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日的阳光斜斜地洒进教室,为黑板上的古诗镀上一层温柔的光晕。在这样的氛围里,我带着孩子们走进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绝句》的诗意世界,那些灵动的课堂瞬间,如春日繁花般悄然绽放,缀满了记忆的枝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b>一、绘诗入境,妙笔生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板书是课堂的一幅画。我用粉笔在黑板上轻轻勾勒,西湖的荷叶如撑开的绿伞层层叠叠,粉白的荷花点缀其间,旁边工整地写着诗句。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仿佛真的看见了六月西湖的盛景。这图文并茂的板书,像一把钥匙,轻轻开启了他们通往古诗意境的大门,让抽象的文字化作眼前鲜活的画面。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请孩子们描述六月西湖的美景时,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老师,荷叶像碧绿的大玉盘,把西湖都铺满啦!”“荷花像害羞的小姑娘,在风里轻轻摇晃,美极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里,满是对美的感知与表达。那些生动的比喻、细腻的描绘,让我惊喜地发现,原来他们心中藏着如此丰富的诗意世界,而古诗正是唤醒这份诗意的魔法。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思辨启智,诗韵留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映日荷花别样红,能不能改成映月荷花别样红呢?”这个问题一抛出,教室里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讨论声。孩子们歪着脑袋,眼神里满是思索。有的说:“太阳下的荷花是热烈的,月光下的荷花太冷清啦!”有的反驳:“可是月光下的荷花会有不一样的美呀!”看着他们认真辩论的模样,我知道,思维的火花已经被点燃。这样的讨论,不仅让他们学会品味诗歌的用词之妙,更让他们敢于突破常规,大胆想象。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品味“接天”“无穷碧”“映日”“别样红”这些词语时,孩子们仿佛化身成了小诗人。他们用稚嫩的语言描绘着自己心中的画面:“‘接天’就是荷叶多得看不到边,一直连到天上!”“‘别样红’的荷花就像天边的晚霞,特别耀眼!”这些充满童趣的解读,让我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正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三、韵律寻美,童心飞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身进入《绝句》的课堂,对仗的韵律之美如潺潺溪流,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师生对读间,“两个”与“一行”,“千秋雪”与“万里船”,在朗朗书声中碰撞出奇妙的韵律。孩子们的眼睛亮晶晶的,他们发现了诗歌中隐藏的对称之美,脸上洋溢着发现宝藏般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我仿佛听见黄鹂在唱歌!”“白鹭飞得好高好高,像在跳舞!”当我们一起想象诗歌的画面时,孩子们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感受。翠绿的柳、雪白的鹭、湛蓝的天,这些明艳的色彩在他们的描述中鲜活起来,孩子们感受到古诗“有声有色”的特点。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动静结合的奥秘,也在孩子们的讨论中渐渐明晰。黄鹂的欢鸣、白鹭的飞翔是灵动的,而窗中的积雪、门前的船只则是静谧的。“原来动和静放在一起,诗就更有趣啦!”有个孩子恍然大悟地说。这一刻,我知道,他们不仅读懂了诗歌,更触摸到了文学创作的精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诗心萌动,创意绽放</b>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让我难忘的是那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延伸。我请孩子们望向窗外,即兴创作诗句。教室里安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此起彼伏的灵感:“窗含长沙万里绿”“窗含高楼平地起”“窗含绿树映红花”。孩子们的创意如泉涌,每一句诗都是他们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观察与感悟。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出教室,温柔的阳光洒在走廊上。回首这堂古诗课,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与美的邂逅、与思维的对话。那些在诗韵中流淌的时光,那些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都在诉说着语文课堂的无限可能。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带着孩子们在语文的天地里漫步,采撷更多的诗意与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