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七律·咏快活林刘瑞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飞轮骤断少年狂,双木撑天续脊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九死魂凝铁骨硬,三更墨淬剑光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义扶流浪炊烟暖,笑对炎凉酒瓮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莫叹人生如寄旅,一蓑烟雨任沧桑。 ——作者题于2025年4月24日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读此七律,便知绰号叫快活林的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残疾人,因发生车祸,至双腿残疾,靠双拐行走。虽九死一生,但身残志坚,活得很通透,故名快活林,在快活中寻找乐趣,笑看人生;为人豪爽,广交天下朋友,不计得失;以读书写作为乐,以志愿服务做好事为己任;酒中豪杰,半斤不醉,常常对酒当歌,笑问人生几何?是一个人见人爱,让人羡慕的快乐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绰号叫快活林的人,便是刘瑞林。这是我对他的印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说起我们俩的认识,早在二十多年前,那时他搞过一段时间大冶风云网的版主,我因喜欢涂鸦,写一些东西,无处发表,一个偶然机会,知道有一个风云网,便投了上去。写的都是果城里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捡来的一些民间传说和风花雪月故事,并以《晚上讲给堂客听的故事》为题,连续剧一样,一节一节地发表,很快便在风云网站住了脚跟,有了一些读者和粉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要是工作忙,一段时间没有更新,便有一个叫快活林的人来问我,“为什么没有更新了?大家都在等着看你的精彩故事呢。”久而久之,便认识了刘瑞林,成了网络好友,知道他是风云网的版主,也是我的粉丝。经常在网上留言,后来加了QQ好友(那时还没有微信),便经常在网上聊天,谈写作体会,谈对人生的看法。通过网络聊天,我便知道他是一个性格豪爽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我还不知道他是一个残疾人。后来不知一个什么场合,好像是大冶某个征文比赛,我们俩都得了奖,在颁奖大会上,我们终于见了一面,看见他拄着双拐,便知道他是一个残疾人。后来接触次数多了,便知他不但是一个残疾人,并且还是一个身残志坚的人,一个活得很通透的人,一个喜欢广交天下朋友的人,一个酒中豪杰,一个建立了港湖志愿者团队的人。于是我便对他有了新的看法,也渐渐喜欢与他打交道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朋友。志同道合,志趣相投,一句话,就是价值观相同,很聊得来。举起杯子,说干就干,痛快淋漓。喜欢笑,总是笑着面对一切,给我的印象是,很阳光很温暖人心。聊天也是掏心掏肺,不转弯抹角,没有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那些花花草草。并且相互敬重:我敬他是一条汉子,自己一个残疾人,每天都要老婆伺候,“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可还建立几百人的志愿服务团队,关心港湖的生态环境,关心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样一个身残志坚、大爱无疆、笑看人生的人,难道不值得人敬仰吗?他也敬我是一个接地气的作家,写的都是带有泥土气息的文章,后来听说黄石作协主席荒湖先生称我是“果城里的蒲松龄”,他还笑我说荒湖主席取的这个称号好,名副其实,并逢人便介绍我是“果城里的蒲松龄”。让我有一些欣慰,又有一些惭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我每出一本新书,如《永远的外婆路》、《桂花巷》、《绣娘尹星传奇》、《果城拾遗》等,第一个将书送到他家里,请他指导,提提意见。他也豪爽,叫来很多朋友来陪我喝酒。于是通过他的介绍,我又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如喜欢跳广场舞文章又写得棒的程时斌大哥、《东楚晚报》过去是大记现在是名编的曹中江先生、多才多艺的中医世家名医叶细显先生、还有见义勇为的中国好人龚文龙先生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他还将我写的36万字的长篇纪实《绣娘尹星传奇》这本书,送给他八十多岁的老娘看,听他说,他老娘的经历跟绣娘尹星的经历差不多,每天看几页,经常看得他老娘流眼泪。今年最近一次到他家里送《果城拾遗》这本新书时,他高兴地对我说,“我老娘花半年时间,终于看完了你这本书。”那天感动之下,我还要他带我去见了他老娘一面。老人家虽然八十多岁高龄了,但身子硬朗、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她见面就夸我说,“书写得好,写出了过去我们那代人所受到的苦难,写出了那代人的精神劲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接触时间长了,我便有写刘瑞林的冲动,可是每次采访他,他都笑着摇摇头,摆摆手,说,“没有什么可说的,不值得一写。”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想得开的人,一个不图名利的人,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真正一个纯粹的人。最后还是他在家里开超市的老婆石训霞,趁他上厕所的工夫,一边做生意,一边在旁边零零碎碎给我讲了刘瑞林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刘瑞林生于1968年,港湖村刘长序湾人,初中文化程度。1990年,她与刘瑞林结婚后,两口子跑下陆至大冶的客运中巴,一个驾车,一个售票。靠着勤劳的双手,他们的日子越来越美好,1998年还建了新房。然而命运却在2005年给刘瑞林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对他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一天晚上,刘瑞林搭乘摩托车外出购物时,与迎面飞速驶来的另一辆摩托车相撞。刘瑞林被撞飞,当场昏迷不醒,在武汉协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11天。其间,院方3次下达病危通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医生说,像他这种情况,很可能一辈子坐轮椅,也可能成为植物人。”石训霞说。刘瑞林是自费治疗,而且肇事者家庭困难,无力赔偿。有人曾善意劝石训霞放弃。“砸锅卖铁也要给他治!”由此可见石训霞对老公的爱是坚定不移,生死相守。后来淳朴的村民知道后,你50元他100元,自发地为刘瑞林捐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原黄石八医院(现东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伤科医生向忠,曾为港湖村一名高空坠地的妇女治愈摔伤,听说了刘瑞林的事后,还专程到病床前仔细察看其伤势。后来刘瑞林转到八医院治疗,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刘瑞林终于苏醒过来了,并且能够不用氧气瓶自主呼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这条命是向医生给的。”石训霞说,并和有恩必报的老公一起,制作了一面绣着“妙手回春 德艺双馨”的锦旗,亲自送到向忠手上表示感谢,“救命之恩不能忘啊。”石训霞激动地说。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鬼门关”走一遭的刘瑞林,感受到了石训霞给他深沉的爱,以及周围人无私的帮助,原本悲观的他振作起来,开始看淡一切,笑看人生,对酒当歌。“他说既然老天爷把他留在世上,他就要为大家做一点有意义的事。”石训霞说。刘瑞林肢体残疾了,不能再出去开车跑客,他就利用多年读书看报打下的基础,尝试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快活林”的笔名,用健全的右手在电脑上打字,经常向报刊投稿。从2013年开始,他撰写的《劲酒飘香》《从港湖的变化看大冶》《阅读让我进步》《守山护林的福儿伯》《一封特别的抗疫请战书》《钟楼下的童年》等文章,先后在黄石、大冶两级征文比赛中频频获奖。“看见老公每写出一篇文章,快来地跟朋友分享,我也替他高兴。”石训霞笑着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5年3月的一天,刘瑞林骑着电动车来到村委会,商量组建志愿服务队。后来在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由刘瑞林发起组建的大冶市第一个村级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在一年多时间里,村志愿者队伍就壮大到60多人,现在已达三四百人。刘瑞林把一群有爱心的80后、90后年轻人团结在自己周围,经常开展清除杂草、清理垃圾等公益活动。他还亲自设计队旗、队服,拖着残疾的肢体带头干。港湖村志愿服务队先后被评为“大冶市精英志愿团队”和“黄石市优秀志愿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刘瑞林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爱管闲事,并且每做成一件事,他都有一种成就感。他关注环保,敢于挑刺揭丑。有一段时间,刘瑞林发现湾子门口港的水被上游来水污染了,就拍下污染图片传给相关领导。随后,他又与几名村民一起,协助环保部门人员查找到污染源。最终,偷排污水的不法分子受到惩处,港水重回清洁。2023年,他被评为大冶市环保协会“十年会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见到流浪走失人员在门口经过,刘瑞林都要利用家里开超市的便利喊住他们,送吃送喝,热心救助。笑着鼓励他们勇敢地生活下去。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以来,他救助了20多名本地、外地流浪人员。甚至当地环卫工人发现无家可归者,就会直接给他打电话。大冶市救助管理站还将港湖村志愿服务站设定为临时救助点,该站负责人为及时掌握信息开展救助,主动加刘瑞林为微信好友。同村不少志愿者评价刘瑞林是一个身残志坚、热心快肠、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刘瑞林要是发现公路破损严重,也要反映上去;见到残疾人无障碍通道被占用,他也会去投诉;港湖村一度没有划定停车位,车辆乱停乱放造成交通拥堵,他马上去找城管部门。“他是一个大事小事杂事闲事都爱管的人,我经常笑他是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宽。”石训霞笑着说,“不过话又说回来,当年差点就走了的人,现在能恢复成这样,也不错了。管他呢,喜欢管闲事,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只要没人骂上门,就随他去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刘瑞林这么多年坚持做公益,除了家人鼓励、社会认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部门在每一件事上总会积极回应、大力支持,让他觉得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社会就是这样,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石训霞满怀信心地说。“人,就是这样,你帮我一把,我扶他一程,特别是那些穷困潦倒、身临绝境的人,更应该帮扶一把,让他们有生活下去的勇气,看到温暖的阳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刘瑞林就是这样一个人,正是因为看到自己是一个残疾人,感同身受,有一颗大慈大悲之心,所以才去同情别人,尽心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看透人生的人,总是笑着面对一切,“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他总是笑着鼓励别人,也常常鼓励自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不要听她的。”这时刘瑞林上完厕所过来,听见我在采访他老婆,便过来笑着制止,“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作家你也不要写我,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登不了大雅之堂,不值得一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不值得一写,我也要为你写一篇。”这就是我多年来的愿望,一定要为这个身残志坚的人写一篇文章,向大家介绍介绍他大爱无疆、笑看人生、对酒当歌的故事。并在文章最后撰赋一首,以赞其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刘公瑞林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夫天地生人,各禀其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或际遇风云,或命途乖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然观刘君瑞林之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始知厄运铸魂,大爱回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港湖村畔,刘长序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士如竹,经霜弥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忆昔戊申岁诞(1968),青衿志骋。中巴并辔,夫妇同征。建厦檐于戊寅(1998),沐春风于市井。孰料乙酉祸临(2005),飞轮摧颈。三纸病危,十宵绝境。妻训霞泣血呼天,砸釜求诊;乡邻们解囊倾箧,聚沙成岭。向忠施岐黄妙手,拔戟重生;瑞林感再造深恩,衔环以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悬笔作剑,以墨为旌。快活林下,一指禅耕。《劲酒》濡毫,《港湖》摛藻。抗疫书成金石响,钟楼忆染梓桑情。更举志愿赤帜,聚两百青衿。清淤查污,敢犯豪强之禁;扶颠济溺,常开流浪之庼。护残道如护命脉,修公路若修心程。程正钦拊掌称异,众环卫指路呼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至若妻言“鬼门余幸”,子道“琐屑何铭”。然观其超市柜台,早成救助驿站;电脑文档,尽是民生谏章。环保十年膺誉,救助廿众还乡。此非圣贤伟业,实乃布衣之光。众人皆赞叹,岂虚美乎?石训霞之扶持,见深情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赞曰:天夺其胫,反赠明瞳。厄缚其步,乃翔心鸿。港水之清可鉴,龙山之峻弥崇。一湾生色,因卧薪之志士;万户动容,仰报德之愚公。笑看人生,对酒当歌。今撰此赋,非惟彰善,更期后来者知:命途舛处,正可栽莲;人世艰时,尤当种春 ! 4月24日深夜写于秦良栋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作者简介:秦立才,刘仁八镇秦垴村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石市作家协会理事,黄石市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入库人才。大冶市和黄石市两级政协特聘文史研究员。获北京市《东方少年》2018年度重点文学作品扶持项目文学奖。在《东方少年》《阅读与写作》《小说月刊》《今古传奇》《海外文摘》《黄石日报》《东楚晚报》《今日大冶》《黄石视听》《黄石文学》《铜草花》等发表过文学作品数百篇。喜欢搜集、整理、挖掘果城里的民间故事,被黄石市作家协会主席荒湖先生誉为果城里的“蒲松龄”;喜欢撰写乡土文学,被大冶市宣传部原副部长、文联主席余伟先生称为大冶的“赵树理”。著有《桂花巷》《永远的外婆路》《绣娘尹星传奇》《果城拾遗》等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救助过的流浪者</b></p> <p class="ql-block">救助过的流浪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