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 到 的 约 会——木 塔

慧先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的影像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始于多年前央视播出的八集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片子中的惊鸿一瞥,令我耿耿于怀。多少次酝酿着去看看木塔的动机,直到去年的初夏,当我们备好行囊即将启程时,手机屏幕上跃出的大同地震消息让所有期待骤然凝固——这座在时光长河中屹立千年的木构奇迹,会不会再次紧闭门扉?此刻,肩上的背包不由自主的滑落,犹豫再三我们只能将这场约会暂缓推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前我们已踏访过正定隆兴寺的宋代遗韵,在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前屏息;更早时,曾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东方厅,隔着玻璃与昭陵六骏残躯相望,看药师佛壁画上的朱砂色在异国灯光下流转。)</span></p><p class="ql-block">当北国的春风再次唤醒晋北高原时,我心中的木塔又在不远处频频向我招手!然而,命运却以另一种方式考验着朝圣者的虔诚。呼啸的狂风裹挟着黄沙席卷雁门关外,预报13级大风的消息令景区闭门的通告如落叶般纷至沓来。</p><p class="ql-block">直到谷雨前那个澄明的清晨,当晨曦穿透云层照亮佛宫寺的山门,我们终于站在了这座传奇建筑投下的巨大阴影之中。</p> <p class="ql-block">仰首望去,67.31米高的木构巨塔正以某种亘古的韵律切割着苍穹。十万根华北落叶松构件在辽代匠人的魔法下化作立体曼荼罗,斗拱层叠如莲华盛放,檐角风铃摇曳出千年不绝的清响。这座比比萨斜塔年长118岁、较埃菲尔铁塔早生833载的建筑奇迹,此刻正将梁思成当年的震撼完整投射在我们震颤的视网膜上——92年前,那位身着粗布长衫的建筑学家正是在此处向他的爱人林徽因诉说:"塔身之大,实在惊人。每面三开间,八面完全同样。我的第一感触,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脚踏实地站在木塔的下面,抬头仰望巍巍塔身,耳畔似乎回响着电视片的解说词:92年前,梁思成第一眼见到它时,给远在京城的爱人林徽因写信,发出如此感叹:“好到令人叫绝,半天喘不出一口气来。这个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p><p class="ql-block">令梁思成朝思暮想的这座古塔,源于1932年,一个日本学者发表了一份学术报告,称应县有一座11世纪的木塔,当地人称作“应州塔”,梁思成得知后欣喜若狂,他还根本没有见过这塔的样子,连一张模糊的相片或是翻印都没有见到。梁思成在营造学社的旧书堆里反复摩挲着残缺的《营造法式》。苦于找不到任何影像资料,来证明木塔的存在。九十多年前,到处都是炮火连天,交通不便,谈何容易。于是梁思成想到了一个办法,写信给当地照相馆,并附上一个银元作为报酬,拜托摄影师帮拍一张应县木塔的照片。 不久后,梁先生果真收到了一张相片,确认木塔尚存后,便决定赶赴应县对木塔进行考察测绘。</p><p class="ql-block">1933年的一个夜晚,梁思成一行四人到达应县,所有人都被眼前的风景震撼到了:“在盐碱地上一个贫穷的城镇,城圈里只有几百家土房子和几十棵树,他们在盐碱地的萧瑟中仰望塔顶"万年灯"的微光,如同触摸到了中国建筑史最璀璨的密码。这座中国至今仅存的木塔,在它的最上一层的南面,可以看见一盏灯,那是900年来日日夜夜点燃的‘万年灯’。”</p> <p class="ql-block">此刻,我们的指尖正轻轻抚摸着暗红色塔身上深浅不一的岁月刻痕。夕阳将九重檐角的59种斗拱投影成流动的经文,飞鸟掠过时带起铜铃的涟漪,回响着美妙的梵音,恍惚间与旧相片里梁先生悬空测量塔刹的身影重叠——当年他抓着冰冷铁链攀上塔顶,在寒冷的朔风中测绘出震惊世界的结构图纸。这个让测绘团队耗时六日的木构迷宫,其精妙程度至今仍令现代建筑学家惊叹:暗层中纵横交错的斜撑构成24道抗震桁架,54种不同规格的斗拱形成弹性节点,让木塔在千年间化解了200余次战火、40余次地震与无数雷击的侵袭。</p> <p class="ql-block">暮色渐浓时,我们静坐在塔院西侧的长椅上。晚风送来檐角铃铎的私语,倾斜的塔身在霞光中显现出惊心动魄的曲线——自1933年梁思成测得塔身已现5度倾角,这个数字在时光的催化下已悄然翻倍。望着禁止登临的扶梯围栏,忽然懂得何为"存在即奇迹":当战火摧毁了北魏的永宁寺塔,当雷火烧尽了汴京的开宝寺塔,这座幸存至今的辽代巨构,每个清晨依然能迎接照在"天宫高耸"匾额上的第一缕阳光,就是奇迹!</p> <p class="ql-block">我们踱步在塔院,思绪飞到那久远的年月,感叹那个年代一群没有留下名字的大师匠人的惊天杰作,也由衷感叹梁思成他们那一代人,对祖先遗产的执着奉献和精心呵护,他们是一批具有爱国情怀和真才实学称得起大师的科学匠人!</p><p class="ql-block">站在塔下仰望的那一瞬间,顿觉自身渺小。</p> <p class="ql-block">塔院到了清场的时刻,离去的脚步却迟迟不愿跨过山门,回首望去,木塔的剪影正将最后一缕夕阳收进斗拱的褶皱。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辽代工匠,梁思成考察报告中泛黄的测稿,与此刻塔身上笼罩的暮色,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真正的永恒,不在金玉之坚,而在人类以智慧与虔诚构筑的文明之光里。</p> <p class="ql-block">有研究资料解读木塔营造的密码;</p><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作为世界现存最古高层木构,其营造法式堪称建筑史奇观:</p><p class="ql-block">1. 结构体系:明五暗四的九层空间,实则由31个结构层叠加而成。各层均以内外两圈立柱构成双层套筒,暗层中24组斜撑形成现代桁架雏形。</p><p class="ql-block">2. 抗震机制:全塔应用54种斗拱作为"弹性节点",柱础采用"刚性地栿+柔性柱脚"设计,历经40余次强震仍保持结构稳定。</p><p class="ql-block">3. 材料工艺:主体构件选用抗弯强度达75N/mm²的华北落叶松,关键节点采用"紫荆木楔"加固,木材含水率严格控制在18%-20%区间。</p><p class="ql-block">4. 建筑意象:塔高67.31米(合辽尺200尺),平面八边形对应八卦,五重檐象征金刚界五佛,整体构成立体曼荼罗的宇宙图式。</p><p class="ql-block">这座与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的木构巅峰,至今仍在续写着属于东方的建筑史诗。</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先生考察应县木塔时,发现离木塔几百米之处的净土寺,当他走进去看到大雄宝殿里的九眼<span style="font-size:18px;">藻井,</span>惊叹不已,连连称赞,<span style="font-size:18px;">称其“构思精巧,妙微入神,玲珑细致,超类绝伦,是国宝一绝”。</span></p> <p class="ql-block">净土寺,又名北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东北隅。净土寺是金代遗构,创建于金天会二年( 1124年),后世历遭厄运,寺院残破,多难的净土寺,历代迭毁迭修,主要建筑尚具金代原貌。</p> <p class="ql-block">净土寺主殿大雄宝殿,重建于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深广各三间,平面略成方形,单檐歇山顶,屋顶平缓,斗拱疏朗,侧角升起显著,虽经历代修葺,仍保持原貌。殿内有清代壁画,内容为佛教故事等,构图和技法具民间传统画风。</p> <p class="ql-block">净土寺<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雄宝殿内的</span>藻井是世界上最精美的金代木构藻井之一,藻井采用榫卯结构层层堆叠,完全不用钉子,形成复杂的八门九星布局(象征佛教宇宙观),中央斗八藻井的双龙贴金工艺至今鲜艳夺目,次间藻井斗拱亦局部贴金,形成主次分明的视觉效果。雕有沥粉贴金的双龙,周围搭配菱形、六方藻井,整体结构玲珑精巧,被誉为“金代建筑模型与工艺美术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殿内藻井及天官楼阁造型美观,构思繁复,结构玲珑。<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天宫楼阁”造型闻名,</span>藻井顶部以极细木料雕刻出完整的建筑群模型,包括楼阁、雕栏、鸱吻等细节,阳光照射下金碧辉煌,仿佛将浩瀚天宫浓缩于方寸之间。这种设计既体现古人对佛国世界的想象,也展示了金代工匠的极致匠心,是中国古代建筑工艺与佛教艺术的巅峰结合。</p> <p class="ql-block">净土寺藻井是中国古建筑最美的天宇,它的设计和装饰体现了古代建筑美学思想和象征意义,其中“藻” 含义华丽,而"井"象征水源,寓意水能克火,预防火灾。这种装饰性结构主要出现在宫殿、寺庙和佛坛等尊贵的建筑物中,显示了其在古代建筑中的尊崇地位和美学价值。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应县净土寺大雄宝殿的藻井为九眼布局,全为木质雕刻。九数象天、龙纹飞扬,布局严谨、雍容华贵, 彰显了至尊气派,证实了净土寺的皇家背景。</p> <p class="ql-block">令梁思成先生称赞不已的"应县三宝”之一:是一对"披头散发" 的石狮,造型独特,雕工精美, 全国罕见。石狮体高0.96米, 为辽代遗物,原来立在净土寺山门前,后期遭到毁坏。如今已经风化残缺面目全非,无从辩识那些精美的工艺线条……!</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木塔、藻井、石狮,这是应县三个国宝级的文物。</b></p> <p class="ql-block">虽然这是一次迟到的约会,但是当我们与之欢聚,敞开心扉面对面交流倾诉相思之苦,令我舒心释怀!每一个中国古建筑背后,都是一个沉默千年的英雄,不要只留叹息,有机会一定要看看,<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每个仰望的瞬间都成为文化自觉的觉醒时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