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案例经过:</b></p><p class="ql-block"> 近期客户李某到银行咨询大额转账业务,称要将20万元转入某“高收益理财平台”。银行工作人员发现李某通过社交软件认识某“理财导师”,对方为其推荐一款“保本高回报”产品,承诺月收益15%。平台要求李某资金转入个人账户,且无法提供正规金融牌照信息。 </p><p class="ql-block"><b>案件处理:</b></p><p class="ql-block"> 银行工作人员查看了李某声称“高收益理财平台”后发现,该平台提供的金融牌照信息存在问题,相关证照图片修改痕迹明显,可以确定所谓“理财平台”应为一电诈平台。前期李某已尝试转账5万元,但因银行限额未成功。于是,我行员工紧急暂停李某账户非柜面交易,避免进一步损失。结合近期发生的多起电信诈骗案例警示李某,并协助李某报案。 </p><p class="ql-block"><b>案例启示:</b></p><p class="ql-block"> 此案例提醒我们要对“高收益理财”“陌生个人账户收款”等交易重点核查。在此提醒广大客户,理财投资应认准正规机构,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轻信“稳赚不赔”承诺。警惕个人账户收款,提高风险意识,保障自身合法权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