师楼</p><p class="ql-block"> 一一南捕厅24号</p> <p class="ql-block">南捕厅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是一个与缉捕工作有关的地方。据史书记载,清代南京城内有南捕通判衙署(简称南捕厅)和北捕通判衙署(简称北捕厅)两个专门从事缉捕工作的衙署。</p> <p class="ql-block">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原先南捕厅的建筑物毁于硝烟弥漫的太平天国。1872年重建,清末实行新政时,又在此设立警察局取代了捕厅工作,但到了抗战前夕,浮浮沉沉的南捕厅旧址房屋已经荡然无存,但以此命名的老街巷却保存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熙南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