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重走红军长征路”摄影采风(4月24日)第十六站——井冈山 革命圣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 星星之火</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 可以燎原</i></b></p> <p class="ql-block"> “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哎,八角楼的灯光哎照四方……”《八角楼的灯光》那熟悉的旋律,传颂着一个美丽的地方——茅坪。</p> <p class="ql-block"> 这个季节的茅坪,绿树成荫百花齐放,惟雨莽莽云雾缭绕,行走在这里,充吸着清晰的空气,感受着雾里看花的意趣,沁心惬意,温润尔雅,极目远舒。</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斗争初期,曾是湘赣边界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是革命旧址相当集中的地方,有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人的旧居和众多旧址。</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曾经在这里居住和办公,并在一根灯芯下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两篇光辉著作。</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名不见经传。1927年10月,毛泽东引兵井冈,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从此,井冈山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 《西江月·井冈山》是毛泽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诗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p><p class="ql-block">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