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漳州的早晨</p> <p class="ql-block">漳州古城骑楼可媲美广州骑楼</p> <p class="ql-block">九龙江畔的龙江岁月文旅片区</p> <p class="ql-block">九龙江畔漳州城</p> <p class="ql-block">晚霞余晖下的漳州市</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漳州市中心城区</p> <p class="ql-block">隧道入口壁画折射的管理细节</p> <p class="ql-block">漳州市3.8平方公里海门岛上的渔村</p> <p class="ql-block">漳州海门岛渔民出海归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田园都市、文化名城”双底色的漳州</p><p class="ql-block"> ——闽南闽西印象之一</p><p class="ql-block"> 漳州市我在5年前去过一次,那次到漳州摄影采风重点聚焦漳州市南靖县境内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这次到漳州摄影采风,重点聚焦漳州市主城区按“田园都市、文化名城”定位的城市发展建设。</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中巴车从深圳出发,向东北方向沿着海岸线进入了福建省最南部的地级市漳州。一进入漳州市主城区,我被漳州市城市容貌5年的巨大发展变化所惊艳。为了探个究竟,我迫不及待登陆漳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寻找答案。</p><p class="ql-block"> 早在2011年,漳州就提出“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发展定位。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漳州逐步探索出一条城市与乡村统筹、环境与产业互动的“双赢路子”,形成了“一城花海半城湖”的格局,城在林中、林在花中,出门可见景、处处是公园,人居环境得到改善。2024年初,漳州市党委政府对原来的城市发展定位进行了升级,启动建设“田园都市、文化名城”,开工落地一批大项目,创新提升一批大平台,推动漳州高质量发展起势成势。</p><p class="ql-block"> “文化名城”对漳州人来说并不陌生。漳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座自唐垂拱二年建州,至今已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闽南城市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拥有2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漫步漳州古城,能看到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风貌,“九街十三巷”格局保存完好,骑楼式店面、中西合璧建筑、闽南风格民居鳞次栉比,60余家非遗特色文化业态落地生根,传统技艺传承有序。月港曾是明朝唯一合法的民间海上贸易始发港,见证海丝辉煌。近年来,为保护和传承文化根脉,一方面,漳州努力探索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守护千年古城的“根”与“魂”;另一方面,注重盘活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双向赋能,让更多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p><p class="ql-block"> 持续的深耕播种,迎来了丰厚的收获。漳州市在新冠病毒疫情之后的两年当中,旅游产业井喷式发展。2023年接待游客7451.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0%;2024年接待游客8680.22万人次,比增16.4%;游客旅游总花费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21.93亿元,比增22.3%。三项指标增速均排在福建前列。2024年,漳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63.7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比全国GDP 增长率5%高1.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位列福建九市第4位,排在副省级城市兼计划单列市厦门之后。(文中有关统计数字摘自漳州市人民政府官网)</p><p class="ql-block"> 吴子俊 文/图</p><p class="ql-block"> 记于2025年3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