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阅读了与弗洛伊德并驾齐驱的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这本书写于一百多年前,但现在读起来还是挺受启发。作者把群体比作会思考的浪潮,用生动的比喻让我们明白,当人们聚集成群时,常常会做出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告诉我们,当个人汇入群体时就像雪花落进雪地,再难分辨原本的样子。勒庞说,独处时有自己想法的人,一旦加入群体就容易变得爱跟风、不会独立思考。当个体智商在群体中趋于平均时,本能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力量,既催生改变历史进程的文明跃升,也酿造过无数令人战栗的群体灾难。</p><p class="ql-block"> 他在群体的普遍特征和群体思维中说:“经研究发现,一个心理群体所表现出来的最令人吃惊的特征如下: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有很多,但不管是谁,不管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选择,智力水平以及性格特点是相同还是完全不同,但有一个事实是他们变成了一个群体,相应地就会产生一种集体心理,这种集体心理使得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行为变得,同自己单独一个人时有很大的不同。</p><p class="ql-block"> 虽然人在智力上是有很大的差异,但在本能和情感方面是很相似的。在宗教道德,政治,爱恨情仇这些属于情感领域的每件事情上,就连最杰出的能人异士也无法做到比凡夫俗子高明多少。</p><p class="ql-block"> 从智力上说,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与他的车夫相比,可能有天壤之别,而性格差异却几乎无异。</p><p class="ql-block"> 一个群体在一般的情况下,只有很普通的品质。群体中可以累加的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比如中国广场舞现象就提供了绝佳的样本:亲眼目睹大学教授及曾经自我感觉良好的领导干部与退休工人,家居妇女在群体律动中达成行为同频,此时所谓的智商与曾经的个人想法都被大妈们同化了,每天与大妈们进行着无意识的舞蹈。</p><p class="ql-block"> 此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这个群体里,个人的智力被削弱了,个性也随之消磨,原本多样化的特征被同质化,无意识的性格特点占据了上风,底层智慧征服了高知个体。</span></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勒庞所说的"群体无意识论"。</p><p class="ql-block">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这本书,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勒庞在书中探讨了群体心理的各种现象,虽然有些观点可能有点偏激,但确实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首先,勒庞提到,尽管人们在智力上有很大差异,但在直觉、情感和感受上却非常相似。无论是宗教、政治、道德还是爱情和同情心,最聪明的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并不大。</p><p class="ql-block"> 勒庞认为,教育既不会让一个人变得更加有道德,也不会让他变得更快乐;它既不会改变人的本能,也不会改变人与生俱来的激情。有时候,教育甚至是有害的,只需要一些不良因素的诱导就会发生不良后果。</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乌合之众》这本书它确实让我们对群体心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无论是教育、名望还是种族气质,这些因素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判断。</p><p class="ql-block"> 勒庞的理论犹如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保持个体理性的微光,不被群体心理所左右,是对抗群体无意识侵蚀的最后堡垒。</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