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盂城驿

清峰

<p class="ql-block">图片/原创</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3日</p><p class="ql-block"> 盂城驿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位于高邮市南门处。盂城驿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盂城,高邮的别称,取宋代高邮籍词人秦少游“吾乡如覆盂,地处扬楚脊”诗匀而名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盂城驿沿大运河而建,交通便利,为明清北京、南京之间重要驿站。公元前223年,秦嬴政在此筑高台、设邮亭,故名高邮。盂城驿就是负责驿站的官员和办公人员驻地。</p> <p class="ql-block">  随着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盂城驿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15年高邮盂城驿正式获批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盂城驿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驿站之一。</p> <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中间,耸立着高邮景之一“镇国寺塔”,其为唐代所建,因在城西南角,又称西塔。</p> <p class="ql-block">  驻节堂是整个盂城驿保存原状最好的一进房子,明代遗存,盂城驿的精华之所在。厅、梁、瓦、柱都完全保持了当年的风格,两侧寝室,供过往的官员因公务出差下榻所用。</p> <p class="ql-block">日晷:本意是指太阳的影子,现指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看金属棒阳光照射下产生的阴影位置就可知道时间。</p> <p class="ql-block">  碓臼,是农耕时代我国舂劳动人民一种常用的生活用品。它分碓窝碓锥两部分。碓窝是一块大青石中间由石匠雕凿出的一个圆窝,碓锥是由一坨长形青石所制,比窝小一圈,为的是舂东西时不碰手。碓窝凿有若干斜凹槽,碓锥凿有若干斜凸槽,以便提高功效。</p> <p class="ql-block">  马神庙,古代祭祀马神的地方。古代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非常崇敬神,希望能得到神的保佑。古代驿站以马为业,驿马常年在外奔驰,江湖上的风险,社会的动乱,使得驿者只能借助于神的力量,保护驿站人马平安。</p> <p class="ql-block">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驿站是古代官办飞报军情,递送仪客、运输军需的机构。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邮驿,称之“国之血脉”。</p> <p class="ql-block">  古时战场上的士兵听到第一声鼓响,就要鼓起勇气冲锋陷阵了,听到鼓声不前进的士兵会处死。</p><p class="ql-block">鼓声含义</p><p class="ql-block">一声鼓:冲锋陷阵</p><p class="ql-block">二声鼓:敌军溃败乘胜追击</p><p class="ql-block">三声鼓:一鼓作气将敌军打败</p><p class="ql-block">四声鼓:大事发生或四鼓造饭</p><p class="ql-block">五声鼓:大事发生或五鼓行军训练结束</p> <p class="ql-block">  古驿站始建于明朝,是古代邮驿制度的重要见证。这里有古色古香的建筑、驿站遗址等,能让你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p> <p class="ql-block">“钟鼓更楼传岁月,邮亭车马递人生。”</p><p class="ql-block">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盂城驿的历史变迁。钟鼓更楼见证了岁月的流转,而邮亭马车则传递着人生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鼓楼上俯瞰盂城驿与京杭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  在盂城驿东侧,还建有中国集邮家博物馆。这是中国唯一一个以集邮家为主题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秦邮亭,据《高邮州志》记载,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在此处“筑高台、置邮亭”,故地名高邮。1997年,高邮市政府在盂城驿旁的运河大堤上重建秦邮亭。</p> <p class="ql-block">南门大街,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街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街道两旁有各种传统店铺、小吃摊等,可以体验到高邮的传统民俗和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为保塔运河改道,该塔处在拓宽范围内,为保护这一珍贵文物,周恩来总理在审批方案时特批:让道保塔。留下了河心岛上的古塔。使古塔成为了大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邮驿制度,是我们祖国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反过来,又推动了历史文明的发展。</p>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