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阳光洒在丁村的大地上,我们一行摄影爱好者相聚在博物馆门口,手持印有“阳光摄影团”字样的红色旗帜,准备开启一场充满文化韵味的旅程。大家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合影留念的瞬间定格了这一刻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驶向丁村的路上,窗外的风景如画。驾驶员专注地驾驶着车辆,而我则拿起相机记录下沿途的美景。那座装饰华丽的传统牌坊建筑映入眼帘,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丁村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丁村简介和历史</p><p class="ql-block">一、丁村概况12</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与行政归属</p><p class="ql-block">丁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城镇,地处汾河东岸,距襄汾县城5公里,村域面积3.72平方千米,是第六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和山西省首批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p><p class="ql-block">核心价值</p><p class="ql-block">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丁村以“丁村遗址”和“丁村民宅”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核心,兼具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与明清北方民居建筑标本的双重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二、历史与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旧石器时代的丁村遗址</p><p class="ql-block">考古发现:1954年首次发掘出土3枚“丁村人”牙齿化石(属早期智人)、2000余件石器及大量动物化石,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的空白。1976年发现的幼儿右顶骨化石及2013年的枕骨化石,进一步证实了黄种人“铲形门齿”和“印加骨”的本地延续特征。</p><p class="ql-block">文化地位:丁村文化是华北旧石器文化“匼河-丁村系”代表,其典型石器如三棱大尖状器被命名为“丁村文化”,驳斥了“中国文化西来说”。</p><p class="ql-block">国际影响: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的丁村民宅</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保存40余座明清院落,以对称布局、精美木雕/石雕/砖雕著称,题材多反映耕读传家、忠孝伦理(如“岳母刺字”等戏曲主题)。</p><p class="ql-block">保护级别: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两次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被誉为“北方汉文化活化石”。</p><p class="ql-block">三、其他信息</p><p class="ql-block">形成年代:明代建村,2012年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p><p class="ql-block">经济产业:以农业、养殖业和手工业为主,近年发展乡村旅游。</p><p class="ql-block">对比说明:需注意与河北省昌黎县丁村(明代移民村,无丁姓居民)区分。</p><p class="ql-block">总结:丁村是探索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与明清建筑艺术的关键地点,其考古成果和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实证。</p> <p class="ql-block">到达丁村旅游接待处,牌匾醒目地悬挂在入口上方。这里是丁村乡村旅游业的重要节点,也是我们了解丁村文化的窗口。步入其中,热情的工作人员为我们介绍了丁村的特色与历史,让我们对接下来的旅程充满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丁村的街道上,一座传统的中式建筑门楼映入眼帘。门前悬挂的红色灯笼随风轻轻摇曳,几位游客正在拍照或参观。古朴典雅的建筑与晴朗无云的天空相映成趣,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p> <p class="ql-block">在丁村的一角,一座古色古香的房子旁有一口平静的池塘,周围环绕着红色绳子围栏。这里静谧而美好,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我静静地站在池塘边,感受着这份宁静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来到丁村民俗博物馆,那醒目的木制门匾悬挂在入口上方。旁边停放的一辆摩托车与石板路、青苔斑驳的老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丁村独特的魅力。走进博物馆,仿佛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感受着丁村的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穿过村庄入口处的大门,两侧立着的石柱上悬挂着中国国旗及灯笼装饰。门前广场宽敞整洁,给人一种庄重而温馨的感觉。我们在这里稍作停留,感受着丁村的热情与好客。</p> <p class="ql-block">走进丁村的小巷,挂满红色灯笼的街道上,人们悠闲地走着或购物交谈。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扑面而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画卷之中。我沉浸在这份热闹与欢乐之中,感受着丁村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丁村的一个角落,七位穿着统一服装的人站在装饰着红色灯笼的艺术装置前合影。背景中的砖墙与他们脸上的笑容相映成趣,记录下了这一刻的美好与欢乐。</p> <p class="ql-block">在丁村的一处传统中式建筑前,多辆自行车整齐地摆放着,旁边装饰着红色灯笼与龙图案的艺术装置。几位行人或站立交谈,或坐在台阶上休息,展现出丁村生活的悠闲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推开一扇木质大门,上方挂有两个黄色灯笼,两侧贴有对联及公告板。门口摆放的两张小圆桌供人们休息之用,让人感受到丁村的热情与好客。</p> <p class="ql-block">站在古朴建筑的大门前,背对着镜头的老人轻轻敲门。两侧悬挂的红色灯笼装饰与门口上方的牌匾相映成趣,大门两旁摆放的石狮子雕像更增添了一份庄重与威严。</p> <p class="ql-block">走进丁村的一条狭窄而幽静的小巷道,两旁高耸的土坯墙壁显得古朴厚重。阳光透过树叶洒落下来,在小径上投下斑驳光影。远处一扇拱形大门隐约显现于尽头,仿佛在召唤着我们去探索更多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在丁村的一处砖墙上,刻着“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的字样。这古朴厚重的砖墙显示出历史的沧桑感,让我们对丁村的文化与传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座传统的中式建筑庭院,木质结构显得古朴典雅。门廊上精美的雕刻装饰与墙壁上挂着的红色灯笼相映成趣,增添了节日气氛。地面上摆放着一些杂物与工具箱,展现出丁村生活的朴实与真实。</p> <p class="ql-block">在丁村的一处建筑中,一幅精美的木雕横梁特写画面吸引了我的目光。雕刻工艺复杂细腻,图案包括飞鸟、走兽等自然元素以及一些吉祥纹饰,并配有传统的中国结挂件点缀其间。这让我对丁村的传统工艺与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欣赏。</p> <p class="ql-block">在丁村的一处建筑中,展示了精美的雕刻工艺,包括龙凤等图案装饰于屋檐下方以及柱头处复杂的花纹设计。这展现了传统中式建筑的艺术魅力,让我对丁村的文化与传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几位游客正在参观一座传统砖瓦结构的老宅院落,在庭院内拍照留念或交谈交流。老宅具有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特征,屋顶覆盖灰色琉璃瓦层叠而上,展现出丁村建筑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丁村的一个指示牌前,上方标示“二十六号院|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地”及方向箭头指向右方,“四十号院 Courtyard 40”的字样位于其下侧。下面一块红棕色的牌子上写着“慎德堂客栈《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地”,并同样带有向右指的方向标志。这让我们对丁村的文化与传统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沿着狭窄的小巷行走,两旁墙壁上挂着一些介绍牌匾,显得宁静而古老。我们在这里感受着丁村的历史与文化,仿佛穿越到了古代。</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座具有传统风格的大门,门口悬挂着红灯笼并系以彩带作为装饰。几位游客正在走过这座大门进入院落内参观游览,展现出丁村生活的热闹与欢乐。</p> <p class="ql-block">在一座传统建筑的大门入口处,两位游客正在参观或拍照。大门两侧悬挂着红灯与对联,展现出丁村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个四合院,墙壁上有对联悬挂,庭院中央有一扇木门通往更深处的空间。两名穿着传统服饰的人正在行走于其中,展现出丁村生活的古朴与真实。</p> <p class="ql-block">在四合院内,四面环绕着高大的建筑墙体,中间有一扇木门紧闭,门口悬挂红色灯笼,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这让我们对丁村的文化与传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在一座传统的四合院建筑群落中,庭院中央有一棵大树,树上挂满了红色灯笼。墙壁上有对联装饰着节日气氛浓厚,几位游客正在拍照留念或参观游览,展现出丁村生活的热闹与欢乐。</p> <p class="ql-block">在古色古香的室内环境中,一对身穿中式婚礼服饰的人物摆姿势拍摄婚纱照。布置有旗帜和其他装饰元素,展现出丁村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四合院内,几位游客正在参观古建筑群落中的一个庭院。墙壁上挂有红色对联与横幅,地面铺着青砖石板路,背景中可见传统木结构房屋及屋檐下的瓦片屋顶,展现出丁村建筑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一座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内部,木质结构与砖石地面相得益彰。墙上悬挂着红色对联,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一位穿着休闲装的老者正在庭院内行走或参观,展现出丁村生活的悠闲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在传统四合院内景中,树木茂盛,悬挂红灯笼点缀其间。墙上贴有多份介绍牌匾,展示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两位游客正站在入口处交谈并准备进入室内探寻更多古迹详情,展现出丁村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装饰华丽的大屏风后方,两位身穿传统服饰的人物坐在其中。背景上悬挂着一个大大的“寿”字,两侧挂有红布带子作为点缀,展现出丁村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室内墙壁上挂着两块牌匾,“恩荣枝国”与“林登并茂”,字体古朴典雅,显示出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这让我们对丁村的文化与传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在墙上挂着两块木制牌匾,上面刻着金色的文字“乾坤不老”与“德重后昆”。背景墙上有多个小窗户,展现出丁村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室内展示了一个古董马车模型及其配套屏风画作,画面描绘出古代场景,周围环境显得宁静而典雅。这让我们对丁村的文化与传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在室内,一辆木质马车停放在其中,周围摆放着精美的木制家具与屏风,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明亮。这展现出丁村生活的古朴与真实。</p> <p class="ql-block">在四合院内,几位游客正在参观古建筑群落。人们穿着休闲装束,在庭院里交谈或行走,展现出丁村生活的悠闲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处四合院场景下,数位游客正围绕一座木质门楼交谈或观赏内部装饰。两侧柱子支撑起飞檐翘角的传统风格房顶,地面上铺设整齐的方砖路面显得干净整洁,展现出丁村建筑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展示柜里,陈列着各种精美的民间艺术作品,包括色彩鲜艳的传统面具、造型各异的小动物模型以及圆形装饰品等</p> <p class="ql-block">丁村遗址</p><p class="ql-block">山西省临汾市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丁村遗址(Dingcun Site),位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汾河东岸的第三阶地上,遗址以丁村为中心,北起襄汾县城,南至柴庄火车站,全长11千米。遗址中出土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伴生的动物化石。其出土化石在人类发展史上属早期智人阶段,其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早期,是中国华北地区含有古人类化石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1953年,丁村遗址被发现,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北京周口店以外地区发现的首个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它因发现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丁村人”而备受关注。201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丁村遗址附近的九龙洞遗址、过水洞遗址和老虎坡遗址3处遗址进行发掘,在九龙洞遗址发现了丁村遗址群原地埋藏的石器打制现场;在过水洞遗址发现了30万年前的人类用火遗迹;在老虎坡遗址发现了10万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丁村各地点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大部分为生活在森林和山林之中的种类,代表温暖湿润的气候。丁村遗址是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两大传统之一,即“匼河-丁村系”的代表。丁村遗址作为中国人第一次独立主持发掘研究的旧石器遗址,开创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向,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和持久影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旧石器考古事业的发展。对于构建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起到了关键作用。1961年3月4日,丁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0月18日,山西襄汾丁村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p> <p class="ql-block">本篇采用了影友的照片和视频,在此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