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快乐大海蜇</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9165018</p><p class="ql-block">探秘景点:成都武侯祠</p> <p class="ql-block"> 公元263年,随着“一计害三贤”季(蜀)汉大将军姜维的陨落,创建于公元前202年的大汉王朝(前汉、后汉、季汉)彻底落下了帷幕,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臣子亡”定义的朝代灭亡。而见证这一历史的三国圣地成都武侯祠,是探寻这一悲壮谜团的最佳选择。</p> <p class="ql-block"> 走进武侯祠,赭红色正门之上“汉昭烈庙”牌匾,才感知到这是世上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在此建惠陵(汉昭烈庙),东晋蜀王李雄建武侯祠(惠陵西)<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后千余年间,武侯祠香火日盛,而汉昭烈庙越发沉寂,直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蜀献王将武侯祠移建到惠陵内,才化解了这一尴尬的历史民俗。举汉昭烈之</span>名、拜武乡侯之实,正是三星堆文明延续的蜀地成都,这座城市的性格特质,表面的秩序之下,暗涌着更为真实的崇拜与情感。</p> <p class="ql-block"> 穿过赭红色的大门后,唐碑青石古道小花园后,是著名的二进门异体字牌匾“明良千古”,其内左文臣廊,右武将廊,正中汉昭烈庙。各个鲜活的蜀汉文臣武将泥塑彩色雕像,在赭红色围墙背影衬托下,显得高大巍峨、庄严肃穆。远离故乡“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后出师表)”,为“汉室可兴”的理想而客居此地,他们用生命充实释译了“信仰”与“忠义”的纯真内涵。</p> <p class="ql-block"> 走进三义庙,刘关张彩塑雕像并立,在庙中赭红色背影下,彰显了兄弟之情重于君臣之位的忠义精神。面容沧桑的老人、穿着时尚的青年等等,连绵不断井然有序地依次在神台前,向三义塑像焚香作揖膜拜,他们的姿势虽各有不同,但脸上的虔诚却惊人地相似,祈求兄弟义气、事业顺利,这种崇拜已超越了历史范畴,演变为中华特有的道德供奉文化。在现今价值多元的拜金时代,对"义"的追求越发纯真紧迫,桃园结义崇拜自然为人们填补了这一信仰的心理空缺。</p> <p class="ql-block"> 通往惠陵的幽长弯曲红墙夹道,在赭红色墙面及茂密竹林衬托下,异常清静隐秘,古木参天,松柏长青,千百年来为这位一代枭雄守护着最后的宁静,这就是刘备与甘、穆二夫人的长眠之所。神道两旁石像生(翁仲)的表面已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显的更加沧桑与凝重,照应着刘备颠沛流离不忘初心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悲壮一生。陵墓不同与其他帝陵的宏大与华丽,略带几分蜀地的温和与内敛,</span>壹千八百余年惠陵从未被盗掘,盗贼对仁义之君都敬仰有加,这是历史对这位织席贩履伟大帝王最好的缅怀与致敬。</p> <p class="ql-block"> 走进“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武侯祠,依然是赭红色主色调,其宏伟建筑错落有致,布局严谨,既有古代的敦实厚重,又含江南的柔美细腻。漫步其间,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其祖孙三代陨落于“光复汉室”征程中的光辉形象,照引着后世忠义之士的前进方向。身临此景,触摸在我的座右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的历史尘埃上;呼嗅着三国时期的滚滚硝烟;沐浴着“戒子书”“出师表”的品格雨露,使自己身心受到一次信仰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 敬立在岳飞笔书的前后出师表石刻前,笔走龙蛇的行草配以赭红底色,挥洒恣肆,刚劲挺拔,气势恢宏。中学读书时即可通背出师表的我,仰望惺惺相惜两代忠臣的真迹作品,轻声默诵“…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后出师表)”不禁潸然泪下。忠武候以其崇高品格教育了一代蜀地军民,义无反顾走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汉室光复征程,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此时此景冰凉的石刻不仅是历史的载体,更是情感的宣泄,是忠诚与理想穿越时空,在历朝历代忠勇之士心中传承。</p> <p class="ql-block"> 站立在赭红底色廊栏中的季汉大将军姜维塑像前,深爱武侯熏陶的62岁姜维,放弃即将在魏晋享尽的荣华富贵,在此“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三国志)”,“一计害三贤”为季汉擦出最后一丝荣光,也为大汉拉下了最后的帷幕。武侯孕育的一代人就此陨落,但蜀地近百万民众牢牢铭记着他们的恩情,从自发修建武侯庙祭祀孔明,到名为武侯祠实为昭烈庙,这是人民给予他们这代人的最高礼遇。</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祠中已敬仰多时,历史的追忆、情感的宣泄、信仰的明晰,使自己身心俱疲。与蜀汉鲜活的忠勇之士相比,自感惭愧与渺小,未敢与他们同框留影,来到听鹂馆的廊下休息,才留下一张到此一游纪念。此时武侯祠的游客渐渐稀少,看着池塘中的荷叶及游戈的锦鲤,生活在与逝者对话的"祠"中,是否也如人类一样承载着某种记忆与思念?锦鲤艳丽的色彩在赭红建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活,仿佛是对沉重历史的一种轻盈注解,使自己压抑的身心得到一丝释放。</p> <p class="ql-block"> 天突然暗淡了下来,武侯祠的赭红色变得更加幽暗深沉,如同鲜血在空气中氧化后的颜色,即非彩旗张扬的艳红,又非故宫威严的朱红,而是被时间浸泡过的、沉淀收敛的暗红,象征着忠诚、遗憾和悲壮。而赭红色衬映的一个个鲜活雕塑,坚毅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目光均直望前方:那个始终未能抵达的长安、洛阳;那个他们童年生活的河北、山东;那个他们理想信仰的“大汉”。</span></p> <p class="ql-block"> 离别时突然飘起了细雨,赭红色的武侯祠在雨夜中渐渐模糊,麦城巷之雪、夷陵亭之火、子午谷之奇、街亭岭之水、五丈原之殇、阴平道之憾,历史给了季汉太多太多的遗憾,都化为这鲜血氧化的赭红色,顽固地留在我的视网膜上,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印记,我愿了却他们的心愿,将其带回中原大地,带回它的故乡,让它亲眼目睹当今盛世芳华下的“大汉王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9月25日游2025年4月25日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