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长篇报告文学《太行门卫》连载(32)</p><p class="ql-block"> 孔令贤 著</p><p class="ql-block"> 第二篇 摇 篮 曲</p><p class="ql-block"> (昔阳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p><p class="ql-block"> 第一章 红色襁褓</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向黄土地扎根</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间,晋冀豫省委所属晋中特委决定成立和顺中心县委,指导昔阳、和顺、平定三县工作。赵武成被任命为和顺中心县委书记,办公地仍在皋落。中共昔阳县委书记为周璧,时间不长,于翌年1月调离,由赵武成兼任。赵邦汉从皋落调出,任县委组织部长,二区回来的陈颉宇为宣传部长。</p><p class="ql-block"> 书院北屋,县委会议正在秘密进行。门外,抗战烽火熊熊欲燃;屋内,党建向基层发展的大戏正在筹划。</p><p class="ql-block"> 有中共中央北方局文件精神,有彭真的当面指示,有皋落党支部的试点经验,赵武成如同一个雄心勃勃的画家,欲在昔阳基层党建的白纸上,放手浓墨重彩,又不乏细密笔触,描绘至新至美的画图。</p><p class="ql-block"> 为着广泛宣传抗日,12月初县政府成立流动宣传队,由“三高”30余名学生和游击一大队选调10余人组成。昔阳早期共产党员李经宽,开始担任三区区长,赵武成接任区长后,改任区“动委会”主任。懂政治,有激情,也酷爱文艺,编写、绘画样样在行。县委因才是用,选派他担任流动宣传队队长,在牺盟会入党的王定谟任副队长。</p><p class="ql-block"> 宣传队一水年轻人,激情似火,行动如风,进机关,下农村,编演节目,宣讲政策,成为县委掌控的不拿武器战斗队。赵武成选定从这里突破,发展首批基层党员。赵壁村吴克万、车寺村李宜滨、北石龛村李光、峰洼村刘暄等人,就是在这里走进党的队伍。下乡演出时,李经宽还发展南庄村李文亮、李生林为党员。</p> <p class="ql-block"> 在县、区政府机关发展党员,近水楼台。赵武成亲自介绍,曾任皋落村长、已调任三区政府助理员的刘用光,在区政府工作的李超洲(李宜廉)、张承钧、张丕杨等加入党组织。赵邦汉则发展三区“动委会”王希圣、韩玉俊和交通员赵於涛、刘义入党。</p><p class="ql-block"> 知识分子本是抗日战线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县委有意在他们中间培养先锋战士。然而,这个群体庞大,成分复杂。根据赵武成安排,12月上旬,由县政府出面,赵邦汉主持,在皋落举办一期中小学教师和流亡人员培训班。培训,也是考察,对其中发现的优秀分子张玺、李瑄、李再珠、刘哲、李书早、田明善等,发展为党员。</p><p class="ql-block"> 县委这样筹划,为的是接下来的大手笔——从新党员中挑选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的新党员,出任各编村村长和村政协理员。这一着,可谓一石三鸟:打牢共产党掌握基层政权的基础,更好地贯彻党组织的方针政策;在乡村发展党员,建立基层党支部;也为锻炼培养干部,开辟道路。</p><p class="ql-block"> 于是,一大批新生力量自皋落放飞——在培训班入党的李瑄被派往库城担任编村村长,在南横山村入党的乔世卿担任南横山编村村长,赵壁村新党员乔让山出任水峪编村村长,在三区“动委会”工作的韩玉俊任车寺编村村长,三区助理员刘用光被派往张家庄,后到平原,任中心村村长……新党员犹如一颗种子,在各自编村的土地上发展党员,很快地,一批农村基层党支部建立起来。</p><p class="ql-block"> 县委还安排专人,包括769团派出的军队干部锡绍贤等,深入农村发展党员。仅组织部长赵邦汉,先后在南庄、库城、铺上、前东峪、水峪、北石龛、白羊峪、南横山、平原、梨园掌等19个村发展党员20多名。</p> <p class="ql-block"> 在大规模发展党员的热潮中,赵武成总在关注一个人,书院赵允升之子赵邦藩。</p><p class="ql-block"> 赵邦藩那年36岁,博学多才,豁达大方,传统文化底子深厚。在太原读中学时,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36年山西山右大学辍学后,在昔阳“三高”教书。翌年初冬县抗日政府成立,他由校长转任三区“动委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赵邦藩以知识分子的热情和担当,除带头捐粮捐款支持抗战,还经常带人赶着毛驴到农村募捐抗日经费。山路崎岖,山村偏远,每到一地,就在群众中宣传抗日。凭他的文思、口才,演说激情飞扬,总能点燃起人们心中那点抗日火花。多年担任高小校长,培养出那么多优秀学生,在群众中也有极高声望。凭他的工作,凭他的人脉,每次总能募捐到不少银元和小米。有的学生家长请吃饭,他便劝说,“省下钱捐给抗战吧。打不走日本鬼子就要亡国,国亡了哪还有家?”讨碗水,吃自带的窝头。</p> <p class="ql-block"> 怎奈事不过三,一天天这样募捐可以,天长日久就有了困难。有时早晨出去信心满满,夜晚回来两手空空。辛苦一天,顶着星星回到家,边用笤帚清扫满身的尘土,边愤愤不平,“想不到我一个堂堂大学毕业的名校长连个乞丐都不如,又白白跑了一天。那些守财奴不捐钱给抗战,想把钱留给鬼子哩!”</p><p class="ql-block"> 有事人夜里睡不着,躺在炕上眼瞅屋顶,挖空心事想办法。突然,想起自家村西那十几亩好地,临杨赵河,土头厚,肥沃,种啥收啥,人称“捞饭盆”,好多村人早垂涎着呢。他们不是想方设法得到那些好地吗,那就来个将计就计,叫他们自愿拿钱支援抗战!</p><p class="ql-block"> 翌日一早,赵邦藩叩开本家叔赵开阳的街门,见面就说,“我知道你有银元不愿捐,我们也不能强迫。但我家村西那‘捞饭盆’地,你可是求了我不止一回了啊。如果你肯捐一百五十块大洋,我给你村西三亩好地。说话算话,点钱铺契。”</p><p class="ql-block"> 赵开阳一听,喜出望外,“侄儿,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着,从柜子里拿出了白花花的银元。</p><p class="ql-block"> 村西“捞饭盆”地出售的消息风一样迅速传开,大户们纷纷上门买地。赵邦藩这回可不那么慷慨,不免讨价还价一番。他家那十几亩好地出卖了,抗日捐款却增加了老大一笔。</p><p class="ql-block"> 深知底里的赵武成仔细观察赵邦藩的每一点变化,深感汹涌澎湃的抗战洪流,对知识分子的冲击和改造多么巨大!有心树立这样的典型,以便更好地团结引导广大知识分子走抗日救国之路。他将这个想法和赵邦藩的表现汇报给彭涛,两人都认为,一个普通的民主主义者、爱国主义者,能够在民族危难之际,以实际行动拥护共产党,积极投身抗日阵营,难能可贵。应该为知识分子树立一个榜样。</p><p class="ql-block"> 1937年底,经彭涛、赵武成介绍,赵邦藩加入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大规模发展党员,大踏步建立基层党组织,难免泥沙俱下。县委注重质量,把好入口关。那次,赵壁村发展新党员名单,交给县委审查。赵壁毗邻官道嘴,赵武成对那里的情况心知肚明。一看名单,有点生气,说,“发展党员一定要注重质量。像赵壁的乔某某、乔某某是地主公子,吴某某是剥削者,怎么能让这样的人混到党内来呢?赵壁地处交通要道,是昔东咽喉,建设好党组织对保卫抗日根据地十分重要,一定要搞好。</p> <p class="ql-block"> 于是决定,将皋落党支部宣传委员赵文斌调出,任赵壁村政治协理员。</p><p class="ql-block"> 赵文斌到赵壁,对原先发展的党员进行全面审查,果然发现除乔成义、乔成世、乔重考等外,其余民怨甚大,根本不符合党员条件。之后,他深入群众,发现苗头,周密考察,又发展乔承胜、乔顺来、张一等人入党。赵壁村党支部成立,赵文斌任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 继赵邦汉、赵文彬之后,不久焦玺铭也被调县政府工作;至此,皋落党支部最初的三名成员,短时间内,全都走上抗日战线的重要岗位。从农民,到党员,再到干部;中华民族的一代英才,就这样在党组织的怀抱孕育、成长。县委派培训班入党的张玺出任皋落村政治助理员,专门负责党支部工作。</p><p class="ql-block"> 至1938年初,将近两个月时间,昔阳县发展党员200余人,较大村庄均建立党支部。党的力量在不断壮大,建立区委的条件业已成熟。</p><p class="ql-block"> 县委决定,任命李经锄(西大街人,李子荷)为一区区委书记,赵子荣(北横山村人)为三区区委书记。调赵文斌任二区区委书记,武珂枫任四区区委书记。</p><p class="ql-block">(下一篇:《太行门卫》连载(33):编村三剑客)</p> <p class="ql-block">作者:孔令贤,山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大寨沧桑》《超越昨天的辉煌》《回望昨夜星》《漫话大寨文化》《孔令贤散文选集》《守望树》《难民村的时代脚印》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