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国营粮店买粮

在水一方

<p class="ql-block">当年买粮</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们都能背诵那首脍炙人口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这简短的几个字,深刻说明了粮食生产对百姓生活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在改革开放之前,城镇居民依赖商品粮过日子。这些商品粮主要来源于农民和国营农场向国家交售的粮食。城镇中专门售卖粮食的商店被称为粮店。家家户户都在户口所在地附近的指定粮店购买定量供应的口粮。当年去粮店买粮,可以算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每个月至少要去粮店两次。记得当时白面每斤1角8分5,玉米面每斤1角1。白面每个月每人8斤,大米每个月每人2斤,豆油是每月每人2两。</p><p class="ql-block">记忆中,买粮的任务通常由母亲承担。她总是用肩膀把粮食背回家,而我则常常欢快地跟在她身旁,一会儿采摘路边的小花,一会儿追逐飞舞的蝴蝶,心中满是童趣。有一次,我和母亲刚出家门没走多远,只见马路边上坐着一位老奶奶正在发愁,她的粮食袋子破了一个大口子,玉米馇子撒了一地。于是我飞快地跑回家,拿来针线递给老奶奶,让她缝破了的粮食袋子。老奶奶直夸我是个好孩子,帮了她的忙。</p><p class="ql-block">待我长大些,上了初中,也开始承担起买粮的任务。每次出发前,我都会将装白面的袋子用力抖一抖,把抖出来的一二两白面小心翼翼地倒在小碗里。至于装玉米馇和高粱米的袋子,则无需如此操作。随后,我会用几段细麻绳将几个米袋子扎紧,夹在自行车后座上。我家距离大粮店最近,骑着那辆二八飞鸽牌自行车,不到一袋烟的工夫,便能抵达大粮店。当年的鲁北大粮店,就位于如今的步行街附近。</p><p class="ql-block">粮店是一排土砖结构的平房,门朝北开。平日里买粮的人不算太多,排一会儿队就能买到。然而,逢年过节时,粮店便人满为患。队伍排成长龙,那些在粮店外等候的人们,常常顶着刺骨的寒风,却依旧耐心地等待着。</p><p class="ql-block">终于轮到我了。窗口里坐着一位忙碌的服务人员,她负责收钱、写粮本和开票。我把钱递过去,她麻利地在粮本上写好记录,然后让我到旁边等着称粮装粮。粮站里靠墙码着一袋袋摞到屋顶的各种粮食,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谷物香气。中间摆放着一排木制的大柜子,每个柜子都有2米左右长,近1米宽1米高,分别装着不同种类的米面和豆类杂粮。</p><p class="ql-block">服务人员按照粮本上写好的种类和重量,用铁簸箕从柜子里铲出粮食,小心翼翼地放到秤盘上称好,再通过一个白铁皮制作的大漏斗倒进买粮人带来的袋子里。随着“哗”的一声,粮食落入口袋,激起一阵细小的粉尘,直钻入人的鼻孔。我忍不住屏住呼吸,生怕吸入这些微小的颗粒。</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家粮食本上每个人每月定量都是28斤粮食。然而,每到月末的那几天,米袋子常常空空如也。究其原因,家里农村的亲戚较多,他们来鲁北镇购物办事时,常到我家吃午饭,有时甚至住上几天。记得一个星期日,住在乌牧场七队的三叔家的邻居季老二(我三叔就这么称呼他,我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到鲁北镇办事,中午到我家吃饭。正赶上我们包饺子,他一个人竟然吃了一盆饺子。那天中午,我们全家人都没吃饱。还有一年,要过中秋节了,豁牙山的四婶到我家,向母亲要一些白面。母亲忙于上班,便将粮食本交给四婶,让她自行去粮店购买。不曾想,四婶不仅买走了白面,还买走了粮食本上那个月仅有的一斤豆油。月末,家中粮食所剩无几,母亲无奈之下,只能用大锅煮土豆让我们充饥。后来,我们实在难以下咽,父亲便去大拐角的人民饭店买了几个发面饼,那发面饼在我们口中竟也吃得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当年,能在粮店工作,是令人羡慕的。他们守着满屋的粮食,仿佛掌握了生活的命脉。买粮不用去排队,而且还可以买到质量好一些的米面。那一份安稳与充实,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呀。</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后期,国营粮店还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那时候我刚结婚,来到霍林河生活。买粮食得去拖修那边的粮店。一次我和爱人各自骑着一辆自行车,从两万平交通局的宿舍出发,一路骑行大约四十分钟才到拖修。到了粮店,偏偏赶上中午休息,粮店要等到下午两点才开门。我们俩都已饥肠辘辘,就在粮店附近找了一家小饭店,我要了两碗面条,可爱人竟然还点了一盘熘肝尖和一瓶啤酒。我小声对他说,这熘肝尖咱们别要了,行么?他却笑着说,出门在外,别太抠门了。我只好不再作声。那顿饭,花了八块多,我暗暗心疼。当时我每月工资才几十元钱,一顿饭就造了八块多,怎么能不心疼?这是好几天的生活费呢。</p><p class="ql-block">下午粮店开门后,我们买好粮食,正准备骑车载着粮食回家,恰好遇到一个熟人开着四轮车也要去两万平。于是,我坐上了四轮车,把自行车和买的粮食也放在了四轮车上。四轮车一路把我送回了家。晚上睡觉脱衣服时,我才发现新做的裤子被四轮车的护栏磨出了一个洞,于是又开始心疼起来,差点没掉眼泪。</p><p class="ql-block">买粮的日子,虽然有些辛苦,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充满着人间烟火的味道。那些年月,粮店承载着人们的温饱与希望,而每一次买粮的经历,都成为记忆长河中不可磨灭的片段。</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