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童话般的新天鹅堡是德国的一张闪耀名片,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b>这是奥地利的标识 (不是国旗)。</b>“Republik Österreich” 是德语,意为 “奥地利共和国” 。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是内陆国家,以其壮丽的阿尔卑斯山风光、丰富的音乐文化(如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历史悠久的建筑(如美泉宫)闻名于世。标识中的蓝色背景和黄色星星,星星围成圈表示是欧盟成员国。奥地利是欧盟成员国之一。</p><p class="ql-block">奥地利国旗呈长方形,长宽比为 3:2 ,旗面自上而下由红、白、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 。</p><p class="ql-block">关于图案有一个传说 :在中世纪,巴本堡公爵利奥波德五世参加战斗时,白色军衣几乎被鲜血染红,仅佩剑处留下一道白痕 。战后,这种红白红的色彩组合就被采用为战旗颜色 。后来逐渐演变成奥地利国旗的图案,也代表着奥地利的历史传承和国家身份</p> 从列支敦士登到奥地利的路上在车上拍摄到的沿途的景色 从列支敦士登到奥地利的路上在车上拍摄到的沿途的景色 从列支敦士登到奥地利的路上在车上拍摄到的沿途的景色 <p class="ql-block">在从列支敦士登到奥地利的大巴上,远远地就看到了映照在晚霞中的我们当晚的住宿地——位于<b>奥地利福拉尔贝格州布雷根茨森林地区的林根瑙(Lingenau)小镇。</b></p><p class="ql-block">林根瑙地区历史上受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曾交替归蒂罗尔和上奥地利(弗赖堡)管辖。1805年至1814年属巴伐利亚,后归奥地利,1861年起属福拉尔贝格州。二战前,当地居民受益于附近含铁泉“Bad Hohl”。1945年至1955年,林根瑙处于奥地利的法国占领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林根瑙小镇有着传统的奥地利乡村特色,周边是美丽的山区景色。</span><b style="font-size:22px;">阿德勒家庭酒店及客栈处在小镇中心,采用了布雷根茨森林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b></p> <h1>瑞士卢塞恩和奥地利沿途风景美轮美奂,但最让我感慨不已的,是在阿德勒家庭酒店收获的那份珍贵信任。办理入住时,酒店主人将房间钥匙和大门钥匙一并交给每位客人,并告知我们:晚上七点以后工作人员下班,此后酒店便无人值守,进出都需自行用大门钥匙开启。这完全是把客人当作主人般对待!这一举动,不仅彰显出当地良好的治安状况,更让我深切感受到这里人们淳朴善良、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九号是我们住的房间号)<b>不像某大国</b>,<b>每一个角落都遍布摄像头!人和人之间互不信任,充满了警惕和戒心。更遑论是酒店与陌生的客人之间了!</b><b style="color:inherit;">需要特别指出的还有:酒店的餐厅就在大门右侧。没有任何门之类的“保护”,更没有摄像头监控!</b></h1><p class="ql-block">这家酒店属于阿德勒家庭酒店及客栈</p><p class="ql-block">位于林根瑙(Lingenau)小镇霍夫街43号,邮编AT - 6951,林根瑙,电话:+43-(0)5513-63670</p><p class="ql-block">邮箱:info@adler - lingenau.com</p><p class="ql-block">网站:www.adler - lingenau.com</p> 我们在奥地利下榻的阿德勒家庭酒店及客栈大门夜拍 <p class="ql-block">在卢塞恩和列支敦士登跑了一整天,老伴累了不想出去看夜景了。我独自一人出去到小镇上溜达。这是我在小镇上拍到的夜幕中的教堂。教堂也是这个小镇的公交站点。林根瑙小镇最早于1227年被提及,属于梅雷劳修道院财产。</p><p class="ql-block"> 小镇的教堂是19世纪建造的施洗约翰教堂。教堂墓地是随教堂建设而逐渐形成,承载着当地居民的丧葬传统和对逝者的纪念,也反映了小镇在宗教、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教堂前的水塔(似乎欧洲的教堂附近都有这样的水塔)</p> 教堂顶端是钟楼。每十五分钟敲响一次,既是报时,也是对人们行为的警示。 走近教堂,原来教堂周围都是墓地!西方人认为教堂是距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去世后埋葬在教堂周围最好!在欧洲,最贵的地方不是学区房,而是教堂墓地!可见东西方的文化差距多大! <p class="ql-block">再走近教堂墓地,踏上台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像。一个垂死的人躺卧在碑前,碑的最顶端是一个有翅膀的雕像,应该天使吧?夜色中光线不足看不清。</p> <p class="ql-block">这是教堂的正门,两侧都是墓地。<b>周围静悄悄、黑咕隆咚的,一个人都没有,想起来我也是够胆大的!</b></p> 教堂的十字架上的耶稣受难雕像 <h1>第二天一早,我和老伴再次去了教堂。这是教堂墓地的一部分。<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有的有墓碑,有的没有墓碑,但都有十字架。整体观感是:简单整洁而不失庄严肃穆。充分体现了有信仰的人的生死观。</b></h1> 图片中正对面两层红色屋顶的建筑就是住宅。道路左侧就是教堂的墓地。住宅和教堂只隔着马路,距离墓地不足30米,甚至更短。这要是在中国,就是卖不出去的“凶宅”了!而在西方,却是距离上帝(教堂)最近的“风水宝地”! 白天看教堂门更清楚。门板上雕刻着圣经故事的图案。两侧的矮墙内都是墓地。实际上,墓地是包围着教堂的。 童话般风景如画的林根瑙(Lingenau)小镇 童话般风景如画的林根瑙(Lingenau)小镇 童话般风景如画的林根瑙(Lingenau)小镇 如此文明发达的地方居然还是用“锅盖”接收卫星电视信号。 坐在我们的房间里就可以看到美丽的阿尔卑斯山 坐在我们的房间里就可以看到美丽的阿尔卑斯山 酒店房间窗外也如童话世界....... 酒店是个二层和三层的复式结构的建筑 从酒店方向看教堂 <p class="ql-block"><b>酒店走廊里的古董烙铁及本地特点的手工艺品摆件。</b></p><p class="ql-block">楼道里放着一些具有宗教风格的柜子,里面有传扬基督信仰的书籍可以免费阅读。可惜我看不懂德文,也没有时间阅读......</p> <p class="ql-block"><b>酒店走廊楼梯口的画作</b></p> <p class="ql-block">任何人若提及一座童话般的城堡,脑海中浮现的大多是新天鹅堡的模样。它是德国的一张闪耀名片,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这座梦幻城堡的建造者,是巴伐利亚那位充满浪漫情怀的“童话国王”——路德维希二世。2025年3月25日的清晨,晨曦初露,阳光温柔地洒在大地上,我们满怀着对童话世界的憧憬,我们从宁静的奥地利林根瑙小镇出发,前往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菲森市的新天鹅堡。一到菲森市,我就急不可耐地掏出相机,<b>用长镜头拍下山上的新天鹅堡(也叫灰姑娘堡)......</b></p> 小镇上的建筑物墙壁上到处都画满了壁画 <b>沿途商店里挂着的新天鹅堡的照片真的如童话一般!</b> <b>沿途商店里挂着的新天鹅堡的照片真的如童话一般!</b> 和游览马车合个影 去新天鹅堡的游览马车 <b>在老天鹅堡前</b><div>“德国老天鹅堡” 一般指高天鹅堡 ,也称旧天鹅堡、上施旺高城堡 ,德语为 Schloss Hohenschwangau 。它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施万高镇辖下的霍恩施旺高村 ,与新天鹅堡隔山相望 ,毗邻菲森市 。</div><div>车子在阿尔卑斯湖畔前行,湖水波光粼粼,闪烁着细碎的光芒。草地如巨大的绿毯,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一座土黄色城堡雄踞于葱郁绿林之中,这便是老天鹅堡。它由路德维希二世的父亲所建,年少的路德维希在这里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充满幻想的青少年时光。在这里,他尽情地在森林中追逐嬉戏,在湖畔倾听鸟儿的歌声。这段美好岁月,塑造了他浪漫且充满童话色彩的性格,也在他心底埋下一颗种子,孕育出对面那座如梦似幻的新天鹅堡。我们在此短暂停留,远远眺望老天鹅堡的身姿,土黄色的外墙,在阳光映照下,显得格外温暖而庄重。随后,我们再次启程,朝着童话城堡前行。</div> 老天鹅堡周边视频 <div><br>城堡建于 12 世纪 ,建成后成为宫廷抒情诗的中心题材 ,主人和建造者是施万高的骑士 。<br>16 世纪施万高的骑士全部去世后 ,城堡濒于坍塌 ,在 1800 - 1809 年拿破仑战争期间又遭严重破坏 。<br>后来巴伐利亚王储马克西米连(即后来的马克西米连二世国王 ,路德维希二世国王的父亲 )将废墟买下 ,于 1832 - 1836 年重新修整 ,许多浪漫主义时期艺术家参与重建 。</div> 新天鹅堡视频<div>我们从老天鹅堡山脚下沿着平缓的盘山公路攀登而上,两边的景色如画卷般不断变换。走过一段蜿蜒的上山的旅游公路,我们来到了新天鹅堡。举目远眺,一座洁白的城堡傲然耸立在地势险峻的高山之巅,它背靠连绵起伏的阿尔卑斯山脉。此刻,晨光照射中的白色城堡与幽静秀美的自然景色相互辉映,像一只圣洁的天鹅,高傲地停歇在湖畔,散发着浪漫童话气质。</div> 在老天鹅堡前用长镜头拍摄的新天鹅堡。<div><b>关于这个城堡流传着路德维希二世和茜茜公主之间的一个深情而凄美的故事</b>。<b><u>路德维希二世是巴伐利亚的最后一位君主</u></b>,他因资助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的艺术作品而闻名,并以建造新天鹅堡而著称。他在位期间,巴伐利亚失去了独立外交政策的能力,因为根据1871年的普法战争的结果,它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成员。路德维希二世从未结婚,也没有子女。他在1886年被宣布精神错乱,三天后在湖中被发现死亡;而<b>茜茜公主就很著名了,她是奥地利皇后和匈牙利女王,昵称茜茜</b>。她美丽<b></b>聪明又有政治谋略。她传奇的经历多次搬上银屏甚至音乐剧,被世人熟知。</div> <b>老天鹅堡 </b>巴伐利亚童话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在此度过生命中大部分时光 ,城堡内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其性格产生重大影响 ,他还在此接见过作曲家瓦格纳 。 坐落在老天鹅堡前面马路上的别墅 坐落在老天鹅堡前面马路上的别墅的装饰物 背景是老天鹅堡前面马路上的别墅 和观光马车合个影 老天鹅堡 城堡内有 14 个房间及大量馆藏对游人开放 ,如由武器室和饮水室改成的新哥特式风格祈祷室 ,仍在星期天和节假日举行弥撒 ;原本用作觐见国王时等候室的台球游戏房 ;壁画描绘天鹅骑士罗恩格林传说情景的天鹅骑士大厅等 。<div>老天鹅堡的传说故事如下:<br>天鹅骑士罗恩格林传说<br>天鹅骑士大厅的壁画描绘的是天鹅骑士罗恩格林传说情景。故事中,布拉班特公国的公主埃尔莎被人诬陷谋害弟弟,面临困境 。天鹅骑士罗恩格林乘由天鹅拉动的小船出现,他帮埃尔莎赢得决斗胜利 ,并与她结婚。但罗恩格林警告埃尔莎,不能询问他的来历 。后来埃尔莎忍不住违背誓言,罗恩格林只好无奈离去 。<br>奥塔利传说<br>城堡的奥塔利房间名字源于此传说。朗勾巴登国王奥塔利向巴伐利亚大公爵加利巴地一世的女儿特奥德林德公主求婚 ,围绕求婚过程有着相关情节故事 。</div> <p class="ql-block">和新天鹅堡和老天鹅堡在一起</p><p class="ql-block">老天鹅堡:又称高老天鹅堡:又称高天鹅堡,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瑰宝,为哥德复兴式建筑。在 12 世纪建成后迎来伟大时期,后经 1832 年至 1836 年重新修整,许多著名浪漫主义艺术家参与重建,整体呈现出厚重、古朴的风格天鹅堡,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瑰宝,为哥德复兴式建筑。在 12 世纪建成后迎来伟大时期,后经 1832 年至 1836 年重新修整,许多著名浪漫主义艺术家参与重建,整体呈现出厚重、古朴的风格。新天鹅堡:建于 1869 年,采用浪漫的中世纪风格,是路德维希二世亲自参与设计的行宫之一,以白色为主色调,外观高耸、梦幻,有许多尖塔和塔楼,将中世纪的浪漫风格发挥到了极致。</p> 上山的路上遇到下山的观光马车<div>历史文化内涵<br>老天鹅堡:是路德维希二世的父亲马克西米利安二世下令在施旺高骑士古堡旧址上建造的行宫,路德维希二世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他的童年以及关于新天鹅堡的大部分灵感都来源于此,这里见证了国王的成长和其艺术梦想的萌芽1。<br>新天鹅堡:是路德维希二世为实现自己的童话世界梦想而建造,是他对歌剧、绘画、建筑等艺术狂热追求的体现,城堡内的壁画、装饰等大多取材于德国著名作曲家瓦格纳笔下的神话世界,承载着国王对艺术和美的独特理解23。<br>内部装饰<br>老天鹅堡:内部装饰相对古朴,保留了许多历史文物和古董,有精美的天鹅摆台装饰、天鹅吊灯等,充满原始复古的精致感,让人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br>新天鹅堡:内部装饰极其奢华,从天花板、灯饰、墙壁到日常用具,无一不是工匠精雕细琢之作,有大量的木雕作品、镀金装饰以及精美的壁画,如御座厅、卧室、歌手大厅等都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华丽气息3。<br>周边景观<br>老天鹅堡:东北方向有翡翠湖泊 —— 阿尔普湖,城堡与湖泊相互映衬,周边是宁静的乡村风光,给人一种质朴、宁静的美感。<br>新天鹅堡:耸立在高高的山上,四周环山和湖泊,背后是清澈透明的湖水和缓缓起伏的森林,从玛丽安桥远眺,新天鹅堡与自然景色相互辉映,宛如梦幻之境。<br>旅游体验<br>老天鹅堡:游客相对较少,参观时可以更从容地欣赏城堡内部的细节和周边的自然景观,还可以在城堡外的草地上悠闲地晒太阳、野餐,享受宁静的时光。<br>新天鹅堡: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游客众多,尤其是在旅游旺季,需要排队等候参观。不过,在参观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童话氛围,还可以购买各种与新天鹅堡相关的纪念品。<br></div> 急行军上山终于抵达心心念念的新天鹅堡。<div><b>这篇游记我暂时借用网上一段文字分享</b>,因为觉得它应该写得比我详细: 这两个人的关系,大多数人都将路德维希二世称为茜茜公主的情人,但在他们自己眼中,彼此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知己。其实,用现在的话来说,路德维希二世算是茜茜公主的蓝颜知己,男闺蜜,他们无话不谈,他们心灵相通,他们友情已满,爱情不足。茜茜公主比路德维希大了8岁,按辈分,路德维希应该叫茜茜公主一声表姑。但这种关系却因为8岁的距离而没办法早点相知,因为茜茜公主结婚时,路德维希只有8岁。路德维希从小就是个拥有艺术气息的孩子,他继承了父亲身上的品质,对诗歌感兴趣,对建筑别有研究,唯独对政治不感冒。可每个人出生的背后,早已经被命运标注了价格,路德维希注定不是那个行走在艺术之路上的贵族青年。1864年,父亲突然离世,18岁的路德维希被逼上了国王的宝座。原本,他还有一个弟弟,一是比他小,二是精神方面有母亲的遗传,所以难堪大任。<div><br></div></div> <b>急行军上山终于抵达心心念念的新天鹅堡。</b><div>虽然当国王让路德维希痛苦不已,但却不是毫无收获,他以国王的身份到了奥地利,第一次真正认识了表姑茜茜公主。那是宿命的安排,原本对女色并不走心的路德维希为情所困。是的,世人皆知这位年轻的国王帅气、艺术又独具个性,但唯独对女色无感。相反,路德维希是著名剧作家理查德·瓦格纳的忠粉,从15岁便为他所着迷,在成为国王之后,更是直接将其接入皇宫。关于他们之间的故事,不提也罢,毕竟,那是为时代所不容,而且也注定结不出结果的关系,只能被称为路德维希的悲剧。但认识了茜茜公主之后,路德维希突然变了,别的女人不行,可茜茜公主可以。两人一起谈论诗歌,一起探讨艺术,甚至是抱怨可恶的王室生活。他们一个是“雄鹰”,一个是“海鸥”,路德维希说过:唯有大海才是茜茜公主的归宿。<br></div> <b>新天鹅堡越来越近了.....</b> <b>帅哥路德维希二世和美女茜茜公主。</b><div>茜茜公主则更了解路德维希,建筑才是他的追求。是的,路德维希生平没太多爱好,唯一的知己便是表姑茜茜公主,但她更是奥地利的皇后,两个人仅限于友情与亲情。路德维希每每路过波森霍芬,都会去见茜茜公主。而茜茜公主每次回巴伐利亚,都会划着小船在天鹅堡的玫瑰湖与路德维希畅聊心声,不见任何人。1867年,路德维希到了结婚的年龄,因为是国王,拥有为王室诞下继承人的义务,他与索菲公主订婚了。索菲公主是茜茜公主的妹妹,有些地方很像茜茜公主。但表面的相似并没办法吸引路德维希,因为他追求的从来都是灵魂的契合。在订婚的过程中,路德维希曾给茜茜公主写过一封信: “亲爱的表姑,我从内心里感到,应再次向你表达我灵魂深处的最热烈最深切的谢意……让我在最近一次归途中陪伴你,你无法想象,我是多么幸福……真挚的爱和深切的仰慕以及温馨的依附感早在我还是孩童时代就已经深深埋在我的心中,它使人间变成了天堂,只有死亡才能使我解脱……” 必须承认,在跨越两个人单纯的亲情、友情关系后,路德维希是爱着茜茜公主的,这爱或许圣洁,但从不排除肉体的渴望。但他们注定没办法在一起,路德维在得不到所爱之后,几乎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到了对城堡的建设之中。新天鹅堡据说就是路德维希为着茜茜公主而建的,因为得不到,所以他喜欢在那个地方远眺所爱的人。新天鹅堡之所以得名,也是因为茜茜公主在城堡修建时送了路德维希一只瓷制天鹅而得名的,可见路德维希对表姑的重视。除了新天鹅堡,路德维希几乎掏空了王室及国内财力,先后修建了林德霍夫宫、海伦奇姆湖宫,那都是最美的城堡,哪怕是在今天,也依旧承担着德国对外的旅游观光重要职责。 从建筑学角度可以看得出来,路德维希的审美和艺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专业级别的水准,不要说在当时那个时代,哪怕是在今天,它的大气、唯美、恢宏、浪漫都依旧动人心魄。而城堡内部的装修更是精益求精,处处彰显艺术气息与王室奢华。只不过,每一栋美的建筑都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对此大臣们是不满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国王出现了精神问题。<br></div> <b><u>左侧红色的部分就是新天鹅堡的入口大门。</u></b><div>1886年,路德维希被强迫送回贝格城堡养病,他自己也没有想到,那竟然是自己生命的终点。如果可以选择,恐怕他不会将生命放在那个城堡吧?这一走便再也没有回来,直到晚上10点,他们的尸体才被发现。死因至今成谜,因为路德维希的身上根本没有伤痕,而肺中也没有进水。路德维希为什么而死?没有人说得清,但他自己曾说过:“我希望永远为自己和他人留下一个永恒的谜”,他真的做到了,他的死至今成谜。<br></div> <b>童话般的新天鹅堡全貌(网络图片)</b>去过德国的人都有这样一种认知:必须去一次新天鹅堡,不然你根本称不上到过德国。而这个地方,正是路德维希二世为茜茜公主所建的城堡。 <b>童话般的新天鹅堡。左侧红色的就是新天鹅堡的入口。</b><div>历史的长风吹起喟叹,百年前的故事与爱恋,依然引得情绪万千。读了这个故事,浪漫情怀总是诗,阴差阳错总别离,在巍峨的新天鹅堡面前,我久久无言。我们无法进入古堡看看内部的豪华布置,据说摆设了很多德国天鹅雕像,连很多用品都设计成天鹅的模样,是一份怎样的深情才如此成痴?城堡依旧在,斯人已成尘。 一声长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br></div><div><div><br></div></div> <b>德国新天鹅堡游览路线导引地图(我们是沿着中间的那条白线步行上去的)</b><div>路德维希二世,这位政绩平平却至今仍深受人民爱戴的国王,他的一生充满变数和传奇色彩。身处皇宫之中,他却对宫廷的奢靡生活深感厌恶;身为一国之君,他却对政治的勾心斗角避之不及。他性格孤傲,内心暗恋着表姐茜茜公主。他们都出生在广袤碧野的巴伐利亚,同样热爱田园生活,钟情于自然山水,迷恋自由的空气,对最普通的民众都怀有怜悯之心,本应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然而,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们并非平凡的平民百姓,一个是国王,一个是别人的王后。在路德维希二世对爱情刚刚萌生出朦胧感觉的时候,茜茜公主便远嫁奥地利成为王后,她那美丽的倩影,从此成为路德维希二世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这之后,路德维希二世的感情生活陷入一片空白。22岁那年,他在即将举行婚礼的前两天,突然宣布解除与巴伐利亚公主索菲的婚事,此后一生未娶。他不被世人所理解,于是选择躲避世事,逃避现实中的烦恼,沉浸在自己虚拟的世界里,尤其痴迷于音乐歌剧,对德国剧作家瓦格纳崇拜至极。他一直梦想建设一座如同中世纪童话般的城堡。<b>新天鹅堡的设计灵感,正是来源于瓦格纳描写中古世纪天鹅骑士英勇事迹的著名歌剧《天鹅骑士》。</b></div> 从德国菲森市的新天鹅堡游览回来,我们用了午餐,就紧接着坐大巴于<b><u>北京时间19:50左右</u></b>到了<b>德国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黑森林地区的纯净童话小镇——奥博阿梅尔高</b>。小镇位于阿尔卑斯山脚下,四面群山环绕,峰峦叠翠,林密水丰,溪流潺潺。<br>小镇规模不大,人口约为 5300 人,镇子里大约有百十户人家。<div>这是一栋外墙绘有精美壁画的建筑,展现出浓郁的巴伐利亚风格。壁画绘制于白色墙面上,周围环绕着带有绿色百叶窗的窗户,窗框及窗沿装饰有精致的金色花纹,颇具古典美感。<br>壁画描绘了乡村生活场景,有拉车的马匹、驾车的人物以及骑马的人,背景是山峦和房屋,生动呈现出当地传统生活风貌。这种湿壁画是巴伐利亚地区建筑的特色装饰手法,通常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日常生活为题材,不仅美化建筑,更承载着地域文化记忆,彰显当地独特的艺术与人文魅力。<br></div> <b>奥地利奥博阿梅尔高壁画小镇视频</b> <b>奥地利奥博阿梅尔高壁画小镇视频(会动的瑞士军刀)</b> <p class="ql-block"><b>奥地利奥博阿梅尔高壁画小镇视频</b></p> 这是一栋外墙绘有精美壁画的建筑。壁画主题为耶稣受难相关场景,是典型的宗教题材湿壁画。湿壁画是一种古老绘画技法,在墙面灰泥未干时绘制,颜料与灰泥结合牢固,色彩持久。<div>小镇里数量最多的建筑类型,基本都是独门独院,有两到三层高,多为上百年历史的古朴木屋。其最大的特点是外墙绘有大量色彩艳丽、题材丰富的湿壁画,图案小到一两平方米,大到几乎占据满满一面外墙,内容主要是《圣经》故事、《格林童话》以及当地民间历史传说</div> <div><br>这是<b>德国奥博阿梅尔高小镇的一件木雕作品</b>,展现了精湛的雕刻技艺。从风格看,具有浓郁的传统手工艺特色。<br>雕刻人物造型独特,身着复古服饰,头戴装饰性帽子,手持长杆和容器,面部表情与肢体姿态刻画细致,展现出特定历史时期或传说人物的形象。奥博阿梅尔高木雕历史悠久,常以宗教人物、民间传说角色等为题材,这件作品可能是当地传统木雕艺术的体现,既具装饰性,也承载着地域文化内涵 。<br></div> 这是奥博阿梅尔高小镇上具有浓郁巴伐利亚风格的建筑 。建筑<b>外墙有精美的湿壁画(Fresco)</b>,这是巴伐利亚地区建筑的一大特色。湿壁画以宗教故事、神话传说或当地生活场景为题材,绘制在湿润灰泥上,干燥后色彩经久不褪。<br>建筑底层是商铺,售卖当地特色纪念品、手工艺品等。奥博阿梅尔高以木雕闻名,这里可能有木雕小摆件、特色服饰、传统饰品等商品。这种将传统建筑与商业功能结合的形式,既展示了当地建筑艺术与文化传统,也为游客提供了体验和购买特色纪念品的场所 。 这是一座外观颇具特色的建筑,外墙上标有 “MUSEUM”(博物馆 )字样 ,表明它是<b>德国奥博阿梅尔高小镇上的奥博阿梅尔高博物馆(Oberammergau Museum)</b>。悠久历史:该博物馆于 1910 年开放,是巴伐利亚州最古老、最重要且最美丽的文化历史博物馆之一,至今仍保留着其原汁原味。<br>建筑风格:从外观上看,具有典型的巴伐利亚风格,色彩明快,装饰精致,与奥博阿梅尔高小镇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 此建筑多具巴伐利亚风格,色彩明快,装饰精美。这栋建筑外观有特色装饰和尖顶,外墙上显眼的十字架,反映出当地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 。<b>底层商铺悬挂的 “Sommer-Ski-Verkauf”(夏季滑雪用品销售 )横幅,表明这里售卖滑雪相关商品。</b>奥博阿梅尔高所在的巴伐利亚地区,冬季滑雪运动盛行,此类商铺满足了游客和居民的运动装备需求,也展现出地域特色产业。 这是奥博阿梅尔高小镇的一处街景。建筑外墙有精美的湿壁画,画中人物身着传统服饰,上方文字 “Freu' Bavaria” 传达着巴伐利亚的欢快氛围,周边装饰花纹繁复精美,彰显浓郁地域风格。<br>底层商铺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如木雕勺子、挂件等。奥博阿梅尔高木雕工艺历史悠久,这些商品正是当地特色手工艺的体现,既具实用价值又有艺术观赏性,吸引游客选购,是地域文化与商业融合的生动展现。 这张照片展现了奥博阿梅尔高小镇的一处典型街景。建筑采用了当地传统的风格,白墙搭配深棕色木质结构,凸显了巴伐利亚地区的建筑特色。底层的商铺橱窗里摆满了精致工艺品,<b>“Wohlfahrt” 和 “Käthe Wohlfahrt” 的招牌代表着当地知名的手工艺品店</b>,像奥博阿梅尔高这样的地方以木雕等手工艺品闻名,这些店铺也是小镇文化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r><b>二楼阳台上的胡桃夹子人偶很有节日氛围,胡桃夹子在欧洲文化中常与圣诞节等节日相关,给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气息。</b>百叶窗和透出的柔和光线营造出温馨的感觉,复古壁灯则进一步强化了古朴的氛围。旁边地面的陶制花盆里种着绿植,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生机。而天空中较厚的云层,让整体场景更显宁静祥和,仿佛时间在这里都放慢了脚步。<br> <b>奥博阿梅尔高小镇的教堂是圣彼得和保罗大教堂</b>,是一座巴洛克式天主教堂,其相关历史故事主要与《耶稣受难剧》紧密相连。具有典型欧洲乡村教堂风格。洋葱头形状的绿色穹顶搭配高耸钟楼,钟楼上设有时钟,是其标志性特征。教堂外墙色彩柔和,红棕色屋顶与浅色墙体搭配和谐。<div>起源:<b>1634 年,欧洲黑死病肆虐,奥博阿梅尔高小镇也未能幸免,约十分之一的居民死于这场瘟疫。无助的村民在神父带领下,于圣彼得和保罗大教堂内向上帝祈求庇佑,承诺若上帝能帮助镇民度过这场灾难,他们将每隔十年举办一场《耶稣受难剧》,即对耶稣基督的生、死和复活进行戏剧性复述 。或许是巧合,在戏剧表演结束后,黑死病真的停止在小镇蔓延,此后再无居民因黑死病死亡。</b><br>发展波折:从历史上看,其演出传统并非一帆风顺。1770 年,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三世约瑟夫试图禁止此戏剧在教堂舞台演出,他声称 “剧院舞台不应该在神圣的宗教教堂” 。但这一传统依然延续。到了 1900 年,企业家托马斯・库克发现了此话剧表演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他促使小镇建造了一个拥有 4400 个座位的大剧院用于演出,这个大剧院也逐渐被世界各地人士熟知。<br>传承至今:自 1634 年受难剧首演以来,这一传统已持续近 400 年,从未间断。如今,《耶稣受难剧》不仅是小镇具有地方特色的宗教传统活动,更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著名文化观光节目 。每到演出年份,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到演出筹备与表演中,向世人展现着他们对神的承诺以及正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br></div> 圣彼得和保罗教堂是小镇的标志性教堂建筑,建于 1735-1749 年,属于德国南部巴洛克风格,教堂内部装饰华丽,属德国南部巴洛克风格,有独特穹顶。拥有蓝色的洋葱顶,从远处看非常显眼 商店橱窗里的工艺品 商店橱窗里的会动的瑞士军刀工艺品 <b>这是奥伯阿梅尔高小镇上的博物馆前面的雕塑。</b>雕塑主体展现了一个人骑在两匹马拉着的马车上的场景。人物戴着帽子,姿态悠闲;马匹栩栩如生,似乎正奋力前行;马车造型简约。 <div><b>这张照片呈现的是奥博阿梅尔高小镇的一处户外休闲区域</b>。前景的酒桶上印着 “Hacker - Pschorr”,这是德国一家知名啤酒厂的名字,说明这里可能会提供该厂的啤酒,是当地特色的体现。旁边造型独特的岩石搭配小石子和旧车轮,增添了自然与古朴的气息。<br>后方的木质小屋带有玻璃门窗,屋内屋外都摆放着桌椅,是人们休闲放松、小聚畅饮的好地方。背景中的几栋建筑物和暖色调的画面,营造出温馨、质朴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小镇生活的惬意与悠闲。<br></div> 这张图片展示了奥博阿梅尔高小镇建筑的一角,充满浓郁的艺术与文化氛围。建筑外墙绘有湿壁画,描绘的是宗教或神话场景,人物形象丰富,色彩古朴,是巴伐利亚地区传统建筑装饰的典型代表。<br>建筑前摆放着多个木雕作品,最显眼的是大型猫头鹰木雕,其羽毛纹理等细节栩栩如生,旁边还有小型木雕及摆放着植物、饰品的篮子、花盆。奥博阿梅尔高以精湛木雕工艺闻名,这些木雕是当地手工艺的生动展示,兼具艺术价值与地域文化特色,体现了小镇独特的艺术传统和文化底蕴。<br> <b>汉泽尔与格莱特屋(hänsel und gretel-heim):坐落在埃塔勒路东侧,精美的墙画取材于格林童话《糖果屋》,讲述了汉泽尔和格莱特兄妹被继母扔在大森林中,迷路后来到魔女的糖果屋,被抓并差点被吃掉,但最终凭借机智与勇气脱离魔掌的故事。</b><div>奥博阿梅尔高被誉为 “壁画小镇”,每家每户的外墙上都绘有制作精美、色彩艳丽的壁画,题材广泛,包括《圣经》故事、《格林童话》以及当地民间历史传说等。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的展示,也讲述着小镇的历史和文化</div> 奥博阿梅尔高被誉为 “壁画小镇”,每家每户的外墙上都绘有制作精美、色彩艳丽的壁画,题材广泛,包括《圣经》故事、《格林童话》以及当地民间历史传说等。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的展示,也讲述着小镇的历史和文化。<div>建筑外墙的壁画很有看点,“ANNO DOMINI” 意为 “公元”,壁画上的宗教场景暗示着小镇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或许与奥博阿梅尔高每十年上演一次的《耶稣受难剧》有一定关联。底层橱窗的装饰品和摆件可是当地的手工艺品。</div> 民居基本都是独门独院的建筑,房前屋后、窗户边、露台上无不栽满了绿植、鲜花,许多植物从房顶如瀑布般倒挂而下,一片生机勃勃,将房屋装点得格外美丽。 这张图片展现了奥博阿梅尔高小镇的街景。画面前景,左侧浅黄色建筑上 “SPARKASSE” 字样表明这里是储蓄银行;右侧 “LANG” 招牌建筑是商铺,橱窗透出商品陈列。中间建筑上 “BÄCKI” 是面包店标识,体现小镇商业氛围。<br>背景中,高耸的教堂钟楼顶部呈洋葱头状穹顶,搭配时钟,是小镇标志性建筑元素,彰显宗教文化地位。远处山峦云雾缭绕,阴沉天色下,小镇弥漫着古朴宁静的气息,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风情与生活韵味。 这是奥博阿梅尔高小镇建筑外墙上的一幅湿壁画。画面以宗教故事为蓝本,中心人物是背负十字架的耶稣,他头戴荆棘冠,周围众人神态各异,有的似乎在协助搬运十字架,有的在围观。<br><b>“ANNO DOMINI 1655” 意为 “公元 1655 年” ,表明壁画创作时间,</b>赋予其厚重历史感。背景中的房屋、山脉与天空,增添了场景的真实感和地域特色。此类壁画是小镇文化艺术象征,体现当地深厚宗教文化底蕴与精湛壁画艺术传统。 建筑墙面上的 “1775” ,很可能是这栋建筑建成的年份,或者是建筑上壁画绘制完成的年份,亦或是与建筑相关的某个重要时间节点,用来标识建筑具有一定历史年代 。<div>湿壁画绘画技法</div><b>湿灰泥作画:在涂抹了灰泥的墙面上,趁灰泥半干时用特制水溶性颜料绘画 。颜料会渗入灰泥,干燥后与墙面永久融合,如同文身刻在墙上,不易褪色,保存时间长,可达一二百年 。</b><br>多层工艺:通常需至少 3 遍抹灰、打底色、再抹灰等工序,让颜色更好地与墙壁结合。<br>作画迅速:墙面干燥快,要求画师用炭笔快速打稿,用水调和颜料迅速晕染上色,对画师用笔的果断性和准确性要求高,颜料渗入灰泥后难以修改。 <b>这就是巴伐利亚风格湿壁画</b>。画面中,建筑外墙绘有生动的壁画 。骑马人物身着传统服饰,可能是当地历史或传说中的形象 ;拉车的马匹、牛等动物,展现出乡村生活场景 ;背景中的房屋、山峦,增添了画面层次感。 周边窗户装饰精美,整体彰显出巴伐利亚湿壁画色彩鲜艳、题材贴近生活、富有立体感的艺术特色 。 这是一栋具有巴伐利亚湿壁画风格的建筑,现为 “HÖLDRICH IMMOBILIEN” 房地产中介机构 。建筑外墙上有精美的装饰性壁画,两个身着古典服饰的人物形象,以优雅姿态立于招牌两侧,招牌上方和门窗周围饰有繁复华丽的金色花纹 ,彰显巴伐利亚湿壁画色彩丰富、装饰性强的特点,将商业功能与传统艺术完美融合。 <b>建筑墙面上方的 “SPARKASSE” 字样表明这是一家储蓄银行,</b>建筑的白色装饰线条、窗户、黑色雕塑和复古路灯增添了其独特的风格和历史感。<div><b>街巷中的人行步道和一些小路依旧保留着青石铺路的旧时风貌,这些青石路面经过风霜洗礼、岁月打磨,彰显出中世纪的遗风古韵,诉说着小镇悠久的历史</b></div> <b>这张图片展示了奥博阿梅尔高小镇的一家名为 “Hotel Alte Post”(老邮局酒店 )的建筑。</b>建筑外墙是经典的巴伐利亚风格,白色墙面搭配绿色百叶窗,装饰精美。墙面上的湿壁画是一大亮点,中央的宗教题材壁画可能与耶稣受难相关,体现小镇浓厚宗教文化氛围。<br>建筑一层设有户外座位,供客人休憩、用餐。建筑顶部的尖顶设计和装饰细节,彰显传统风格。门前的街灯、石砖路面以及停放的汽车,展现出小镇既古朴又具生活气息的日常景象 。<br> 早在公元 16 世纪中叶,小镇的工匠们便开始根据《圣经》故事手工制作圣像木雕,手艺精湛,制成的圣像栩栩如生。1878 年政府在小镇成立了国立木雕专业学校,以培养更多的雕刻艺术人才,这里的木雕作品涵盖人物、飞禽走兽、亭台楼阁等各种元素。上面两幅照片是在商店的橱窗外拍摄的。我们进了商店,里面不许拍照。我用“哈利路亚”(<u><b>“哈利路亚” 是希伯来语 “הַלְלוּיָהּ” 的音译,意思是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b></u>。)问候,女老板也用“哈利路亚”回应问候。可见“哈利路亚”是全世界基督徒共同的心声。<div>在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和犹太教中,“哈利路亚” 常被用于赞美和敬拜上帝的场合,表达对上帝的歌颂、赞美和感恩之情。它是一种充满宗教情感和神圣意义的表达,在宗教仪式、赞美诗演唱等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例如在一些基督教的教堂礼拜中,<b>信徒们会齐声高呼 “哈利路亚” 来表达对上帝的尊崇和赞美。</b>在许多宗教音乐作品里,也常常会有 “哈利路亚” 的歌词,如著名的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大合唱》,其气势恢宏,将对上帝的赞美之情推向高潮,成为了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br></div> 1633 年,小镇居民为免遭瘟疫侵害,虔诚地祈求上帝保佑,并许诺排演一出 “耶稣受难剧”,每隔十年演一场以示感谢。自 1634 年首演开始,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div><b>“以马内利” 也是一个具有宗教意义的词汇,源自希伯来语 “עִמָּנוּאֵל”,意思是 “神与我们同在”。</b><br>在基督教中,“以马内利” 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概念,被用来指称耶稣基督,强调上帝通过耶稣基督降临到人间,与人类同在,拯救人类。它体现了基督教信仰中上帝对人类的关爱和救赎的旨意,给信徒带来安慰、力量和希望,让他们相信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上帝都与他们相伴。在一些基督教的赞美诗、祷告词以及宗教文献中,经常会出现 “以马内利” 这个词,以表达对上帝与人类同在的感恩和信仰。<br></div> <b>这幅照片是在商店的橱窗外拍摄的。</b>左侧白色雕塑:是描绘宗教场景中的人物互动,比如天使或圣徒之间的交流,白色在宗教艺术中常象征纯洁 。<br>中间雕塑:人物是圣约瑟夫,他是耶稣在人间的养父。他手持带有花朵的枝条(象征纯洁和祝福),怀抱婴儿耶稣 ,脚下的云朵造型有超凡、神圣之意。<br>右侧雕塑:是圣母玛利亚抱着婴儿耶稣,玛利亚头戴皇冠,象征她在天主教中的尊贵地位,蓝色和金色服饰体现其神圣与庄严 。<br>这些雕塑通常用于宗教崇拜、教堂装饰或宗教纪念品,反映了基督教相关的信仰和文化传统。 小镇的老邮局(hotel alte post):如今是一座酒店,建于 1612 年,采用巴洛克风格,正面拥有精美的墙画,壁画把门、窗都巧妙地融在画面中,画面与门窗互相衬托。 德国奥博阿梅尔高小镇的建筑 <b>这是奥伯阿梅尔高小镇上的博物馆</b> 。外墙以白色为主,搭配黄色装饰线条,窗户有深色边框,设有阳台并由立柱支撑 。建筑外观体现当地风格特色,是小镇展示历史文物、艺术作品或民俗文化等的场所 。 这栋建筑外墙绘有精美壁画,具有浓郁巴伐利亚风格 ,可能类似德国奥博阿梅尔高小镇的传统民居 。这类民居多为多层木屋,外墙以湿壁画装饰,题材涵盖宗教故事、民间传说等 ,使建筑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div>小镇建筑物的外墙是最大亮点,绘有大量色彩艳丽、制作精美的湿壁画。湿壁画绘制时,先在墙上抹搀有大理石和雪花石膏粉末的灰泥,增加光泽度和硬度,再在潮湿灰泥上用炭笔打稿、水彩颜料晕染,干燥后磨光,图案与墙面融为一体,保存久。壁画一房一景、主题各异 ,题材源自《圣经》故事、《格林童话》以及当地民间历史传说 。居民注重细节,门框窗楣边饰有立体感图案 ,部分房屋墙上或转角有耶稣等雕像 ,宗教绘画风格浓郁 。房前屋后、窗户边、露台常栽满绿植鲜花。</div><div><b>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为画面增添了层次感和自然之美。石砖铺就的广场地面,搭配着长椅,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氛围,展现出小镇独特的魅力。</b><br></div> 居民注重细节,门框窗楣边饰有立体感图案 ,部分房屋墙上或转角有耶稣等雕像 ,宗教绘画风格浓郁 。房前屋后、窗户边、露台常栽满绿植鲜花。 这三张图片展现了一处充满乡村气息的场景。画面中,白色的房屋外墙搭配着木质百叶窗,窗下整齐堆放着大量劈好的木柴,显示出一种质朴的生活气息。<b>房屋前的老式压水机是过去常见的取水工具,虽现在使用频率降低,但常作为怀旧元素保留,增添了复古氛围。</b>这样的场景在欧洲乡村地区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等山区,传统木屋搭配此类生活物件,体现了当地传统生活方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b>虽不能确定小镇现在是否还用木头取暖,但考虑到传统与现代发展,即使仍有使用,可能也更多是作为一种辅助或具有怀旧意义的取暖方式。</b> <b>这是一张挂在奥博阿梅尔高小镇民居栅栏前的宣传海报,</b>主题为 “爱尔兰周末(Irish Weekend)” ,活动地点在 “Wetz - Stoa - Stub'n”,位于 Unterammergau 的 Donnerplatz 1a 。活动时间为 3 月 21 日(周五)、22 日(周六)、23 日(周日) 。<br>活动内容包括:<br>早午餐(Frühschoppen ):提供爱尔兰早餐,时间为 10:00 - 15:00,免费入场(Eintritt frei)。<br>每日现场音乐(tägl. Livemusik ) 。<br>** 爱尔兰美食(Irische Gerichte )** 和健力士生啤(Guinness vom Fass ) ,周五、周六从 19:00 开始供应 。<br>如需预订,可拨打 08822 - 2949992 。海报上还有一个戴着高顶礼帽、抽着烟斗的人物形象,进一步呼应爱尔兰主题。 奥博阿梅尔高小镇的民居 <b>奥博阿梅尔高小镇的民居,背后就是阿尔卑斯山</b> 帅气爆棚的雒导 <b>奥博阿梅尔高小镇的民居与阿尔卑斯山</b> 奥博阿梅尔高小镇的民居 奥博阿梅尔高小镇的民居 奥博阿梅尔高小镇的古堡。从建筑风格看,石砌墙体、塔楼、拱形窗等元素,具有中世纪城堡特征。 奥博阿梅尔高小镇的民居和阿尔卑斯山 <b>奥博阿梅尔高小镇的古堡、民居,小河。</b><div><br></div> 奥博阿梅尔高壁画小镇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