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建始一中的情缘

心灵驿站

<p class="ql-block">——建始一中退休教师 黄发枝 </p> <p class="ql-block">  2025年秋季开学就是我们进入建始一中读书六十周年了。近日几次同学聚会,除了怀念已故去的几位老同学以外,每每谈起的就是我们与母校的那些人和事。当谈起我们的老师时,虽然一中有很多可敬可爱的老师,但是我总是难以忘怀我小学的班主任刘延坤老师。是他在小学的辛勤付出和耐心教导,把我送进了初中,特别是把我从那边远的山村送进建始一中的初中班。那时我县九区一镇共计十所中学,一所高中(建始一中内设初中部高中部)。能够到一中读初中,那是一件给家族长脸的事。当时我们小学六年级毕业时,一个班只有15个人,就有8个人考入初中,有7人考入建始二中。对于一所小学来讲,那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所以,刘延坤老师的伟大形象就始终存活于我们年少的心中。刘老师现在80多岁了,我们一些小学同学还经常约起去看望他。</p> <p class="ql-block">照片/摄影大师 余安钢</p> <p class="ql-block">1965年的秋天,那是一个金色的、憧憬的秋天。是我父亲和二舅背着我的行李将我从一百多里外的边远山村花坪大里,送到建始一中来读初中的。说实话,我当时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了不起,一个十三岁的小孩,第一次进县城,一切都是新的。新奇东西的接收,已完全取代了离别亲人及对家的思念。从此,我们52个从建始各区镇来的同学,组成了建始一中初一(2)班。我们的班主任是敖贤淑老师,她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现在老同学每每谈起,都还念念不忘。说实话,我们在建始一中的初中是没有好好读书的。一是那时少不更事,贪玩的多,认真读书的少。更重要的是,那时我们心中的红太阳,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将一项伟大的历史使命--文化大革命交给了我们。当我们 读初二时,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分批次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开始是各个学校选派代表到北京,接着是全校统一组织上北京去接受伟大统帅的检阅。那是在一九六六年的金色秋天里,我们全校师生在黄有义书记的带领下,从建始出发,要上北京了。那时我第一次看到长江,第一次看到长江大桥,第一次看到黄鹤楼……,我们全校师生在省城武汉住下了。因为北京承受不了全国学生涌向北京的压力,通知下来不准进京了。所以就停留在武汉,我们有数十人住在省汉剧院。一个注定让我一辈子难忘的事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大约是第三天上午,我突发高烧,病有多重我不知道,当时有多危险,我更不知道。只知道是黄有义书记在黄包车上把我紧紧抱在怀里,急急忙忙地送到市三医院。经过医生抢救治疗下午出院回来的时候,在黄包车上我看到黄书记面容枯瘦的脸上露出笑容,以及还有他那温暖的怀抱。这时我好像看到我那一千多里外的父亲一样。从此,建始一中在我这里就刻骨铭心了。不能进京接受检阅,那就只能回校闹革命了。不幸的是当我们回校后,“红卫兵”批斗的第一个走资派就是我们的黄有义书记,看到他瘦瘦的身子被同学押上台时,我的心隐隐作痛,这不是带着我们到北京去见毛主席的黄书记吗?我心中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但又无可奈何。在全国大串联学校被迫停课的时候,我离开了建始一中,又回到我那熟悉的小山村。</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三年,我考上恩施师范。八三年我考入湖北省师范学院。九一年我回到具有父亲的情怀,母亲的慈爱的建始一中任教。在这里,我刻苦努力,力争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撰写的《五心工作法》被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刊登,在中南五省得到推广,成为楚天名师。尊敬的敖老师,黄有义书记,请原谅,我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缅怀你及你的同事,对我的成长所付出的劳动,以及感激引导我走上人生道路的起点站,我的母校建始一中。我深深地爱着我的老师!爱着我的母校建始一中!</p> <p class="ql-block">时隔43年,我们恩施师范七三(五)班在恩施女儿城聚会</p> <p class="ql-block">我们班建始学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