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鑫的光

雨欣

<p class="ql-block">  过了爱熬夜的年纪,心也愈发沉静,就连单位里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我都鲜少上心。可昨夜,却辗转难眠,明明已放下手机,却又鬼使神差地重新拿起—— 杨鑫的故事,像根细细的线,紧紧牵着我的心。</p> <p class="ql-block">  故事从 90 年代末的四川某地展开。土坯房里,蜡烛将杨鑫瘦小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上,她蜷缩在角落,就着昏黄的光,把手里的书翻了一遍又一遍。寒风从窗缝里钻进来,掀起她单薄的衣角,可她却浑然不觉。自出生便被命运打上 “不公” 的烙印,因为是女孩,一开始就不受待见,就连名字都是借用了早夭的哥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早早学会了照顾自己。生活的苦难没能压垮她,反而让她对生命爱得愈发炽热。我不敢说能完全理解她,毕竟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她的故事,却实实在在地叩击着我的心。留守儿童的辛酸、父母在外奔波的无奈,都是为了那碎银几两,可这碎银,偏偏能解世间万千忧愁。</p> <p class="ql-block">  生命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公平的考卷,只是答题的方式千差万别。关键抉择的时刻,我们往往迷茫无措,可杨鑫却始终清醒,她清楚自己的方向,明白该走的路。她的成长离不开爷爷奶奶的爱。奶奶总爱用粗糙的手,轻轻摩挲着她的头发,把仅有的一颗糖,悄悄塞进她的口袋,笑着说:“我们小鑫要甜甜蜜蜜地长大。” 爷爷作为教师,更是用一生的支持为她照亮前行的路。院子里,爷爷拿着柴草灰,耐心地教她识文断字。若不是爷爷,或许她早已和姐姐一样,早早踏上打工之路。然而,命运总爱捉弄人,5 岁时,最疼爱她的奶奶因抑郁症离世。那天,杨鑫攥着奶奶给的那颗糖,傻傻的站着始终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从厨房里拿了鸡爪子边吃边思考如何找到可以一起长大的伙伴。12 岁那年,爷爷又突发心脏病离开。面对至亲的离去,她不哭不闹,那不是冷漠,而是悲伤到极致后的麻木。母亲虽粗糙,却也藏着一份温柔,终因生活的蹂躏失去了表达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底层生活的艰辛超乎想象,活着,有时容易得只是一呼一吸,有时却艰难得步步维艰。小说里,杨鑫因交不起学费被赶出教室。那天,她紧紧抱着课本,看着教室里其他同学认真听讲的模样,嘴唇咬出了血痕。即便成绩优异,那份心灵创伤,怕是要用一生去治愈。我读着她的故事,哭她所哭,笑她所笑,仿佛丢了魂般,彻底陷了进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她一心想要逃离,想要在这喧嚣尘世寻得安宁。在物资匮乏的岁月里,书本成了她的避难所、知心友。她把省下的零花钱,小心翼翼地攒起来,去镇上的旧书店换书。捧着书回家的路上,她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仿佛拥有了全世界。人会背叛、会离开,可书本永远在那里,静静等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晨间,我和应龙因共同的阅读爱好难得聊了几句。古人的智慧凝结在经典之中,细细品读,才明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句话的分量。在这浮躁的世界里,寻一方净土,以自己的姿态活着,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这该是多么难得。就像三毛说的:“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一切随心,这才是最本真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