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天峻烈士陵园的变化

铁兵缘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传承红色基因,期待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袁武学</b></p> <p class="ql-block">烈士纪念设施,承载着党和国家的红色记忆,是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载体,也是极其重要的红色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参观瞻仰烈士纪念设施,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老战士重回当年修建的铁路线,并前往烈士陵园祭扫,意义深远。其一,缅怀战友。在铁路修建过程中,无数铁道兵战士献出了宝贵生命。祭扫烈士陵园,是老战士们对牺牲战友的深情缅怀,他们共同经历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建设岁月,战友之情深厚而真挚,祭扫是他们表达思念与敬意的方式。其二,铭记历史。铁道兵修建铁路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艰辛与奉献的奋斗史诗。烈士陵园中的烈士,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和奉献者,祭扫活动让老战士们铭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铭记铁道兵为国家铁路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传承和弘扬铁道兵精神。其三,传承精神。铁道兵精神象征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和不怕困难。老战士们通过祭扫烈士陵园,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后人,激励新一代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担当、坚持不懈,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其四,感恩时代。如今,铁路交通发达,出行和物资运输更加便捷,这离不开当年铁道兵的努力。老战士们回到铁路沿线祭扫,也是在感恩时代的发展,看到自己当年的付出结出丰硕成果,感慨国家在铁路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p> <p class="ql-block">天峻县烈士陵园,建于1983年,由铁道兵89347部队修建,以纪念在修建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时,光荣牺牲在天峻境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89346、89347、89349部队烈士。</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铁道兵10师46、47、48团的官兵,在特殊历史时期,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简陋的施工设备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凭借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热爱,以及铁道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好男儿志在四方,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战胜恶劣自然环境,用血肉之躯完成了天峻县境内的铁路建设,确保了青藏铁路西格线的全线贯通,为天峻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立下赫赫战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07年维修后的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如今,陵园内安葬着51位铁道兵烈士,分别来自重庆、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安徽、江苏、辽宁等省市,其中46团11位、47团38位、49团2位。天峻县烈士陵园已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瞻仰烈士事迹、祭悼烈士英灵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精神文明活动的重要阵地。全县各族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前赴后继,他们用鲜血、生命和赤诚谱写了壮丽诗篇。</p> <p class="ql-block">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天峻县烈士陵园长期存在烈士墓与民众墓混葬的遗留问题。铁道兵老战士及烈士家属多年来通过各种途径反映情况、发出呼吁,始终期待这一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p><p class="ql-block"> 我曾三次参加天峻县烈士陵园的祭奠活动,缅怀牺牲战友,寄托哀思,也见证了地方政府在建设、保护烈士陵园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次:2011年8月9日</b></p> <p class="ql-block">2011年8月7日至18日,“全国铁道兵战友旅游协会”发起组织“铁道兵老战友重走青藏线”活动,祭扫天峻县、乌兰县烈士陵园是重要内容之一。参加此次活动的60多名队员,是原铁2、4、7、9、10、11师的老战士,分别来自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江西和陕西6个地区,还有曾在襄渝铁路上与铁道兵并肩作战的陕西三线学兵战友。</p><p class="ql-block">8月9日,我们抵达海拔3400米的天峻县城。因行程和时间变化,我们在未通知天峻县民政局和县政府的情况下前往烈士陵园。远远望去,能看到一座虽不雄伟但还算高大的纪念碑,让我们感到烈士英灵有所寄托。然而,走近墓园,心中满是酸楚:陵园没有门,只有一张锈迹斑驳的铁丝网拦在曾经安门的缺口处。无人接待和引导,两名战友掀起铁丝网,我们才得以进入。纪念碑碑文为“为修建青藏铁路光荣牺牲的铁道兵战士永垂不朽”,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九三四七部队于1983年9月立,天峻县民政局于2001年8月和2007年8月分别进行过重新维修和再次维修。但碑子周围栏杆朽败,园内荒草丛生,落日残霞,凉风萧瑟,更添悲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1年天峻县烈士陵园状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铁道兵老战士祭奠烈士</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在烈士纪念碑前排好队,王红旗战友主持祭奠仪式,他声音哽咽地呼喊:“长眠在陵园的战友们啊,我们看你们来了!”韩怀仁战友致怀念哀悼之辞,说到动情处,队伍中一片啜泣。默哀时,乌云缓缓移来,仿佛也在表达哀思。李甲明播放《怀念战友》的歌曲,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在此交汇,历史与现实的血脉相融,陵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牛禧峰会长拿出“铁道兵酒”,悲怆地呼喊着让战友们喝酒,酒水与泪珠一同洒落在地。奠酒之后,战友们绕过民众墓来到烈士墓区,擦拭墓碑、涂刷烈士姓名。韩怀仁在陕西籍战友刘改过墓前含泪唱起秦腔。告别时,看到破败的塔基围栏、纪念碑后的人粪牛粪和荒草,以及当地百姓诧异的目光,心中满是落寞与伤感。</p> <p class="ql-block">回到宾馆,民政局长和工作人员送来哈达、矿泉水和红景天口服液,向老战士们表示慰问。对我们提出的陵园管理存在的问题,他表示歉意并解释已向县政府报告,请求将烈士陵园迁出县城至青藏铁路天棚站附近,新陵园建成后将改变现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峻县民政局干部与老战士座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1年8月9日祭奠烈士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次:2021年7月13日</b></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10日至15日,铁道兵第十师老战士组织再上青藏线活动,140多人参加,其中1962年入伍的老战士已年过八十,125人参加全程。此次活动是2011年活动的延续和深入,是建党100周年之际的红色之旅和友谊之旅,主题为“再上青藏线,重温关角情,传承铁兵文化,弘扬铁兵精神”。天峻县委、县政府、退役军人事务局高度重视,以藏式最高礼仪迎接,安排医护和救护车陪护,举办欢迎宴会并表演节目,还在酒店房间准备水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到二郎洞迎接老战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县领导参加欢迎联欢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事务局干部与老战士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1年天峻县烈士陵园状况</p> <p class="ql-block">7月13日早晨,120多名老战士与天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人员共同来到烈士陵园祭奠。杨明秀主持祭奠活动,全体人员向烈士敬献花圈、三鞠躬。雷积贤战友致悼念词,全体默哀,冯克宁等向烈士墓祭铁道兵军壶酒。大家悲从心起,泪洒陵园,有的战友长跪谢恩、抚墓哀恸。</p> <p class="ql-block">老战士们肯定了烈士陵园改造取得的成绩,对依然存在的混葬、大门位置不妥等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通过退役军人事务局向县委县政府反映,希望推进改造修缮。并对西宁铁路运输检察院和西宁军事检察院联合保护天峻县烈士陵园,维护烈士权益,开展的公益诉讼工作表示赞赏。在铁十师老战士重返青藏线启动仪式上,给西宁铁路运输检察院赠送了锦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十师老战士给西宁铁路运输检察院赠送锦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1年7月13日祭奠烈士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三次:2024年11月28日</b></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3日 - 12月5日,由袁武学、杨明秀、白新民、杜鹏孝、李闯民、杨向晖等六位铁十师老战士,组织了青藏铁路一期工程探访拍摄活动,主题为“天路雄师:铁道兵第七、十师参建青藏铁路一期工程的光辉历程”。活动沿着西宁至格尔木的青藏铁路建设线路,对青海境内相关干、支线及专用线旧址进行系统性探访,对七师和十师的标志性工程和重点项目进行精细化拍摄,并到湟源、刚察、天峻、乌兰、德令哈、格尔木烈士陵园祭奠缅怀。</p> <p class="ql-block">行前,我们与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人民检察院(西宁铁路运输检察院)深入探讨交流,检察院协助联系相关地方退役军人事务局,使活动顺利开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与检察院同志座谈后合影</p> <p class="ql-block">11月28日,我们拜访天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协商天峻烈士陵园51位铁道兵烈士墓地管理事宜。我因之前两次扫墓,一直关注陵园改建和管理情况,对2021年以来陵园改造新的变化给予充分肯定,但对混葬问题并未有效解决,提出了关切和建议。事务局领导解释,迁葬群众墓项目已列入海西州规划,但因天峻政府财政有限,是个少数民族县,迁出当地普通人员可能引发民族矛盾,迁葬或独立成园具有一定困难。我们代表铁道兵老战士提出两项建议:一是申报专项资金,为当地死亡人员另建公墓或选址新建烈士陵园;二是积极申报关角隧道展线工业遗产展示园,建设青少年儿童红色教育基地,拉动当地旅游产业。交谈中,我们表达了老兵们的关注,强调烈士问题处理不当会带来负面影响。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表示会积极努力妥善处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同志座谈后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检察干警祭奠烈士</p> <p class="ql-block">座谈后,事务局领导陪同我们祭扫烈士。天峻县烈士陵园有很大改观,园门高大宽敞,纪念碑迎门而立,文化墙遮挡群众墓地,烈士墓区井然有序,墓碑庄重。但祭奠时,祭品先被墙后的群众墓“享用”,让祭奠者感到不畅,我们现场再次与事务局同志交流意见。我们在与守护陵园的张宝奎师傅交谈、洒酒祭奠,大门外焚烧花圈鞠躬后,挥泪告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11月28日祭奠烈士</p> <p class="ql-block">三次祭奠,多次提出意见和建议,虽有关单位给予答复,但“已列入十五五规划”的说辞难以让老兵们满意。铁道兵老战士大多已七八十岁,最后一批入伍的战士也六十多岁,不知能否看到问题彻底解决的那一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峻县烈士陵园现状</p>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4日,老战士们回到西宁后,向三江源地区人民检察院汇报活动情况,媒体记者详细询问天峻县烈士陵园管理情况,检察院姜波专委就检察院2021年以来开展保护烈士陵园合法权益公益诉讼情况,向记者做了汇报。我也汇报了自己三次到天峻县烈士陵园,亲身经历祭奠和反映问题的情况。2025年清明节前,记者在老战士杨明秀陪同下,到天峻县察看陵园现状,与张宝奎师傅交谈,并与检察院同志察看关角隧道出口和展线现状。记者在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后,向相关部门汇报,引起高度重视,民政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批示青海省和海西州研究解决方案。海西州领导立即组织州、县专题研究,并向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汇报,初步提出三个解决方案:一是在烈士陵园烈士墓地后方另辟大门,树立墓碑并建造门楼,建设新的烈士陵园广场;二是将陵园内的民众墓迁出,另行修建公墓,保留烈士陵园原址;三是在老关角隧道或新关角隧道附近选址,新建烈士陵园,将原陵园内的烈士遗骸迁至新址安葬。政府要求充分听取意见、深入论证后确定最终方案并尽快实施,铁道兵老战士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倍感欣慰,期盼方案早日落实,让烈士英魂安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峻县烈士陵园全貌图</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老战士们,对这三个初步方案展开热烈讨论。普遍认为:第一方案看似投入少、易操作,但从陵园位置和地貌特征看,若改到陵园后面另建大门,新建纪念碑和陵园广场,势必要改动墓区坡度,转向烈士遗体,另塑烈士墓碑。按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纪念设施规范建设技术指引》要求,原地改造难以营造庄重、肃穆、整洁的环境氛围,达不到预期效果,可能会事与愿违。第二方案实施难度较大,主要考虑到民众墓在前的历史原因和民族团结影响,不建议采用。第三方案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意义。在老关角隧道出口山坡新建“铁道兵烈士陵园”,将原陵园内的51位烈士遗骸整体迁至新址安葬,让牺牲烈士与自己为之付出牺牲的工程旧址相伴,与铁路为邻,山水相依,关角相融,灵魂得以慰藉,在天堂安息。同时,与关角隧道及其展线遗产保护项目同步保护、整体建设,可打造国家级工业遗产保护园区和红色教育基地,使红色教育基地的形式内涵更加丰富,成为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国家级工业遗产保护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也便于申报国家红色专项基金项目支持和国家工业遗产(工信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关角隧道出口地貌</p> <p class="ql-block">我们支持在老关角隧道出口新建“铁道兵烈士陵园”,希望这一意见能送达上级单位,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p> <p class="ql-block">作者:袁武学 原铁道兵10师47团1连老战士,参加了青藏铁路关角隧道的施工,多次组织参加重返青藏线活动!</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