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治疗是指药液通过雾化装置吹散成细小雾粒,然后通过口鼻吸入以达到消炎、解痉、祛痰、止咳等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与口服、肌内注射和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雾化吸入治疗的最大优点是能将药物直接送达气道或肺脏。肺泡表面为全身药物的吸收提供了低酶环境,克服了部分药物经胃肠道吸收被降解的不足。其具有用药量少、操作简单、见效快、副反应少等优势。 <b>一、雾化前后能否进食?</b><br>1、雾化前半小时不能进食,清洁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以防雾化过程中气流刺激引起呕吐。<br>2、雾化后可少量进食。 <b>二、宝宝睡着了可做雾化吸入吗?</b><br>1、雾化吸入时最好选择坐位或半坐卧位。如宝宝在入睡时进行雾化吸入,应将床头抬高30°方可进行,或将宝宝抱在怀中使其处于半坐位,以利于吸入药物沉积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避免仰卧位。<br>2、雾化面罩紧贴于孩子的口鼻部,以保证药物的完全吸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br>3、做雾化时要将手柄垂直拿放,以免药物溢出,达不到足够的药量。 <b>三、雾化是用面罩好还是口含好</b><br>1、面罩式雾化器适合婴幼儿或病情较重的年长儿。<br>2、口含式雾化器可使药物更多地沉积在呼吸道深部,适合病情轻、中度的年长儿。一般尽可能使用口含式雾化器,但应注意避免唾液流入口含器内。 <b>四、雾化时间越长越好?</b><br>雾化吸入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研究表明,雾化吸入量过多,治疗时间过长,会导致呼吸道过渡湿化而引起黏膜水肿、气道狭窄等,导致患者呼吸困难。 <b>五、做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呢?</b><br>1、雾化吸入过程中检查雾化装置的出雾情况:如气雾是否适宜,气雾小、大或不出雾都应寻其原因。 2、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情况,防止窒息。勿将气雾喷入眼睛。如出现急剧频繁咳嗽及喘息加重,出现手足抖动、震颤、肌肉痉挛等不适,立即暂停,进行观察,待情况缓解后再评估是否继续。 <b>六、宝宝哭闹也可以做雾化?</b><br>1、对于婴幼儿和儿童,宜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治疗 (安静状态能让雾化药物更好在气道和肺部沉积)。<br>2、孩子哭闹时吸气短促,药物微粒容易留存在口咽部,从而影响疗效。哭闹厉害的婴幼儿可暂停治疗,待其安静后或安抚入睡后而进行雾化治疗。 3、由于幼儿喉组织发育不完善,为减轻冷空气对气道的刺激引起咳嗽,建议刚开始吸入时将雾化量调至最小,等宝宝适应了雾化液温度后,再慢慢调大出雾量。 <b>七、任何药物都可以做雾化?</b><br>1、不推荐非雾化吸入制剂用于雾化吸入治疗。非雾化吸入制剂的药物颗粒无法达到有效雾化颗粒的要求,无法经呼吸道清除,可能会沉积在肺部,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br>2、我国上市的雾化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和黏液溶解剂,具体药物建议遵医嘱使用。 <b>八、雾化做完后需要漱口洗脸?</b><br>雾化吸入后,应及时清洁面部,以除去附着在面部的药物。用清水漱口或适量饮水,减少咽部不适及药物残留,防止真菌感染。 <b>九、雾化器能否重复使用?</b><br>1、建议专人专用。<br>2、雾化吸入装置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10次左右,延期使用会造成颗粒输出异常,影响治疗效果。<br>3、每次使用后需对雾化组件(药杯、面罩、咬嘴)进行清洁消毒并晾干存放。 <b>十、雾化以后,如何给宝宝拍背</b><br>1、雾化后,给予翻身、拍背,促进分泌物松动及排出。<br>2、可将宝宝竖抱趴在家长胸前,也可头低脚高趴在家长胳膊或大腿上。<br>3、拍背方法:一手手指并拢微屈,呈空心状,快速、有节律、用力均匀地从下到上,从外到内,拍打宝宝后背部(避开腰部和脊柱)。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供稿:儿一科 宗哲<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