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24日周四下午,睢阳中学英语组在405室开展“悦读·赋能·共成长”读书分享活动。全体英语教师与刘君副校长齐聚一堂,围绕教育、成长、哲学等主题,分享经典著作的阅读感悟,在思维碰撞中探寻教育智慧。</p> <p class="ql-block">一、活动开场:以书为媒,开启思想之旅</p><p class="ql-block"> 下午2:00,教研组长卞老师主持活动并点明主旨:“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修课,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教育理念与人生思考共振。”刘君副校长宣布读书分享会开幕并全程参与。</p> <p class="ql-block">二、多元分享:从教育实践到心灵成长</p><p class="ql-block">(一)教育温度:看见学生的独特光芒</p><p class="ql-block"> 卞古如老师分享《窗边的小豆豆》时,以书中“巴学园”的教育模式为切入点,谈及“教育的本质是倾听与接纳”。她结合自身教学经历,讲述曾用“写心情日记”的方式,帮助内向学生打开心扉,最终让其主动参与课堂对话的故事。她感慨:“每个‘小豆豆’都需要被温柔守护,教师的耐心就是最好的教育魔法。”</p><p class="ql-block"> 魏凯文老师分享《正面管教》的实践思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不是简单的命令与惩罚。书中倡导的“和善而坚定”理念,教会我们在尊重孩子的同时设立规则,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自我反思。通过积极鼓励与家庭会议等方式,让亲子沟通更有效。这本书颠覆了传统教育观念,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教育是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和能力,助力其成为自信、自律的人。</p><p class="ql-block">(二)成长力量:突破局限的自我觉醒</p><p class="ql-block"> 刘琰琰老师以《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为引,探讨“教育如何重塑人生”。书中主人公通过学习挣脱原生家庭束缚的经历,让她联想到部分学生因家庭环境对学习缺乏信心的现状。她建议:“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看见更大世界的‘窗口’,用榜样力量点燃他们的内在驱动力。”</p><p class="ql-block"> 王梦静老师分享《被讨厌的勇气》时,结合阿德勒心理学提出“课题分离”理念。她坦言,曾因过度介入学生矛盾而倍感疲惫,书中“分清谁的课题”的观点让她豁然开朗。“当我们学会信任学生的判断力,他们反而能在试错中学会责任与成长。”她的反思引发了关于教师角色定位的讨论。</p> <p class="ql-block">(三)思维拓展:从知识传授到哲学启蒙</p><p class="ql-block"> 李圆圆老师解读魏智渊老师的《高手教师》时,以深刻的教育洞察和鲜活的教学案例,揭示了优秀教师的成长路径。书中强调,真正的教育者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思维的点燃者和人格的塑造者。作者提出"高手教师"需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在理性与感性间找到平衡。阅读后深感教育不仅是职业,更是一场需要智慧、耐心与激情的修行,启发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与教师的使命。她独特而有深度的教育洞察力赢得大家阵阵掌声。</p><p class="ql-block"> 孙颖颖老师带来的《苏菲的世界》像一把钥匙,轻轻叩开哲学之门。《苏菲的世界》以少女苏菲的视角,将哲学知识编织成奇幻故事。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思潮,哲学不再晦涩,而是充满趣味与思考。它带领读者叩问生命、宇宙与自我,启发大家以全新视角探索世界,感受哲学的魅力与力量,也让大家意识到保持好奇心和思考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三、互动研讨:碰撞智慧,共寻教育答案</p><p class="ql-block"> 分享结束后,教师们围绕“如何平衡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师自我成长的路径”展开热烈讨论。资深教师李老师建议:“将书中理念转化为‘微行动’,如每周留10分钟让学生分享读书感悟”;年轻教师王梦静老师则提出“建立阅读打卡群,用同伴监督提升阅读效率”。刘君副校长参与讨论时指出:“阅读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希望大家把书中的‘光’照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会思考的学习者’。”</p> <p class="ql-block">四、活动总结:以读促教,奔赴成长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此次读书分享会不仅是一场思想盛宴,更是一次教育初心的重温。睢阳中学英语组将以书为帆,让阅读成为教学创新的动力源,在“育人”与“育己”的双向奔赴中,书写更富温度的教育篇章。</p><p class="ql-block">撰稿:睢阳中学英语组</p><p class="ql-block">编辑:崔爱霞</p><p class="ql-block">审核:刘孟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