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懂自然知地理,做合格大荔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文/王小民</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荔,是一块自然资源丰富的县域,土地、水、物产和生物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大荔县志》(1994版)“自然地理”篇,继承发扬了《禹贡》《山海经》等自然地理名著的系统性、科学性特征,立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加强环境保护、推广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入手,整合地域资源讲好大荔故事,为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科学家形象地将自然地理比作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创造财富的大舞台,千百年来,从地质、地貌到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以及自然灾害,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复杂且动态变化,有发生,有发展,有精彩演绎,更有永续延展的真理。研学《大荔县志》(1994版)“自然地理”篇的内容,大手笔里的精益求精,小细节中的点滴考量,很必要且很重要。</p> <p class="ql-block"> 1,(P69)提到:“晚元古代青白口纪(距今约8亿~10亿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元古代,又称原古宙、原生代,是地质年代的第二个代。元古代分为始元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此处的“晚元古代”应为“新元古代”。</p><p class="ql-block"> 2,(P78)提到:洛南沙苑“县南洛、渭之间……以其处宜牧,置沙苑监。”《大事记里说“大”事》一文已经指出,其摘抄唐《元和郡县志》内容有误。原文是“今以其处宜六畜,置沙苑监”,引用时少了关键的“今”字。“今”,指唐代。一字之差,将沙苑监设立的时间提早了86年。此处的“以其处宜牧,置沙苑监”应删除。</p><p class="ql-block"> 3,(P90)提到:黄河“北自龙门湍流南下……汉武帝时能在河东引河水灌弃堧地五千顷……”。文意引自《史记·河渠书》,讲的是汉武帝采纳河东太守番系的建议,修渠引汾水和黄河水灌溉皮氏、汾阴、蒲坂一带,将五千余顷河边荒地变为水浇地。河边的空地称“堧”(ruán),所以此处的“弃堧地”应为“堧弃地”。</p><p class="ql-block"> 4,(P94)提到:泉水“太奇泉、蔡庄泉、相底泉、双泉、西庄泉,古名南五泉。”首先,双泉指的是两眼泉水而不是一眼泉水;其次,依文所提,已不是五泉而是六泉。再次,依《通典》《元和郡县志》所载,“五泉”应是:太奇泉、蔡庄泉、相底泉、苦泉(双泉之一)、西庄泉。</p><p class="ql-block"> 5,(P95)提到:“金水泉,位于金水沟内,因有五股泉水合流,古名洽水。”关于金水沟是否古洽水目下仍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金水沟古名郃水,而不是洽水。洽水的遗址在今洽川镇莘里村,两地距离相差加上地形地貌,应不是同一条河流。这一页接下提到:“东汉永丰年间,洽水绝后复流……”。史实,“两汉”四百多年从没有“永丰”的年号,若是东汉年号应为“永平”。</p><p class="ql-block"> 6,(P95)提到:“九龙泉……据《寰宇记》载,泉有九穴,同流一注,因名九龙,其流钟而为池,名九龙池。广袤五顷。”其一,《寰宇记》的记载是这样的:“九龙泉,在县东南八里。有九穴,同为一注,因名九龙。”其二,“钟而为池,名九龙池,广袤五顷……”为《陕西资政录》所载。其三,两者皆见于《同州府志》。</p><p class="ql-block"> 7,(P100)提到:植被“隋、唐时期,沙苑‘丰草青青冬不死’。”(P103)提到:动物“唐代,‘苑中(牛字旁一个来字)牝三千匹’”。此二句,皆摘自杜甫《沙苑行》,只是引用有误,前一句应为:丰草青青“寒”不死;后一句应为:苑中“騋”牝三千匹。</p><p class="ql-block"> 8,(P107)提到: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半夜,黄河水漫城楼,伤人无数。”大荔“三县合一”,此处应明确对象。根据地理位置,黄河水漫的应是朝邑县城。</p><p class="ql-block"> 9,(P117)提到:清“光绪十年十一月三十日(1884年1月15日),大荔夜半地震……”。农历公历对照,清光绪十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应是公历1885年1月15日。</p><p class="ql-block"> 10,(P118)提到:“县气象局,不特发布当日天气预报,而且还发布中期、长期天气预报。”此处,“不特”疑为“不仅”。文言文和白话文混用是志书大忌,一个“不特”,文白夹杂,容易迷糊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自然地理是一门基础学科,称之“一切科学之母”恰如其分。家乡的自然地理,极具丰富性、综合性、趣味性、实用性,多看多学多思考,有条件的话再做一番积极探究,必然会增长精神智慧、累积思想财富,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点燃家国情怀和故土情结,唤起大荔人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责任与担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