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泗泾古镇,一个承载着千年沧桑的小镇,自元代便已成集镇,被誉为“郡东十八镇,泗泾第一镇”。漫步其中,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吟浅唱。这里孕育了众多名人学者,如元末明初的陶宗仪、明代的范允临、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申报创始人史量才等。古镇不仅人文荟萃,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泗泾十锦细锣鼓”、市级非遗项目“皮影戏”和区级非遗项目“海派剪纸、泗泾面塑、阿六汤圆、泗泾豆腐、广利粽子”等,让人沉醉于浓厚的文化气息之中。</p> <p class="ql-block">古镇入口处,一座古朴典雅的牌坊映入眼帘,上面书写着“泾泗古镇”字样。街道上行人车辆穿梭,展现出古镇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相遇,感受那份悠远的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塔矗立于水边,周围绿树成荫,小亭子点缀其间。水面平静,倒映出建筑轮廓,远处高楼林立形成鲜明对比。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融,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转,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一条古色古香的小巷铺着石板路,两旁是传统的建筑风格房屋,墙壁上挂着介绍牌。行人悠闲地走在小路上,享受着宁静时光。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古镇的故事,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那些被岁月遗忘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安方塔”是泗泾古镇的核心景观,兼具历史传说与现代旅游价值,其名称、建筑及文化内涵均体现了古镇的独特风貌。它如同一位沉默的长者,见证着古镇的兴衰变迁,诉说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庭院内,墙壁上爬满了青苔,木制窗户透出古朴的气息,窗台上摆放着一些绿植盆栽,地面铺着石板,显得宁静而雅致。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沉醉于古镇的宁静与美好,感受那份难得的静谧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洁白无瑕的墙壁旁生长出一棵开满粉红色花朵的灌木丛,枝条交错延伸至墙面上方,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花瓣娇艳欲滴,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吸引过往行人驻足观赏,仿佛在诉说着古镇的柔情与美丽。</p> <p class="ql-block">一条木质结构的走廊连接起两座传统风格的建筑物,两侧悬挂着精美的雕刻图案装饰。几位游客漫步其中交谈甚欢,享受着悠闲时光。背景中的绿植增添了自然气息,营造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空间氛围,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一座传统的中式建筑,飞檐翘角的设计彰显古典韵味,周围环境绿化良好,远处可以看到一座亭子,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诉说着古镇的故事,让人沉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白墙黑瓦的传统建筑上挂着一个红色灯笼装饰品,在阳光下投射出长长的影子,营造出宁静古朴的氛围。这些建筑,如同古镇的守护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诉说着那些被时光遗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块标示牌,上面写着“开江中路399号文物保护点程氏宅(清中期,民国)下塘街207、208、209、210、211号开江中路399号松江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下方还有关于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信息。这些文字,记录着古镇的历史与文化,让人感受到古镇的厚重与深远,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岁月遗忘的往事。</p> 涂鸦墙上是古镇童年的回忆 <p class="ql-block">一幅纪念马相伯百岁诞辰的照片墙,上方附有一段简短的致辞文字说明其生平与贡献。马相伯,复旦大学创始人,1840年出生于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1939年客死越南谅山。临死前,他说:“我是一条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马相伯的一百年,生于乱世、长于乱世、逝于乱世,如一只丧家之犬,经历了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时刻。然而,他却留下了复旦大学,留下了教育救国、兴国、强国的梦想。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将永远熔铸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p> <p class="ql-block">墙上有一段文字:“我是一条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这是马相伯临终时所说的话,并配以山川图案作为装饰元素。这些文字,如同马相伯的心声,诉说着他对国家、民族的深深眷恋与期望,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那些被岁月遗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展示了一个关于“个性教育志存高远”的展览板面,上面有关于马相伯的文字介绍及历史照片。马相伯,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用他的智慧与行动,诠释了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岁月遗忘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个性受教志存高远,1844年马相伯入私塾读书读天主教经典也读儒家书籍当时私塾教学方法古板这令喜欢新奇事物和寻根究底的马相伯十分厌倦。马相伯的故事,如同古镇的历史,充满了探索与追求的精神,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岁月遗忘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救亡图存政坛尝恨,从1876年到1880年,一心报国的马相伯在山东初涉清朝官场,还与山东一位书香门第女子王氏结了婚。马相伯的故事,如同古镇的历史,充满了奋斗与牺牲的精神,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岁月遗忘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尽捐家产开办震旦,1900年8月25日,他将自己几乎所有的家产——松江、青浦田产3000亩,捐献给了天主教江南司教收管,作为创办理想大学中西大学堂的基金,并立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马相伯的故事,如同古镇的历史,充满了奉献与担当的精神,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岁月遗忘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1936年1月,“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马相伯被推为主席团成员。在马相伯等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各地的救亡团体如雨后春笋相继成立,爱国声势一日更壮一日。马相伯的故事,如同古镇的历史,充满了爱国与奋斗的精神,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岁月遗忘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1939年11月4日,马相伯在越南谅山逝世,临终前还念及祖国安危,口中喃喃要知道抗战的"消息………消息……"。马相伯的故事,如同古镇的历史,充满了对国家、民族的深深眷恋与期望,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岁月遗忘的往事。</p> 匾文化 修建中石头古桥 <p class="ql-block">古镇的建筑中,匾额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匾额不仅有说明建筑名称的作用,也起到激励教化的社会作用。其中,与清明廉洁相关的匾额简称为"廉匾",这类匾额包括匾文内容与廉政文化相关,还包括题匾人或受匾人是清官廉吏者。"廉匾"的意义与其他类型的匾额有很大的不同,它的背后往往有着具体的人物故事,涉及到的清正廉明官员,不论是地方官员还是中央官员,获得了百姓认可就是百姓真正的衣食父母,值得当代人去聆听他们的事迹,对当代廉政文化建设也具有启发意义。这些匾额,如同古镇的历史,充满了清正廉明的精神,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岁月遗忘的往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