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春日书约”——信大洛幼世界读书日教师阅读与心得分享第二期

信大洛幼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纸间藏得春如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且趁韶光展卷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世界读书日的清辉与四月的繁花缱绻相依,信大洛幼的园丁们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盛宴。开学初园所精心筹备的“书香计划”,将一本本承载智慧的书籍化作春日礼物,以文字为引,与老师们许下这场心灵之约。亲爱的老师们、家长朋友们,不妨暂歇忙碌的脚步,一同走进这充满书香的世界,聆听老师们从书中获得的触动与感悟,在阅读中共同成长,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翻开《没有屋顶也是教室》这本书,仿佛开启了一段打破常规、重塑教育认知的奇妙旅程。它如同一束强光,穿透了传统教育观念的云层,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思考与启示。书中所呈现的多元教育方式,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新思路。长久以来,我们习惯将教育局限于四面围墙的教室之中,似乎默认了教室就是教育的主阵地。然而作者“没有屋顶也是教室”的观点,如一声惊雷,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式。这本书强调以幼儿为核心,尊重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个性与学习节奏。教师的角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而是转变为耐心的引导者和贴心的陪伴者。幼儿园的每一寸土地,从充满生机的操场到静谧的花园,从熙攘的社区街道到广袤无垠的大自然,都蕴含着无尽的教育宝藏。这种突破物理空间限制的教育理念,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我们要做的是不断拓宽教育的边界,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地生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何航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不必是一朵花》这本书让我在幼儿园老师和母亲的双重身份中有了新的思考。书中对生命多样性的诠释,恰似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有人像蒲公英轻盈自在,有人如橡树沉静坚定。作为教育者,要用更包容的视角欣赏每一颗种子的独特节奏;作为母亲,不要焦虑女儿是否"完美绽放",而是和她一起发现属于她的生命形态。那些关于自我接纳的段落,像春日的细雨滋润心田,让我懂得:真正的成长不是成为别人期待的模样,而是允许自己扎根,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生长。愿我们都能如书中所述,既做懂得等待、守护生长的园丁,也成为允许自己野蛮生长的勇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何 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爱育幼,以书明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女人的胜利》与我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着余华老师的《女人的胜利》,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感慨万千,正如封面说的,“一边崩溃一边自愈,快活一天就是胜利。”这句话让我有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要知道我们女性往往面临着各种角色的挑战,是女儿、妻子、母亲,我更是一名幼教工作者。有个别时候当工作压力、家庭琐事、人际关系等问题汇聚一起时,就会不同程度地陷入崩溃的边缘,但很快又不得不自我调整、自我治愈,努力寻找快乐,过好每一天,它还暗示着女性在自我成长和内心强大方面的胜利,满满的正能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中,林红在婚姻泥沼中的挣扎与觉醒,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女性在多重身份下坚守自我的重要性。在幼教岗位耕耘二十三载,我比任何人都明白,守护内心的秩序与职业尊严,需要怎样的定力与智慧。那些琐碎的日常——为孩子擦去眼泪、调解争执,反复打磨教案、备课上课,应对家长的疑虑,何尝不是另一种“战场”?当疲惫与委屈袭来时,我就能想起书中绵羊对自我价值的执着追寻,就像我在深夜备课、组织教研活动或是在处理孩子突发状况时的冷静,每一个瞬间都在锤炼内心的韧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幼教人,我们应该以专业、耐心与爱回应每一双清澈的眼睛,在陪伴孩子的成长中汲取力量,在专业精进中重塑自我,用扎实的专业素养、永不褪色的教育情怀,为自己赢得尊严与信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王笑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会计学是一门由冰冷数字和复杂公式构成的学科,充满了枯燥的术语和令人望而生畏的报表。《世界上最简单的会计书》却彻底颠覆了这一印象——原来会计可以如此生动有趣,原来资产负债表可以像童话故事一样引人入胜,原来现金流量表能够如同探险地图般激发好奇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本神奇的书让我明白:会计不是数字的牢笼,而是理解商业世界的魔法钥匙。通过讲述一个孩子开柠檬水摊的简单故事,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抽象概念具象化。当看到小主人公用借来的钱购买柠檬和糖,我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什么是负债;当观察到天气变化如何影响销售额时,我们直观地把握了外部因素对经营的影响。这种叙事式教学揭示了一个深刻真理:人类大脑天生适合通过故事吸收知识,而非机械记忆碎片化信息。这本书最令人惊喜的成就在于,它成功地将数学恐惧症转化为数字好奇心。通过将复杂的会计概念分解为可触摸、可想象的具体操作,它消除了人们对数字的本能抗拒。当会计学脱下严肃的外衣,我们看到的不是简化后的幼稚版本,而是知识本质的纯粹形态——充满好奇、贴近生活、启发思考。这或许正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应当追求的境界:不是用复杂吓唬人,而是以简单启迪人;不是建造知识的高墙,而是铺设理解的坦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袁 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陪伴中照见成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读《陪伴也是一种疗愈》有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幼儿教师与母亲,这本书让我在双重身份的交织中,重新理解“陪伴”的深意。塔维斯托克观察法教会我放下干预的冲动:当孩子因积木倒塌而哭泣时,不急于安抚,而是用“三角形在跳舞”的想象引导他接纳失败;与儿子的“超市游戏”让我懂得,全身心投入的沉浸式互动,能让数学启蒙与同理心培养自然发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中案例更像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童年未被治愈的完美主义倾向。当儿子把太阳涂成蓝色,我不再执着“正确”,而是倾听他“太阳感冒需要蓝药水”的童真想象。这种接纳不仅守护了孩子的创造力,也疗愈了自己被规训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陪伴从来不是单向给予,而是在观察中理解、在游戏中共振、在接纳中彼此滋养。正如书中所言,最好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探索问题”,在守护童真的同时,我们也在照见自己、成为更好的大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陆文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爱育爱,做幼儿成长路上的守护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个孩子都如同一只独特的小鸟,有着自己的性格、兴趣和发展节奏。有的孩子活泼开朗,像欢快歌唱的百灵鸟;有的孩子内向羞涩,似安静栖息的麻雀。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他们,而要以包容和耐心,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最适合的关爱与引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乎每一只鸟》中强调的“在乎”二字,不仅仅是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幼儿正处于情感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老师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在乎,从而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认知。在日常教学中,我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会蹲下来,耐心地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知道老师始终在身边支持着他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刘 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戏不是幼稚的,对游戏的轻视才是真正的幼稚。《游戏力》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大门。教师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与游戏角色,以“爱”和“亲密”蓄满孩子内心的“爱之杯”,建立彼此间紧密的情感联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是守护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游戏精神。现在的我,会为孩子们偶然发现的“奇花异草”而惊喜;会和他们一起坐在草地上观察小草生长的变化;会一起在树上找“宝石”,沙池寻“宝藏”;会一起张开双臂,感受自由的风;一起在雨天故意踩出水花引发阵阵欢笑。这些看似“不专业”的瞬间,恰恰展示了游戏的魅力,构建了最真实有效的教育场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最神圣的职责是为游戏精神的绽放提供阳光、土壤和耐心等待。最好的学习,永远发生在笑声里。我们要用孩子的语言——游戏,去和他们交流、互动,给予他们爱与支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薛媛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读《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本书时,我就被这生动而深刻的书名所吸引: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鞋子的好与不好,只有脚知道。教育是否适合孩子的全面发展,只有孩子说的算。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它多么的权威、专业,而在于它是否真正适合孩子的成长需求。孩子就是那只有感受、有使命,有需求的脚,而我们教育者就是给这样的脚做鞋的人。</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总在思考如何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而这本书以最形象的比喻,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应当契合孩子的成长需求,如同鞋子贴合双脚,既给予支撑,又不束缚自由。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和适应的时间,不要过多的干涉,只要耐心的等候,总有一天,孩子会融入到集体的活动之中,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给孩子们创设足够自由,有多样选择的环境,让孩子不断地生成活动,不断地获得自主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田媛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走进评价,走近儿童,解码幼儿发展评价》的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真正俯身倾听幼儿的童言童语,触摸他们充满好奇的心灵时,我才明白“评价”二字承载的重量远超想象。以往总习惯用成人视角评判幼儿,却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被定义的成长节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次区域活动中,内向的宝贝默默摆弄着彩泥,半小时只捏出歪歪扭扭的形状,若按常规标准,或许会被认为“进度慢”。但当她仰起小脸,认真说“这是给妈妈做的生日蛋糕”时,那份纯粹的心意让我震撼——评价不该只聚焦技能的优劣,更要看见背后的情感与创造力。此后,我开始尝试“慢下来”,用观察替代判断,用对话代替结论。发现有的孩子看似“捣乱”,实则是探索欲旺盛;有的“沉默”,实则在积蓄表达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评价不应是冰冷的标尺,而应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多一些等待与包容,少一些急切与否定,我们才能在幼儿天真的世界里,发现每颗星星独特的光芒,让教育真正成为滋养生命的阳光雨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张慧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读《爱与平常》有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不是告诉孩子一堆道理和规则让他们去践行,而是作为妈妈,我们在成为什么。这让我想起清华校长梅贻琦提出的“从游论”,家庭教育中,身教大于言传。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他们会模仿我们的言行举止。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热爱阅读,那我们首先要成为热爱阅读的人;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那我们自己就要在生活中展现出这样的态度。记得有一次,孩子看到我在认真读书,他也拿起自己的绘本,有模有样地看起来。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言传身教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邓一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忙碌的日常里,翻开一本书,就像为心灵打开一扇窗。对于幼儿园老师而言,书本是教育智慧的源泉,能让你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找到更多灵感;对每一位成年人来说,它是疲惫生活的解药,是自我提升的阶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多忙,每天抽出片刻阅读,让知识浸润心田,你会发现,那些在书里汲取的力量,终将转化为生活中的从容与坚定,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编辑:王笑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审核:张春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