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从宛平城地铁站乘坐16号线,途中换乘7号线,到虎坊桥站出站,就到了南新华街。</p> <p class="ql-block">沿着街边步道向北走,不一会儿便听到悠扬的乐声传来。几位老人或坐或立地围在一起,伴随着乐器弹奏,歌声飘荡在空中。这种怡然自得的街头“演唱会”,让人不知不觉间便驻足停留,哪怕只是片刻,也能感受到一种温馨优雅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还没到琉璃厂,就能感受到街边店铺里散发出来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凌空架起的一座仿古廊桥横跨在南新华街上,既是交通设施,亦为人文标识,为古老的文化街平添一景。廊桥跨距33米,宽4米,顶部略拱,示意桥形。匾书“琉璃厂”,出自清末书法家祝椿年于1906年书琉璃厂东、西门额。廊桥下边车水马龙,上边是行人过街天桥,廊桥的西边,南北各有一部垂直电梯,方便上年纪或腿脚不便的行人。毕竟是首善之地,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当中。</p> <p class="ql-block">仔细阅读廊桥旁铜质牌匾上的“琉璃厂新建廊桥记”,对于这座建于2011年的廊桥的来龙去脉有了清晰的了解,也对琉璃厂有了初步的认识。正所谓:古迹虽泯,记忆犹存,新桥旧事,用示后人。</p> <p class="ql-block">闻名中外的琉璃厂文化街位于现在北京的和平门外。琉璃厂文化街原为一条街,中间有水沟纵向穿过,民国十四年,因填平水沟修建起了南新华街,于是琉璃厂街被分为了东西两段,东段称琉璃厂东街,东起延寿街,西止南新华大街,长390米,路宽平均6.5米;西段称琉璃厂西街,东起南新华街,西至南、北柳巷,长345米,宽8米。元朝曾在位于西城区和平门外开设琉璃厂,烧制琉璃瓦,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琉璃渠村,“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这里出售书籍、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清代琉璃厂街是以书市为主,文房字画为辅的商业街。民国年间社会动荡,书市衰落,古玩和文房市场兴盛起来,形成以古玩和文房字画为主,书市为辅的商业街。</p><p class="ql-block">琉璃厂文化街有很多老店,如槐荫山房、茹苦斋、一得阁,崒文阁等,而最著名的老店则是荣宝斋,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都是这里的常客。由于这块风水宝地曾是仕人、举子、文人墨客、文化商人、梨园艺人聚居的地方,因此这里有着层次最为丰富的人文资源,所有这些,构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里“民族灵魂”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如今的琉璃厂文化街已成为广集天下图书、字画、古玩、文房四宝的所在。作为一个典藏传统文化的大“文化圈”,琉璃厂也成为了中外游客光顾老北京文化的必游之地。</p> <p class="ql-block">走上廊桥,装饰华丽的传统建筑映入眼帘。几位行人正在桥上行走,背景中的建筑风格典雅古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仿佛在向每一位过客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跨过廊桥,首先我们来到的是琉璃厂西街,施工人员正在整修街面。街道两边相对而立着许多老店,高低错落,统一的青砖砌墙,古朴中透露出典雅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西行约五六十米,就到了荣宝斋。前些时刚看了由穆德远执导,张嘉益、刘佩琦、姚晨、郑晓宁等主演的剧情电视剧《百年荣宝斋》以及由刘帆执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纪录片《荣宝斋》,对中华老字号荣宝斋恪守信念、勇担重任的故事颇有感觉。这也是此次离开宛平城便来到琉璃街的主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创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起初松竹斋是一位浙江籍张姓文人在琉璃厂开办的南纸店,经营书画用纸、笔墨砚台、文房用具以及书画篆刻作品的代购业务等。那时琉璃厂内最出名之南纸店,首推松竹斋,因其承办官卷、官折而得名。</p><p class="ql-block">1840年鸦片战争后,松竹斋难以维持。店主聘请广交京师名士的庄虎臣为经理,下决心弃旧图新、改变面貌。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店名改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并请当时著名的大书法家陆润庠(清同治状元)题写了“荣宝斋”的大字匾额。</p><p class="ql-block">1950年,荣宝斋成为第一家公私合营制度的企业。“荣宝斋新记”诞生,徐悲鸿先生特意为荣宝斋题写了匾额“荣宝斋新记”。荣宝斋的发展走过曲折的道路,直至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荣宝斋又逢发展传统文化的春天,成为一个繁荣中国传统书画的艺苑,被誉为“书画家之家”。这期间,荣宝斋得到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朱德、周恩来、陈毅、宋庆龄、郭沫若、彭德怀等领导同志和知名人士曾经或多次光临荣宝斋并题词。</p><p class="ql-block">荣宝斋先后接待过丹麦女王马格丽特及亲王、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和法国驻华前大使毛磊等国际友人和嘉宾,增进了国际间的友谊和业务往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面向世界的窗口。</p><p class="ql-block">2019年11月12日,荣宝斋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2023年9月28日,荣宝斋被商务部等5部门授予“中华老字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荣宝斋位于琉璃厂西街,坐北朝南,临街这三处相连着的店铺,最东边(琉璃厂西街19-2)是荣宝斋的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单从这营业面积来看,就彰显了其在琉璃厂文化街独一无二的尊崇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居中的店铺(琉璃厂西街甲19),是一座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仿古建筑,门楣悬挂着黑底黄字的匾额“荣宝斋”,门的两边则是“中华老字号”、“诚信经营示范企业”等荣誉牌匾。店内业务侧重文化体验与临时活动,例如非遗展示、文创产品展销等,是主店业务的延伸。</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题写的“荣宝斋”,书法风格刚柔并举,疾厉昂扬却又含蓄温和,精气饱满,极具浪漫主义风采。此外,荣宝斋的匾额还曾由多位著名书法家题写,包括沈钧儒、陆润庠、齐白石、沙孟海和徐悲鸿等。</p> <p class="ql-block">位于琉璃厂西街19号的荣宝斋主店,也是一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门头装饰华丽,显得庄重典雅。这里</span>承担荣宝斋的核心业务,如文房用品销售、木版水印制作、书画装裱修复、传统工艺展示等,是历史最悠久、功能最全面的场所。</p><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是艺术的殿堂,更是文化的象征。驻足观看,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来薰阁现在是中国书店的一个分店。历史上它开业于清咸丰年间,是一家专门经售各种古琴的店铺。后来由于经营不善,生意亏损,经营者陈氏就将店铺典租与他人。后来来薰阁陈氏的本族后生陈质卿又将来薰阁赎了回来,并于民国元年(1912年),开办了来薰阁书店。</p> <p class="ql-block">又发现一处荣宝斋的店铺,这个是木板水印工艺坊。</p><p class="ql-block">木版水印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古老的手工印刷技术,工艺过程极其繁缛、精细而艰辛,大致需要经过选稿、勾描、刻板、印刷、装裱这五道工序。完成一幅木版水印画作品,少则数月,多则数年。1896年,荣宝斋设“荣宝斋帖套作”机构,开创木版水印事业,用这种方法印制出来的中国画酷似原作,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当年,就连齐白石面对荣宝斋复制后的自己的作品,也难辨真伪。荣宝斋用木版水印法制作过的《七十二候诗笺》、《二十四节令封套》等,鲁迅、郑振铎先生见后曾称它为琉璃厂诸笺肆中之“白眉”(即同类之间之杰出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北京书(画)店</span></p> <p class="ql-block">“戴月轩”是琉璃厂文化街唯一一家以人名为店名的老字号。门前摆放石狮子,古色古香的建筑外观,装饰精美。</p><p class="ql-block">戴月轩始建于1916年阴历九月,其创始人姓戴,名斌,字月轩,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自幼学会了湖笔制作技术,且技艺超群,年轻时来到北京贺连青笔庄制作毛笔,后自立门户,建立了以“戴月轩”命名的笔庄经营湖笔。</p><p class="ql-block">戴月轩制作出售的湖笔制作精细,品质优良,提笔手感好,每一支都是尖、齐、圆、健,即笔头尖、修梢齐、笔体圆、笔锋健,具有“提而不散,铺下不软,笔锋尖锐,刚柔兼备”的特点,而深受文人墨客和书画家的喜爱,戴月轩也因此在京城名声大震。齐白石十分喜爱这里出品的毛笔。毛主席、周总理、彭真等国家领导人用笔均由戴月轩提供。</p><p class="ql-block">1959年,戴月轩去世,他的弟子郑存宗继承其技艺,使戴月轩继续以经营湖笔为主,也兼售其他的各种名笔,同时还销售纸、墨、砚等文具。从而又将这所百年老店的经营范围扩大到“文房四宝”,不仅深受喜爱书画人士的赞誉,更提高了戴月轩的品位。</p><p class="ql-block">1993年戴月轩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2004年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评定为“中国商业名牌企业”、“中国商业服务名牌”。2023年9月28日,《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公布,戴月轩品牌通过中华老字号复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松涛书画</span></p> <p class="ql-block">锦昌画馆地处琉璃厂西街60号,门头悬挂着启功题写的匾额“锦昌”,店铺的门口及橱窗内展示着书、画法作品,供顾客欣赏。</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就是南、北柳巷,高楼大厦开始出现,似乎是在提醒着人们,那就是琉璃厂西街的西头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南、北柳巷折返,途中进了莱薰阁。</p> <p class="ql-block">书店内部宽敞明亮,天花板上有玻璃天窗透进自然光线。书架整齐地排列着各种图书,地上堆放着更多的书籍。墙上悬挂着书法作品与装饰画,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一位戴着红帽子的游客正在书店里挑选书籍,书架整齐地排列着各种图书,显得井然有序。</p> <p class="ql-block">店内客人不多,更显露出安静而专注的学习氛围。</p> <p class="ql-block">展示柜里陈列着精美的瓷器和扇子等传统工艺品,每个物品都标上了价格标签,并整齐地排列在一起供顾客挑选欣赏。</p> <p class="ql-block">虽然没有购物,但在这样的环境里走一圈,出门时仿佛浑身都沾染上了书香气息。</p> <p class="ql-block">离开琉璃厂西街,跨过廊桥,我们又来到了琉璃厂东街,在“北京琉璃厂”标识牌前拍照打卡,也算是来过琉璃厂,感受过北京城文化氛围了。</p> <p class="ql-block">古艺斋地处北京琉璃厂“文化街”中心,为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直属的一家工艺美术品商店,经营公司所生产的60多种主要产品及全国各地的名、特、优、新的工艺美术品、旅游产品,是一家涉外定点购物商店。</p> <p class="ql-block">沿着琉璃厂东街前行,两边也是鳞次栉比的仿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家“天宫阁”,看上去门面也挺气魄的,门口怎么张贴着“合同到期,撤店狂甩”呢?莫非真如俗话所说的“有同行,没同利”,经营不下去了?看来,想做成百年老店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双馨阁画廊</span></p> <p class="ql-block">文盛斋创办于清嘉庆年间,是一家自产自销灯画扇的老字号商店,其灯彩驰名京华。1915年,文盛斋的灯彩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两枚金牌。门头匾额上的“文盛斋”是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是北京老字号企业。</p> <p class="ql-block">这是店内的青田石雕,雕刻得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看“够”了琉璃厂街区的临街店铺,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词“胡同”,是的,胡同也是老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或蜿蜒或笔直,或长或短,或宽或窄,宛若城市的毛细血管,里边蕴藏了普通百姓的市井生活。就在这时,姚江胡同很应景的出现在眼前。<b>姚江胡同</b>北起琉璃厂东街中部,因明代姚江合馆在胡同旁,故原称姚江会馆夹道。1965年北京市整顿街道名称时,才改称姚江胡同。</p> <p class="ql-block">姚江胡同宽约2米,进入20多米就是一个院子。院子挺宽敞,布置的也很优雅,颇具北京四合院的韵味,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地方。姚江胡同是这个院子唯一的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出姚江胡同向东,一栋建筑山墙上的“一得阁”的字样又吸引了我,尽管刚说已经看够了临街的文房四宝店铺,但遇到了“一得阁”,还是忍不住停了下来。</p><p class="ql-block">“一得阁”是一家生产经营墨汁而起家的百年老店。传说清同治年间,湖南湘县籍考生谢崧岱进京赶考,不幸落第。他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于是经过多次试验,终于选用油烟,再加上其他辅料,制成了同墨块效果相同墨汁<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为墨汁制作、生产的第一人。一经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的欢迎。同治四年(1865年)谢松岱在北京琉璃厂开办了墨汁店,亲自书写对联赞美墨汁:“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表露了店主人独创墨汁的自豪情怀与不忘前辈的自谦心理。</span>店名“一得阁”,就取自这一对联的首字。这块匾额至今保存完好,仍挂在北京琉璃厂东街,这便是“一得阁”墨汁的来历。</p><p class="ql-block">谢崧岱去世后将店铺传给了弟子徐洁滨。徐洁滨是河北省深县人,头脑灵活、善于经营,在他的掌管下,“一得阁”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开设了墨汁制造厂,还在天津、上海、西安、郑州等文人云集的大城市先后开设分店,使“一得阁”声誉日盛,买卖更加兴旺。</p><p class="ql-block">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后,1956年,“一得阁”实现公私合营,组建了一得阁墨汁厂。2004年,一得阁墨汁厂改制为“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被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如今,“一得阁”拥有一得阁墨汁店和艺苑楼文房四宝商店,不仅销售墨汁、印泥、印台、墨锭等产品,还经营毛笔、砚台、纸张、字画、古玩等。</p> <p class="ql-block">一得阁坐落在琉璃厂东街中部,坐北朝南,二层小楼,前有游廊,东靠东北园胡同,西依双鱼胡同,与其他商店互不衔接,两个胡同像个轿杠挑着墨汁店,很有“阁”载文苑的意思,颇具文墨通商的风水。</p> <p class="ql-block">一得阁西边的<b>双鱼胡同</b>是一条全长仅25米的死胡同,它经历了三次拐折,宽度保持在2米左右。起初,这条胡同因形状酷似一颗门牙被称为“门牙胡同”。后来,因为清时一位张姓官员曾住此处,其斋名“双鱼罂斋”,胡同名遂被改为“双鱼”,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胡同入口处搭建了一个门楼形状的雨搭,上面书写着“建国斋”,让人一时难以辨认出这里原本是一条胡同。</p> <p class="ql-block">胡同入口段两边的墙上以及迎面,被院内主人改造成张贴书画的宣传墙,为这条胡同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进入双鱼胡同,才发现这里边远不如刚看过的姚江胡同优雅,看不出著名书法家魏长青当年曾住哪里。</p> <p class="ql-block">一得阁东边的这条胡同,入口处也有一个“门楼”,上题“挥云庐”,进入里边,墙上悬挂着“东北园胡同”及介绍牌版。</p> <p class="ql-block"><b>东北园胡同</b>北起佘家胡同,南至琉璃厂东街,全长305米,宽约2-3.5米。据考证,民国期间琉璃厂周围四处均设有菜园,并依窑厂方位而定,称之为东北园、东南园、西北园、西南园。后窑厂外迁,生产停止,菜园废弃。东北园胡同范围很大,1965年北京市整顿街巷名称时,从东北园中分出三条小巷分别称为东北园南巷、中巷、北巷,其余为东北园胡同。安徽当涂会馆在胡同内。</p><p class="ql-block">因为还没走到琉璃厂东街的最东头,所以稍走了一段东北园胡同,便折了回来。</p> <p class="ql-block">老北京兔爷店(琉璃厂文化街店)的门面主色调是红色,很喜庆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三瓣嘴,山形眉,手持捣药杵,身着金盔甲,背后一杆大旗,威风凛凛,身下的坐骑或是老虎、狮子、梅花鹿等瑞兽,或是牡丹、葫芦、桃子甚至祥云,仙气飘飘……这就是北京著名的民俗吉祥物---兔儿爷。</p><p class="ql-block">兔儿爷是老北京的一种泥彩塑工艺品,是北京特有的一种文化产物,原为中秋节期间的节令风物,产生于明朝晚期,已有至少380多年的历史。2014年,彩塑(兔儿爷)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p><p class="ql-block">兔儿爷不仅是北京地区的文化符号,也是人们祈求平安、人丁兴旺的吉祥物,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家户户吃月饼请兔爷是北京地区特有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丰盈阁是一家主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的店铺。</p> <p class="ql-block">这两个店铺之间的夹道,看着很不起眼,你能想象得出世称王渔洋的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1634-1711年)曾在此巷内居住?乾隆时《四库全书》编修官、学者程晋芳曾住在他家的隔壁。都说“人不可貌相”,地方也不可貌相呀!小地方也能藏龙卧虎!真应了那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p> <p class="ql-block">据牌版介绍,这条夹道现名“<b>西太平巷</b>”,南起琉璃厂东街,宽约1.3-3.4米,全长90米,北边不通行,因位于火神庙的西侧,故名“火神庙西夹道”。清未,改名西太平巷,又称西太平胡同,一直沿用至今。巷内除了居住过王士祯和程晋芳两位名人外,还曾有江西文昌会馆。</p><p class="ql-block">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居住过的王世祯可不是明代文学家、史学家,有“后七子领袖”之称的那位王世贞,两人虽然名字读音相同,可是差了108岁,中间隔好几辈呢!</p> <p class="ql-block">琉璃厂火神庙,位于西城区琉璃厂东街29号,始建于明代,清代多次重修,原供奉火神,为琉璃厂书店商铺趋吉避凶、祭祀之所,是北京众多火神庙的其中一座。如今是一个文化公司,不对外开放。现为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条小巷南起琉璃厂东街,北至百合园,全长80米,宽约1.5米,因位于琉璃厂东街火神庙东侧,故名火神庙东夹道。后因火神庙的太平门在巷内,清末改称东太平巷,民国时称东太平胡同。1965年北京市整顿街巷名称时,改称<b>东太平巷</b>,沿用至今。该巷1号曾为1925年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陈为人组织的南城工人俱乐部所在地,在组织罢工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走进东太平胡同,感受到了胡同的仄逼和普通老百姓生活环境的局促。</p> <p class="ql-block">从东太平巷的南口出来,继续向东,前边50多米就到了琉璃厂东街的尽头---延寿街。</p> <p class="ql-block">站在延寿街上回望,近处是鳞次栉比的仿古建筑,远处两栋高楼出现在视野内,琉璃厂东街仿佛一条连接古今的纽带,将中国文化中的文房四宝、书画古籍延绵至今,让我们有机缘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b>延寿街</b>是一条南北向街道,南起琉璃厂东街东口,北至大耳胡同西口,全长360米,宽约3.1-5米。此街形成于明代,街北口西侧原有“延寿寺”,街以寺得名,沿用至解放后。1965年北京市整锁街巷名称时,将花枝胡同、隆源兴夹道并入,改称延寿街。胡同内曾有广西平乐会馆、广东潮州会馆、江苏长元吴会馆、江苏松江(云间)会馆。街南口西侧原有“王致和南酱园"老店,是安徽举人王致和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开办的,20世纪60年代该店并厂迁走,其址改为延寿街粮店。《国民新报》于1926年曾创刊于此。京剧演员黄少安(老生)、思维铭(女,老生)曾寓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b>炭儿胡同</b>是一条西起延寿街的东西向胡同。清末,在这条胡同里,逮捕过一个由光绪帝亲自点名的要犯---刑部的一个书吏。</p> <p class="ql-block"><b>百合园胡同</b>东起延寿街,西至东北园南巷,全长221米,宽约1.8-3.7米。相传明清时期此地有花园,种有花草,故名“百花园”,胡同名沿用至解放后。1965年北京市整顿街巷名称时,改称百合园胡同。京剧演员宋遇春(文武老生)、吴素秋(旦)、蔡荣贵(老生)曾寓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b>笤帚胡同</b>平行于南边的炭儿胡同,也是东西走向,它东起扬威胡同,西至延寿街,全长大约250米。2022年3月,这条胡同被列入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传统地名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笤帚胡同的名字来源于旧时这里曾经是卖笤帚的地方。但它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称呼---“京剧发祥地”之一。清末民初时期,这里曾居住过许多著名的梨园名角,比如杨小楼、阎岚秋、孟小冬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百合园胡同东起延寿街的又一个入口。北京胡同的形状真是变化多端,让人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b>三井胡同</b>呈东西走向,东起大宏巷,西至延寿街,长约270米,宽约4.4米。巷内原有水井,盖井口的石头上有三个孔。可以同时打水,所以叫三眼井,又叫三眼井胡同,一直沿用到解放后。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改为三井胡同。京剧演员王琴生(老生)、恩晓峰(女老生)等曾寓居于此胡同。</p> <p class="ql-block"><b>刘家胡同</b>东起延寿街,西至东北园北巷,全长91.5米,宽约1.5-7.4米。传说,明末清初有个姓许的官吏住此,当时叫许家大门,后因许家破落,将房产转卖给西鹤年堂药铺的总经理刘一峰,改名刘家大门。1965年北京市整顿街巷名称时,改为刘家胡同。</p> <p class="ql-block">刘家胡同里的这家门头题写“新华书店”的院落,铁门上却涂写着“民宅 游人勿进”字样。看来都是有历史的呀!</p> <p class="ql-block">在延寿街北头(大耳胡同西口)往南20米的地方,是佘家胡同的东端起点,我们由此向西,开始返程。</p> <p class="ql-block"><b>佘家胡同</b>东起延寿街,往西转向北至前门西河沿街,全长252米,宽约4.1-7.5米。据说,曾有姓佘人士来京考试住在此巷,故取名余家胡同。1965年北京市整顿街巷名称时,将小佘家胡同并入,称佘家胡同,巷名沿用至今。胡同中曾有山西襄陵会馆、浙江全浙会馆、湖北襄阳会馆、浙江旅京同学会,现均为民居。京剧演员于永利(净)、王和霖(老生)、萧长华(丑)也曾寓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途经东北园胡同的北端口。这就与琉璃厂东街一得阁东边看到的东北园胡同呼应了起来:“北起佘家胡同,南至琉璃厂东街,全长305米,……”</p> <p class="ql-block">佘家胡同到这拐了一个弯,折向北边,通往前门西河沿街。</p> <p class="ql-block">今天看到的所有胡同,介绍牌版几乎都是这样统一的配置,古铜色的版面,显得很有历史沉淀感,而且内容介绍详实,并配有图示。北京旅游部门对胡同的重视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前门西大街。马路对面就是全聚德烤鸭店的总店。</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进入返程模式:地铁和平门站→北京站→天津站→ 双环西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游</b>于2024.12.12 <b>记</b>于2025.4.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