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百年圆明,历经沧桑,承载风华,如今再度起航。150余载营建,圆明园成为大型皇家宫苑、造园艺术典范。其地域广袤、技艺卓绝、建筑精妙、收藏丰富、底蕴深厚,享誉世界。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瑰宝,它彰显中西文化互鉴成就,见证朝代兴衰。不仅传递着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更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曾经烈火焚园的震撼与伤痛,深深刻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从未忘却。</p> <p class="ql-block"> 圆明园遗址公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因此也被称为“圆明三园”,整个圆明园区占地3.5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等六代帝王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残存建筑再遭彻底毁坏。</p> <p class="ql-block"> 福海于圆明园水系中举足轻重,载着游客的游船正沿着河道,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悠然驶向西洋楼景区。</p> <p class="ql-block"> 一对鸳鸯轻快划动双蹼,从湖心悠游至岸边,带着好奇与期待向游客讨食。它们不知,这片如今宁静之地,数百年前曾遭强盗烧杀抢掠,留下满目疮痍与无尽伤痛。</p> <p class="ql-block"> 西洋楼遗址区。乾隆十二年(1747)始建,乾隆二十四年(1759)基本建成。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五竹亭、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西洋楼是一处以喷泉为主要特色的欧式园林,其建筑形式为"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同时汲取中式园林的元素。西洋楼由西方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法国人蒋友仁和王致诚、捷克人艾启蒙等设计和指导,中国匠师建造。西洋楼是中国大规模仿建欧式园林和建筑的一次成功尝试,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谐奇趣:是西洋楼中最早建成的建筑,位于长春园西北角。正楼上下两层,楼前有巨大海棠式喷水池,池中有翻尾大石鱼,鱼嘴喷水达五丈余,环池有铜雁、铜羊等向池中喷水。池外东西还有小形喷水池。楼顶为庑殿式,盖紫圆光琉璃瓦。楼西北方建有蓄水楼,为喷泉提供水源。</p> <p class="ql-block"> 海晏堂:是西洋楼中最大的建筑,坐东朝西。正前方是一座大型喷水池,池正中有蛤蜊、轮转水法和二鱼喷水等景观。池两边八字形排列着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青铜坐像,按十二时辰轮流从口中喷水,正午时则同时喷水。后楼上东西有蓄水楼,中间为蓄水池,可容水七千六百五十立方尺。</p> <p class="ql-block"> 这张图片呈现的是珠海圆明新园中精心复原的海晏堂建筑。它再现了昔日圆明园海晏堂的独特风貌,让人们得以一窥这座经典建筑的绝代风华。</p> <p class="ql-block"> 大水法:位于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会处,是园内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大水法是以石龛式建筑为背景的喷泉群,椭圆形菊花式喷水池内有“猎狗逐鹿”喷泉,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十三级喷水塔,一齐开放时蔚为壮观。下边有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p> <p class="ql-block">观水法:位于远瀛观南端,是乾隆帝观看喷水景色之地。包括放置皇帝宝座的台基和宝座后的石雕屏风及两侧的巴洛克式石门等,整体建筑风格呈现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装饰精美,雕刻细腻。</p> <p class="ql-block">复原观水法建筑。</p> <p class="ql-block"> 黄花阵是圆明园西洋楼景区中保存相对较好的一组建筑,为仿建的欧式迷宫。其由一道道繁复多变的雕花砖墙巧妙构成。昔日,皇帝常让太监们在这曲折的阵内玩捉迷藏,自己则安坐于阵中高台圆基的八方西式亭上,饶有兴致地观赏。</p> <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英法联军的铁蹄踏入圆明园,紧接着八国联军亦趁火打劫,他们贪婪的掠夺、残暴的破坏,无情地将圆明园这颗建筑艺术史上璀璨无比的明珠摧毁。这座凝聚着无数能工巧匠心血、集精湛技艺与深厚文化底蕴于一身的皇家园林,在侵略者的暴行下沦为一片废墟。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曾以正义之笔,对这些野蛮行径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与强烈的谴责,痛斥他们的贪婪与残暴,让世人看清了侵略者的丑恶嘴脸。</p> <p class="ql-block"> 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作为享誉世界的经典著作《悲惨世界》与《巴黎圣母院》的创作者,其笔触曾深情描绘人性的美好,也犀利地揭露着社会的黑暗。当面对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这一人类文明瑰宝的野蛮破坏时,他的内心被无比的愤慨所填满。在写给朋友的信中,雨果以正义之辞,表达了对侵略者暴行的强烈谴责 。“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就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打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衣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的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唱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p><p class="ql-block">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维克多.雨果</p> <p class="ql-block"> 在圆明园西洋楼景区内,坐落着一座颇具意义的圆明园展览馆。馆内以丰富的图文资料和珍贵实物,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圆明园辉煌而又沧桑的历史变迁。并且,馆中还精心展出了近年来在圆明园遗址区域发掘出的诸多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 曾经惨遭大火肆虐的西洋楼,那些木质柱子虽顽强残存,却早已面目全非。烧焦的痕迹密密麻麻,层层叠叠,镌刻下的痛苦纹路,深深烙印在柱身之上,诉说着往昔那场劫难的惨烈。</p> <p class="ql-block"> 在遗址发掘中重见天日的石鱼,其雕刻工艺精湛绝伦,形态逼真仿若即将摆尾畅游。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历经岁月洗礼,这石鱼嘴上依然能够喷涌出潺潺水流,丝丝水线仿若灵动的音符,在空气中跳跃,诉说着曾经园林中那无尽的雅趣与生机,也向世人展现着古代工匠们超凡的智慧与巧思。</p> <p class="ql-block"> 在众多古建筑环绕的石桥之下的河底,考古人员发掘出了一块石刻,上面镌刻着乾隆皇帝的题词——“虹桥”二字。</p> <p class="ql-block"> “弱国无外交”,这是历史的铁律。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毫无话语权。列强们肆意妄为,中国却只能任人宰割。圆明园的毁灭,正是这种弱国地位的惨痛见证。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的中国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国。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汲取教训,奋发图强。站在圆明园的遗址上,我们更应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能真正挺直腰杆,不再重蹈覆辙。</p> <p class="ql-block">本文中部分精彩的文字内容与珍贵的图片素材,分别来源于圆明园的展板介绍以及圆明园展览馆内展出文物的相关说明。在此,对这些宝贵资料的来源致以诚挚的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