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历史名城——利马</b></p><p class="ql-block"> 利马是秘鲁的首都,坐落于太平洋沿岸,一面是海岸线,一面是山脉。这里终年阳光灿烂,海风阵阵,市区建筑与绿树繁花相辉映,年平均气温18度,一座闻名世界的无雨城市,号称“世界不雨城“。</p><p class="ql-block"> 秘鲁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无论是千年以前的印加帝国到几百年前西班牙人的殖民,都在这里留下了非常多的历史遗迹。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世界文化遗产利马老城看看。</p> <p class="ql-block"> <b>圣马丁广场</b></p><p class="ql-block"> 以南美解放之父圣马丁将军命名,纪念其在独立战争中的贡献。广场于1921年7月27日开幕,庆祝秘鲁独立100周年。</p> <p class="ql-block"> <b>圣马丁将军雕像</b></p><p class="ql-block"> 广场的中心矗立着南美解放之父圣马丁的塑像,他手持长矛,跃马横枪,气势磅礴。雕像由西班牙雕塑家本尤勒(Mariano Benlliure)设计,呈现圣马丁将军的胜利姿态,底座有头顶羊驼的“祖国母亲”女神像。</p> <p class="ql-block"> 广场周围都是高大的欧式风格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科隆剧院、圣马丁宫殿和玻利瓦尔宫殿,它们都显得庄严而宏伟。</p> <p class="ql-block"> <b>尤尼恩步行街</b></p><p class="ql-block"> 这条步行街连接着圣马丁广场与武器广场,充斥</p><p class="ql-block">着新老建筑,满是餐厅和商店。在这条街上矗立着 La Merced 教堂,建于 18 世纪的教堂外墙呈巴洛克殖民风格,非常华丽。</p> <p class="ql-block"> 圣<b>玛丽亚大教堂</b>,建筑材料都是从巴拿马运送过来,大门上有很多门钉,其中3米高的狮子嘴里含着的敲门环格外醒目,据说以前西班人都是骑着高头大马,拿着长矛(不下马)前来敲门的。</p> <p class="ql-block"> 对面则是圣马丁赐给部下一将军的私人府邸。</p> <p class="ql-block"> <b>武器广场(马约尔广场Plaza Mayor)</b></p><p class="ql-block"> 每个拉美城市中心都有武器广场,西班牙人征服这里后,在广场上将他们的枪炮摆在这里以震慑当地人。广场方方正正,宛如一块巨大的棋盘,中央赫然矗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型喷泉雕塑,成为视觉的焦点。参天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在广场周围,西式建筑如大教堂、总统府、市政厅错落有致,而带有木质阳台的市政厅最具殖民风格,尤为引人注目。宽阔的广场是利马引以为傲的历史中心,是西班牙文化与本土印加文化深度融合的结晶,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武器广场北侧是总统府(Palacio de Gobierno),西侧是市政厅(Palacio municipal)与联合俱乐部(Club de la Union),东侧是利马大教堂(Catedral de Lima)和总教博物馆(Palacio Arzobispal)。今天被封闭起来了,我们先去大教堂的侧面。然后从利马大教堂正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绕行广场一周。这所历史和美学的天堂,环抱着诸多精美教堂和房屋建筑,驻足观赏时,似乎还能感受到奔涌而来的恢弘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 <b>利马大教堂</b></p><p class="ql-block"> 1535年由西班牙殖民将军皮萨罗下令修建,西班牙建筑师弗朗西斯科・贝塞拉主持设计修建,并于1649年完工,之后虽经历多次地震受损,但都一次次重建。</p><p class="ql-block"> 教堂正门,文艺复兴式风格,上面雕的圣经人物、耶稣门徒那些塑像,简直太壮观了,就像走进了艺术殿堂一样。正面外墙有三道门,书信门、宽恕门、福音门,直接就通到教堂里面。侧面还有两扇门,有一扇能通到后院的橘园。</p><p class="ql-block"> 教堂内设有14个礼拜堂,每个都各具特色,而其中最为著名的那一个,则是安葬着西班牙征服者皮萨罗的圣地,吸引着无数历史爱好者前来凭吊。值得一提的是,就连教皇保罗二世也曾两次亲临此地,教堂入口处那块铜牌,便是为了纪念他的到访而特意设立的。</p> <p class="ql-block"> 黄色大楼看上去相差无几,可如何区别呢?国父圣马丁由火烈鸟起飞触发灵感,将国旗设计为红白色,你只要看楼顶挂的国旗便可知晓。分为两种:带有国徽的是政府部门,而旗帜上只有红白两色无国徽的则是私人建筑。</p> <p class="ql-block"> <b>联合俱乐部</b></p> <p class="ql-block"> 大教堂的左侧是<b>大主教宫(主教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 <b>总统府</b></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总统府所在地历史上曾是印加王的宫殿,1535年皮萨罗征服利马后下令在此地修建总督府,然而1541年6月26日皮萨罗却被其盟友阿尔马格罗之子在此刺杀。</p><p class="ql-block"> 秘鲁独立后,总督府改为总统府,历任秘鲁总统均在此办公生活。1938年贝纳维德斯总统翻修重建府邸,占地约19000平方米,正门呈明显的新巴洛克风格,颇具法式风情,那感觉就像到了欧洲一样。</p> <p class="ql-block"> 总统府的守卫们至今仍保持着总督府时期的传统,他们身着复古的军服,身姿挺拔,为这座古老建筑增添了几分庄严与神圣。每天正午时分,都会举行庄重的卫兵换岗仪式,其标准的动作、严肃的表情,无一不彰显出他们的严谨与忠诚。</p> <p class="ql-block"> 这里可热闹过呢,广场一度被用作集市、斗牛场,1573年起被用作宗教裁判行刑场。1578年,时任总督阿尔瓦雷斯下令在广场南部修建喷泉,最初喷泉中央竖立着一根桅杆,桅杆底部周边雕有8个滴水兽。如今看到的喷泉是1651年索托马约尔总督下令重建后的样貌。1821年7月28日,南美解放者圣马丁在该广场宣读秘鲁独立宣言。</p> <p class="ql-block"> <b>利马市政厅</b></p><p class="ql-block"> 这座黄色建筑是市政厅,巨大的木制阳台和拱廊完全是西班牙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游走在广场的每一步,都在无形中构建起历史和现实的交织。</p> <p class="ql-block"> 堵车是这个城市最常见的问题。你永远不知道在哪个路口交通就成了一锅粥一样,大车、小车、三轮车堵在一起无法动弹。原本有参观利马市区海边一处以爱情为主题的“爱情公园”,导游说因堵车导致时间紧张而无法前往,建议改加附近两个景观。</p> <p class="ql-block"> <b>圣方济各圣殿与修道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span>武器广场出来,由总统府往西隔一个街区,便是著名的圣方济各圣殿(粉色)与修道院(黄色)。此时其外部被施工围挡遮拦,正在做外部维修。这个教堂由圣方济各会传教士于16世纪初在西班牙殖民时期建立,是当时南美传教、教育、医疗、文化传播的重要中心。后来在大地震中损毁,现存大教堂是1746年后重建。这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和摩尔式建筑,外部简洁而庄重,内部装饰豪华,以镀金木雕和壁画为特色,是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b>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b>,以其地下墓藏和一流的图书馆而闻名,是探索利马历史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b>圣多明戈修道院</b></p><p class="ql-block"><b> </b>1535 年,西班牙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把土地赐予多明我会(Orden de Predicadores, Dominicos)修士,修道院开始建造,是西班牙殖民统治初期重要的宗教建筑。从奠基到建成如今的规模,历经数百年,期间不断修缮、扩建,在秘鲁历史进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p><p class="ql-block"> 修道院融合多种建筑风格,外观是典型的西班牙殖民时期风格,庄重古朴,巨大石门和厚实墙壁,尽显沉稳坚固,站在门前,能感受到历史沧桑。</p> <p class="ql-block"> <b>奥桑贝拉之家</b></p> <p class="ql-block"> 自建成以来,利马经历了490年的沧桑岁月。殖民时期保留下来的大量古建筑,坚韧地矗立在秘鲁的大地,向世界各地的来客讲述这座城市的伟大变迁。被人熟知的可远不止“国家首都”的称号,秘鲁的精彩也绝不止于此,利马还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那里有别样的风景和独特体验。历史,文化,美食,美景样样精通的它将各路荣誉头衔拿到手软,是旅行目的地中名副其实的“五边形战士”。遗憾的是我们时间有限,今晚就要结束南美五国的行程,从利马经巴黎返回北京。</p> <p class="ql-block"> 利马✈巴黎:AF483 13FEB LIMCDG 2205 1630+1</p><p class="ql-block"> 巴黎✈北京:AF382 14FEB CDGPEK 2245 1655+1</p> <p class="ql-block"> <b>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 旅行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精彩。这次南美旅程,开创了我人生旅途诸多的第一。<b>1.最远飞行记录</b>:中国和南美州正好位于沿着地球面划半个周长,单次飞行大约在20000公里左右,总飞行6万公里以上,差不多绕地球一圈半。另外还有乘两次乘坐旅游大巴,一次游船(不包含当地旅游船)。<b>2.</b>到达南美洲的最南端的乌斯怀亚,<b>距离我国最遥远</b>(3万4千多里)<b>的地方</b>;<b>3.飞行次数最多</b>,飞过欧亚大陆,飞过大西洋,飞过南美内陆诸多城市,一共起落达17架次(外加一次小型飞机观景);<b>4.一次玩转南美5国</b>,第一次出门这么长时间,也是第一次走过这么多的国家;<b>5.南美之行,经历丰富</b>,一圈下来春夏秋冬,短袖、羽绒服都穿过。面对许多<b>考验,挑战与魅力并存</b>……</p><p class="ql-block"> “南美”,风光壮丽很“美”;“南美”,路途遥远很“难”;“南美”是旅行的天花板,一次看完那么多世界之最,“南美”的确值得!总之,一定要趁体力允许的时候去一趟距离最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这次已经去到南极的门户——乌斯怀亚,为什么不去南极?因为相对于南美游来讲,是适合跟团的。而团队包含南极的行程里南美内陆就没有足够深度。另外南极的看点过于单一,综合考虑旅行的时长以及身体的耐受力,也就从中做出取舍了。团队里有一对80后上海小夫妻,去年曾参团走了一趟南极,今年又来参加这个行程感觉非常尽兴。</p><p class="ql-block"> 一个团队17个人,25天时间天天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坐车,一起看景点,一起拍照,一起度过美好时光。从一开始的陌生,到最后的依依不舍。走过高原、湖泊与雨林,见过雪山、冰川和大海,无论是身还是心,一直游走在历史与现代的交替之间,信息量足够用半年或更长的时间去消化。</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美行,延续了我2023年西班牙,葡萄牙的探索之旅。因为那次去了解大航海时代,知道西班牙人最先登上美洲大陆,登上以后做了什么?不太清楚。这次,南美行,似乎就是为了找到答案的。</span></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感受颇多:开心、收获、感恩;惊奇、惊险、惊吓;犹如一部电视连续剧,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每天都有新的剧情……</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一并感谢和我一起走过的朋友,有你们的陪伴很温暖!</p>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