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广东来

蒲村人(利俊)

<p class="ql-block">“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出自《论语.学而》中的经典名句,道尽了千百年来志同道合朋友间相聚时的喜悦之情,欢迎之诚,热情之炽。</p><p class="ql-block">乙巳仲春,一个春风花草香的日子,我高中同窗徐微,驱车数千里,从“石峡文化”①发祥地和“马坝人②”故乡的粤北韶关,再次来到历史文化名城—遵义。正是名城好风景,繁花时节又逢君,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0日,与徐微在遵义留影。</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九月,我俩相识于余庆中学。他父母是国家干部,他是干部子弟城市娃;我则是农民儿子农村娃,按说是走不到一起的。虽条件悬殊,境遇迥异,但他却并没有因此而瞧不起我,反而主动与我交往,时常关照我,随着交往频繁,不久,我俩便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他时常送些从《人民画报》剪下来的画报纸这些稀罕物给我,我视若珍宝,常用来包书;他还经常邀我去他家里玩,在县防疫站上班的他妈妈都会拿些柑橘、糖果等在平常人家吃不到的东西招呼我吃。这在那个论身份讲地位的年代是极其少见和难能可贵的,也正是我俩能亲如兄弟几十年的根基所在。</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九年六月五日,还差一个月就要毕业了。我俩却因他父母要调回广东而面临分别。得知消息后,我俩久久地相对默然,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走之前我俩到县城唯一的照像馆,留下了离别前的珍贵合影。照片里的我俩,一胖一瘦,显得青涩而质朴,深遂而有神的双眼满含着些许不舍和无奈,紧紧依靠的身躯难掩不忍分别的缠绵……去到他家时,已见打好包的东西堆得满屋都是。临走前,我拿出一个写着我家庭地址的笔记本送给他,他则又送了我几张画报纸,并互相约定了今后的联系方式,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他送我的几张画报纸,我一直珍藏着没舍得用;直到工作后一次买了套《古文观止》,才从箱子里翻出来包了书,算是物尽其用了。</p> <p class="ql-block">1979年6月5日,与徐微于余庆留影。</p> <p class="ql-block">毕业后,我高考失利,回老家复读,他经常来信安慰我鼓励我,为我加油鼓劲;我亦通过努力,得以走出大山。他回广东后,先在铁路上班,继而到外国语学院进修,后又到工商管理系统工作直至退休。</p><p class="ql-block">一九九零年初,得知我即将结婚的消息后,他便事先来信告知因交通不便,不能当面道贺而表示歉意,随后寄来壹百元重礼以示祝贺(相当于我一个半月的工资),他这份深情厚意令我感动和惶恐,心想不知怎么才能还清他这份人情。</p><p class="ql-block">分别四十六年间,我们一直信守承诺,始终保持经常联系;他亦曾多次回贵州看望我,令我十分感动和难忘。</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三年夏,他来信说去云南旅游,返程时绕道贵州,约我见面。这是一别十四年后第一次见面,我欣喜若狂,一大早便带着老婆孩子坐最早那趟班车赶到遵义火车站,翘首以盼等待他的到来。看见他那一瞬间,我一边喊着他的名字,一边飞跑过去,紧紧抱着还未及放下包的他,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而视。那次他给儿子买了一支电动玩具枪,还给老婆买了一段布料作了件新衣,娘儿俩兴奋不已;我则送了他两小瓶土特产—茅台酒。逗留期间,我陪他逛了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山烈士陵园等,当晚住在公安处招待所;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餐,他便匆匆离去,别提当时心里有多失落和不舍。</p><p class="ql-block">二零一零年署假,高中同学毕业三十一周年,我俩再次相聚在母校。这是我俩自上次分别十七年后的又一次相见,也是他离开余庆三十一年后第一次重返故里。</p><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我陪他穿行在狭窄而又弯曲的小巷,沿着斑驳且长满荒草的夯筑土墙,寻找儿时住过的老屋以及嬉戏打闹的小院;他深情而又专注地看着熟悉的原县政府和武装部那两栋百年老屋,俯视着石坂院里那曾经打过水的古井,百感交集,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这里摸摸,那里瞅瞅,嘴里还不停讲述着他儿时在这里演绎的趣事,久久不忍离去。这让我想起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诗:“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让我些许惆怅涌心间。</p><p class="ql-block">二零一七年七月二十一日,我俩再次相聚于仁怀和遵义,接着我陪他去怀庄酒厂、茅台酒厂参观游览;然后到我保利家中逗留了两个小时,便留影匆忙别去。二零二三年夏,他第四次赴黔,趁同伴登娄山关,他抽空到我家玩了一个上午,来时又特意买了一台学习机,把俩孙子女高兴得手舞足蹈。应他提议仅请其吃了碗地道的遵义苟家羊肉粉,就执意回到酒店,让我愧疚难当。</p><p class="ql-block">他曾多次邀请我去广东玩,我也答应退休后一定带上老婆去看望他;但我却因诸多因素和带俩孙读书未能成行而多次爽约,深感无奈和遗憾。</p> <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21日,与徐微在保利家中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与他相识相交相知近五十年间,虽多次相聚,然都来去匆匆,每次“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而我却未尽地主之谊,不免使我“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好在“别后惟所思,天涯共明月”。我们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便利的交通,快捷的通讯,仿佛为我们插上了翅膀,让我俩“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p><p class="ql-block">名城一别两地秋,心随君去空悠悠。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定将带家人去往那期待已久的韶石山③,倾听舜帝“鼓琴作歌”④,畅游南华古寺⑤,拜谒马坝人遗址,吟诵张九龄诗歌⑥。到时再把酒话桑麻,围坐喝早茶。</p><p class="ql-block">注①即在韶关市曲江境内发现的距今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至春秋时期的文化遗址,史称“石峡文化。”</p><p class="ql-block">②即在韶关市曲江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p><p class="ql-block">③即舜帝“奏韶于山岳”之韶关之韶石山。</p><p class="ql-block">④相传舜帝南巡时曾在“苍梧之野”(即今韶关一带)鼓琴作歌,其乐名为《韶》,亦称“韶乐”。</p><p class="ql-block">⑤曲江境内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p><p class="ql-block">⑥唐朝名相,著名诗人张九龄故乡在曲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2日草成于保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