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古巴游(二)—— 梅里达、奇琴伊察、天坑、坎昆

Jeffrey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梅里达</b></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3日夜9:10我们登上墨西哥的内陆航班VB7283,飞往梅里达。</p> <p class="ql-block">当晚我们入住了梅里达的帕赛奥德蒙特霍征服者酒店(CONQUISTADOR HOTEL)。</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4日早餐后,我们的旅游大巴前去梅里达市中心马约尔广场(Plaza Grande)观光。 墨西哥梅里达(Mérida)是尤卡坦半岛的文化与历史中心,融合了玛雅文明与西班牙殖民文化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图为<b>圣伊尔德丰索大教堂</b>(Catedral de San Ildefonso)拉丁美洲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建于16世纪,其石料取自玛雅神庙遗址,象征殖民者对原住民文化的征服与重构。教堂内部融合了文艺复兴与巴洛克风格,外部纯白的外观则赋予梅里达“白色之城”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b>蒙特霍之家</b>(Casa Montejo),这座由西班牙征服者弗朗西斯科·蒙特霍建造的宅邸,最初为军事要塞,后改建为博物馆,展示了殖民时期的家具与生活方式。建筑立面雕刻着西班牙征服者与玛雅战士的图案,体现了两种文明的冲突与交融。</p> <p class="ql-block"><b>总督宫</b>,现为尤卡坦州的州政府办公地,幸运的是恰好“总督宫”这天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与州政府(原为总督宫)的警卫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b>总督宫</b>的内景</p> <p class="ql-block">在总督宫上二层楼梯的平台的墙上正中有一幅巨大的壁画。画中是一支玉米和妇女群像。</p><p class="ql-block">墨西哥壁画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运动之一,深刻融合了民族历史、社会批判与文化象征。玉米是墨西哥文明的起源,考古证实其驯化可追溯至3000-4000年前。壁画中频繁出现的玉米元素,既是对古代玛雅、阿兹特克等文明农业传统的回溯,也是对“玉米人”民族身份的重申。西班牙殖民时期,玉米被贬为“野蛮的象征”,而壁画通过凸显玉米的土著性,对抗欧洲中心主义的“小麦文明”。例如,里维拉在《西班牙征服者对墨西哥的剥削》中,通过玉米田与殖民者掠夺场景的对比,揭露殖民压迫,强调本土文化的韧性。墨西哥当代壁画中,玉米仍是民族凝聚力的象征。2003年墨西哥“没有玉米,就没有我们国家”展览的壁画,通过玉米与土著、农民形象的结合,呼吁保护传统农业与文化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b>梅里达市政厅</b></p> <p class="ql-block">在梅里达市政厅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乘坐鲜花装饰的古典马车巡游梅里达。</p> <p class="ql-block">祖国纪念碑(Monumento a la Patria)纪念碑建于20世纪中叶,旨在纪念墨西哥独立战争(1810-1821)及尤卡坦半岛的历史贡献。纪念碑主体为高耸的方尖碑,顶部矗立象征自由与胜利的女性雕像,手持火炬与月桂枝,呼应古典主义风格。</p> <p class="ql-block">祖国纪念碑的基座浮雕则刻画墨西哥独立战争中的关键场景,如伊达尔戈神父的“多洛雷斯呼声”。纪念碑融入了玛雅文明的装饰图案(如羽蛇神纹样),体现墨西哥文化的多元融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奇琴伊察</b></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4日上午我们游览了墨西哥的梅里达市后,即驱车前往梅里达以东的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公元六世纪的玛雅文化之城——奇琴伊察。</p><p class="ql-block">奇琴伊察始建于公元5世纪,是玛雅文明鼎盛时期的重要城邦。它不仅是玛雅文化的代表,还融合了托尔特克文化的元素,展现了两种文明的交融与创新。</p> <p class="ql-block">奇琴伊察是已经发掘出的最著名的玛雅文化遗址。玛雅人在这里用石头建造了数百座建筑物,已经发掘出的重要建筑有库库尔坎金字塔、勇士庙、千柱群、球戏场、天象台等。奇琴伊察(Chichén Itzá)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最著名的玛雅-托尔特克文明遗址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建筑群融合了玛雅古典时期(约250-900年)和后古典时期(约900-1521年)的文化特征,体现了玛雅文明在天文、宗教、建筑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p> <p class="ql-block">库库尔坎金字塔(El Castillo / 羽蛇神金字塔)。金字塔高30米,底座边长55.3米,四面各有91级台阶,加上顶部平台共365级,象征玛雅太阳历的一年。金字塔方位精准对齐天文现象,其四角指向正东、南、西、北,体现玛雅人对宇宙秩序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每年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1日),阳光照射金字塔北侧台阶的边沿,形成蜿蜒的光影,宛如羽蛇神从塔顶游向大地,象征生命与丰收的降临。</p> <p class="ql-block"><b>勇士庙和千柱群</b>。勇士神庙建于阶梯金字塔顶部,因神庙前矗立大量武士雕像柱而得名。勇士庙前方有数百根石柱组成的“<b>千柱群</b>”(Grupo de las Mil Columnas)。</p> <p class="ql-block">勇士庙的入口处有一座“查克莫尔”(Chac Mool)雕像,代表雨神与献祭者的中介者,雕像腹部托盘用于放置祭品(如心脏)。</p> <p class="ql-block">“<b>千柱群</b>”(Grupo de las Mil Columnas)。原是支撑木质屋顶,可能用于集市商铺摊位。</p> <p class="ql-block"><b>圣井</b>(Cenote Sagrado),这天然石灰岩溶井(Cenote)是奇琴伊察的水源,也是祭祀雨神恰克(Chaac)的圣地。 考古发现井底有黄金、玉石、陶器及人骨,证实玛雅人向井中投入祭品祈求降雨,人牲多为儿童或青年女性。</p> <p class="ql-block"><b>骷髅平台</b>(Tzompantli), 石制平台刻满骷髅浮雕,用于公开展示战俘或献祭者的头颅,象征死亡与权力。</p> <p class="ql-block"><b>鹰🦅与豹子殿</b>。鹰和豹子在玛雅文化中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更是权力、信仰与宇宙观的载体,深刻反映了玛雅人对世界运行规律的理解和对神圣秩序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b>大球场</b>(Juego de Pelota),中美洲最大的古代球场,长168米,宽70米,两侧高墙约8米。球场两侧墙上有石环,球员需用髋部或肘将橡胶球击入环中,比赛具宗教意义,象征宇宙中光明与黑暗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大球场的墙基浮雕描绘球员献祭场景,失败者(或胜者)可能被斩首献祭,头颅被置于骷髅平台(Tzompantli)。</p> <p class="ql-block">墙基浮雕的右侧为献祭者的头已被砍下,鲜血往前直喷出来,而左侧的球队队长伸手要去接右侧的头颅。</p> <p class="ql-block">球场高墙上是球场的看台建筑。</p> <p class="ql-block">球场看台的外侧下方建有<b>豹子殿</b>。</p> <p class="ql-block"><b>‌天文观象台‌</b>:被称为“蜗牛”,其建筑设计与天象精确对应,展现了玛雅人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玛雅兰酒店</b></p> <p class="ql-block">游览了奇琴伊察这公元六世纪玛雅文化之城后,我们入住了奇琴伊察的百年酒店—— 玛雅兰酒店(Maya land Hotel & Bungalows)。</p> <p class="ql-block">玛雅兰酒店被《国家地理》和《康德纳斯旅行者》杂志评为“世界顶级酒店之一”。据相关记载,酒店可能与尤卡坦地区历史悠久的Barbachanos家族有关联。该家族自19世纪起在当地具有重要影响力,长期参与奇琴伊察地区的开发与管理。</p> <p class="ql-block">酒店的建筑融合了殖民风格与玛雅文化元素,部分客房以传统玛雅简易别墅(Bungalows)形式呈现,保留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酒店晚餐,对面饼包蔬菜、肉的一道菜赞不绝口,趣称是奇琴伊察的“肉夹馍”。</p> <p class="ql-block">酒店餐厅外的墙上挂满了百年来不同时期下榻酒店的名人照片。</p> <p class="ql-block">上方的照片是帕瓦罗蒂,这容易认出。</p> <p class="ql-block">想不到酒店挂的最珍贵的照片是习主席和夫人彭丽媛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酒店挂的习主席和夫人的照片旁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天坑</b></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5日早餐后,前往尤卡坦半岛著名的天坑(Ik Kil Cenote)游览。这个天坑的起源众说纷纭,有说是经数千年雨水冲击而成的溶洞,也有一种说法是太空陨石从天而降砸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天坑景区前的一个石碑上刻“OK Kil"。墨西哥的“IK KIL”天坑(Cenote Ik Kil)是尤卡坦半岛最著名的天然井之一,其名称源自玛雅文化,具有深厚的宗教与历史意义。“Ik Kil”在玛雅语中并无直接翻译,但根据玛雅传说,它被视为“来世的转世之门”,是连接现世与神灵世界的通道。玛雅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通过此门转世重生。</p> <p class="ql-block">俯瞰天坑,细长的藤蔓细水瀑布般垂落在天坑之上,绞绞飘舞,蔚为奇景。</p> <p class="ql-block">从地面的洞口顺着台阶往下可直通天坑底部。</p> <p class="ql-block">底部池水碧绿清澈、水光涟滟、静谧安宁,令人不禁发出思古之幽情。</p> <p class="ql-block">天坑距地面 26 米,水深 40 米,直径达 60 米,在古玛雅时期是玛雅国王和他的女人们在此沐浴和举行祭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游客们纷纷在天坑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游毕天坑我们也必须打卡留影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坎昆</b></p> <p class="ql-block">我们游览了天坑后,便前往美丽的海滨度假城市坎昆。坎昆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东北端,三面环海,是一座长21公里、宽仅400米的狭长岛屿,形似蛇或数字“7”,通过桥梁与半岛相连。其西北部与古巴隔尤卡坦海峡相望,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p><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坎昆的<b>水晶坎昆酒店</b>(Crystal Cancel All Inclusive)。</p> <p class="ql-block">墨西哥<b>坎昆</b>(Cancún)是加勒比海沿岸的全球顶级度假胜地,以其绝美的海滩、丰富的玛雅文化遗产和现代旅游设施闻名。在坎昆26公里长的海岸线上遍布了74家国际大型连锁酒店。</p> <p class="ql-block">1970年前,坎昆仅为300多人的渔村,1972年墨西哥政府投资3.5亿美元启动开发,1975年开放旅游业,现已成为年接待超300万游客的国际旅游城市。</p> <p class="ql-block">坎昆的海水因深浅和珊瑚礁分布呈现白色、天蓝、深蓝等多层次色彩,沙滩由珊瑚风化形成,细腻洁白,被誉为“世界十大海滩之一”。</p> <p class="ql-block"><b>坎昆</b>以“挂在彩虹一端的瓦罐”(玛雅语寓意幸福)为象征,融合自然美景与人文遗产,既是休闲天堂,也是探索玛雅文明的窗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