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共研磨 师徒携手促提升 ---堤村校区“传帮带”教研活动纪实

坐看枫林晚

<h3>  为夯实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梯队建设,按照学期初工作计划,堤村校区中心教研组统筹部署,2月末始各校有序开展“传帮带·共成长”教学教研系列活动。聚焦“新老教师公开课+集体教研评课”模式,扎实推进活动开展。先从语文学科“试水”,数学学科正稳步推进,其他学科将陆续跟进,掀起了校区内互学互鉴的教研热潮。一起来看看吧!</h3> <h3>  一、语文学科“打头阵”<br>  1.老教师亮真招:深耕细作显功底</h3> <h3>  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如薄庄小学柴青老师,带来《千年梦圆在今朝》,大胆断舍离,删繁就简,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如何从题目设疑,而后紧紧围绕能力训练点,抓关键词句,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感情。</h3> <p class="ql-block">  野场小学王敬丽老师带学生走进冰心的诗《短诗三首--繁星》,以读促悟,以读代讲,鼓励学生想象并试着表达,在创设的情境中,感情一步步升华。学生既体会到深深的母爱,又能当堂成诵。</p> <h3>  贾庄小学56岁的秦清娟老师语文素养功底深厚,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带学生一起鉴赏现代诗《绿》,并循循善诱指导孩子们朗读体会,进而理解诗意。</h3> <h3>  年轻教师跟着学也能“套用”。</h3> <h3>  2.新教师练真功:初绽锋芒展活力</h3> <p class="ql-block">  如小王路小学青年教师朱红楠老师。她上完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后,教研组带着大家“掰开揉碎”评课——导入环节丝丝入扣,很好;老师从学生的描述中相机作画,又让学生结合诗句和画,再来描述自己脑中的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人手中有诗画,诗画中人在玉立!</p> <h3>  教师成长“双向赋能”:老教师通过示范课提炼教学经验,青年教师在磨课中快速吸收教学技巧,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共生氛围。</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上课风采剪影~~~</p> <h3>  二、集体教研碰火花:精准点评促提升<br>  每堂公开课后,校区和各学校学科教研组集体评课,以“优点提炼+问题诊断+改进建议”为框架深度研讨。评课环节中,师徒共同陈述备课思路,挖掘课堂亮点与不足,形成“以评促教、以教促思”的闭环。<br>  老师们围坐一起,从教学设计到课堂互动,甚至学生作业的梯度设计都讨论个遍。既肯定亮点,如某教师的课堂互动设计巧妙,也直言不足,如板书布局可优化,教研氛围“热起来”了。现在老师们碰面常聊“你班这节课怎么上的?”“我试了试你说的那个方法,真管用!”。<br>  集体教研针对课例痛点精准施策,如语文组聚焦“朗读指导有效性”、数学组聚焦“情境创设与知识衔接”等问题,大家既关注“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参与度”等常规指标,也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作业设计分层”等热点问题,推动教师优化教学设计,课堂质量“靶向提升”。 大家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路走,形成“上课—评课—反思—改进”的闭环。“传帮带”不是“单方面输出”,而是大家互相找茬、互相支招,一起把课上得更顺、让学生学得更轻松。</h3> <p class="ql-block">  二、数学组“接棒”进行时——</p><p class="ql-block">  堤村小学任焕丽老师《用字母或数字表示规律》目标定位精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哪吒”过生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渗透符号意识,不仅理解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张秋焕老师执教《数字密码锁》用生活中常见的机械锁引出密码锁,使概念具象化。课堂中探究活动由基础层到提升层再到拓展层梯度设计,激活学生思维,渗透数学思想。学生“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真正“以数学思维育人”。</p> <p class="ql-block">  三、阶段性成效  </p><p class="ql-block"> “新”教师成长看得见:青年教师在与老教师的切磋中,课堂节奏把控更稳了,教学环节设计更有条理,不少老师感叹“好像突然找到了方向”。 </p><p class="ql-block"> “老”教师焕发新活力:在观摩青年教师的创新教学后,多位老教师主动尝试将新媒体技术融入课堂,笑称“不能被年轻人落下”。 </p><p class="ql-block"> 教研氛围更浓了:老师们课后聊得最多的不再是“作业怎么批”,而是“这节课要是我上,还能怎么改”,互相“取经”成了日常。</p> <p class="ql-block">  四、未来展望:全学科覆盖,让“传帮带”成为常态   </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校区将按计划推进英语等学科“传帮带”活动,如英语组“情境化口语教学”等。让“传帮带”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加速器”。     </p><p class="ql-block"> 校区同步落实“<b>人人要有优质课</b>”计划,鼓励教师结合“传帮带”成果打磨精品课例。截至目前,活动已覆盖9所学校,开展公开课近30节。后续我们会继续抓实每一个环节,让“老教师有成就感,新教师有方向感,学生有获得感”,为校区教学质量“爬坡”添把力!</p><p class="ql-block">  “传帮带”不仅是经验的传递,更是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未来,堤村校区将继续以课堂为阵地,以教研为纽带,让“老教师有提升、新教师有成长、学科有发展”,让每一位教师在互学互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为堤村校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