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美友】,拜谒尼山圣境

陈年老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撰 文/陈年老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4543883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背景音乐/道在何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题 图/陈年老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尼山圣境,是我崇敬和仰望的一个景点。这里有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孔子铜雕像。资料显示,雕像通高72米,相当于24层楼那么高。它于2012年5月开工建设,2016年9月落成,重达750多吨,据说打造尼山圣境耗资近百亿人民币。孔子塑像是参考了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先师孔子行教图》进行艺术塑造的。2025年3月30日,终于如愿以偿,我和家人自驾来到了曲阜尼山脚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尼山是孔子的故里,孔子的诞生地。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东南部的尼山镇,与泗水县、邹城市搭界,这里大部分区域属于曲阜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的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就给孔子起名“丘”,字仲尼。后人为了避孔子丘字讳,所以就将其称为尼山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尼山不仅是孔子的出生地,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保存了与孔子相关的众多遗迹,如尼山孔庙、尼山书院等,成为后人朝拜和感悟孔子思想的重要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尼山依山傍水,蜿蜒的沂河自西向东从这里流过,波平如镜的尼山水库滋润着尼山脚下的一方沃土。这里是一个风景如画、湖水荡漾,鲜花开放、美不胜收的风水宝地。我们来的这一天,远山有点雾气氤氲,但总体感觉风和日丽,氤氲的雾气反倒呈现仙境缥缈的意韵,让圣境更添一层神秘和庄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子湖波澜不惊,湖水波平如镜。湖边花丛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娇艳,它们散发出甜美的芳香,让人心旷神怡。各色花儿与湖面的倒影交相成趣,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我沿着湖边一边赏花,一边观景,带着对圣人的敬仰向着尼山走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转过一片茂密的荆丛,一片黄色的草坪上,突然一段熟悉的文字悦然呈现在我的面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些文字是用花岗岩雕琢而成的艺术品,是景区别出心裁的设计。孔圣人这句话同时也让我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情景画面。遥想交通极为不便的古代,那时信息的传递需通过古驿站艰苦而漫长。远方朋友见一次面需要长途跋涉,甚至徒步从远方而来,这种相聚的喜悦是难以言表的。朋友的到来,带来远方不同的见闻,让彼此的心灵得到交流与慰藉。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欢乐,更是一种心灵的充实和满足。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孔圣人站在高高的尼山上向我点头致意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夫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去世,活了73虚岁。我掰手仔细算了一下,孔子诞生至今已经2576年了。他创立了儒家学说,其“仁、义、礼、智、信”思想对后世影响极深,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学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然孔子学说对后世影响力巨大,但孔子生前却经历了太多磨难。他三岁时父亲去世,生母又被赶出家门,年幼的孔子只好随母亲流落在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但逆境中的他勤奋好学,早年便以广博的礼乐知识闻名于鲁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他的仕途坎坷:中年时期,聚徒讲学,从事教育活动,并一度担任鲁国的司寇,积极推行自己的学说。然而,当政者并不喜欢他的政治主张,他放弃官职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儒家学说。但是,经过无数次艰难的尝试,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尝试他的治国方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碰壁后的孔子,晚年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鲁国,不再过问那些国家的政治,潜心于自己研究多年的教育事业。这段时期,他广收弟子,开办学堂,弟子最多时竟达三千多人。他修订了《诗》、《书》等六经,删修了《春秋》,全面整理了多年积累下的文献典章,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子创立儒家学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得更多人有机会接受教育。他提出的“仁”与“礼”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强调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事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尼山圣境山门匾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着湖畔小路,在微风和鲜花的指引下,很快来到尼山山门之前,高高的台阶之上,是一座褐红色仿汉代的木门建筑。又见那道孔庙门前“道冠古今”的金字匾额,这是一个汉语成语,一般在孔庙或孔子书院的入门牌匾上,都可以见到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句话。常用于形容孔子的思想超越古今,被视为最高典范。这句话也常与“德侔天地”(德行与天地齐平)对应,共同来赞颂孔子的道德与思想成就,形成对品德与思想的双重颂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子逝世后两百年,汉高祖刘邦赴山东祭祀孔子。孔子逝世近四百年,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推崇。自此之后的孔子,被后世尊称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的儒家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尊崇,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文脉思想。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尼山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现代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这里有举世闻名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促进全球文明对话。尼山作为孔子的故乡,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站在孔子雕像前,深深地鞠躬默拜。尼山圣境不仅有大自然的风光秀美,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更多的人。古来有句话: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来到了尼山,才深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的每一处景观都与孔子息息相关,散发着孔子儒学的魅力,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让我感受到无穷的精神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站在尼山孔子塑像下,感慨万千。适逢全球化经济发展的今天,14亿大国继承发展孔子儒家理论,广泛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能够树立起全民族的一个信仰和凝聚力吗?时代赋予现实一大重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国发展助力全球,各国相互助力,互利共赢、达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反对霸权,反对一国私利损坏全球利益的今天,全球发起祭孔,有着极其深远而特殊的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感谢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