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锦溪古镇位于江苏昆山,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境内湖荡密布,河巷纵横。南有五保湖,淀山湖,西北有陈湖。古镇的内河道长达6公里,形成了河湖相通、泽浸环镇、街巷依水,桥巷相连的典型江南水乡风貌 。古镇现存26座古桥,大都为明清建筑物,桥上碑记、挂联、花纺镌刻精细,形成水乡特有的“桥文化” 。古镇传统建筑以明、清、民国初为主,具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以民居民宅、四合院为主,以及水墙门、吊脚楼、落水廊棚、桥楼廊坊等独特的河街集市建筑,古建筑群面积占镇区民宅86%以上 ,素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古镇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 古莲桥始建于宋代(1163年 )。桥梁类型为廊桥,桥身由青石砌成。古莲桥是位于锦溪古镇中心、五保湖中央的标志性桥梁,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精美的设计。全长168米,总宽10米 。桥身由青石砌成,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莲花图案,寓意着古镇人民纯洁高雅的品质 。桥的设计结合了传统与现代,桥上雕琢着飞檐翘角的亭子和长廊 。古莲桥已有千年历史 ,其名字来源于附近的莲池禅院。相传宋孝宗因为陈妃爱莲,命人在桥边种了很多莲,因此桥被称为古莲桥,而旁边的禅院则称为莲池禅院 。古莲桥不仅是一座桥梁,还连接了莲池禅院和陈妃水冢,见证了锦溪古镇的变迁和发展 。</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1945年,时任上海南洋学院教授的陈子彝和时任上海中国实业银行文书的朱庆曾回到家乡陈墓,把名存实亡的红木桥进行重建,并更名为“槃亭桥”。而现在看到的是2000年重建的一座仿古石桥 。古莲桥的设计结合了传统与现代,桥上雕琢着飞檐翘角的亭子和长廊。古莲桥采用了世界上独特的立体多层设计,寓意三层莲花盛开,接近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桥身采用了斜拉桥技术,由数千根不锈钢缆绳拉紧支撑,让整座桥拥有了强大的承载力 。</p> <p class="ql-block">古莲桥不仅是锦溪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观赏五保湖和古镇全貌的最佳位置之一。桥上远眺可以看到五保湖的壮观风光 。</p> <p class="ql-block">古莲桥因其独特而精美的设计,被誉为江苏新四大名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莲池禅院位于锦溪镇南首五保湖畔,始建于南宋,占地面积5111㎡,建筑总面积1400㎡。这里是文人逸士聚首饱览水乡美景、切磋诗文的地方 。</p> <p class="ql-block">宋代陈妃水冢</p> <p class="ql-block">陈妃水冢位于锦溪镇南五保湖中,是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携眷南迁临安途中陈妃病殁后水葬之处。1992年重修,1997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十眼桥</p> <p class="ql-block">十眼桥桥长:52米桥宽:2.8米桥高:3米,主孔跨度:3.5米,桥墩:九墩十孔,采用条石整齐叠砌,结构坚固 。十眼桥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重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后又几经修缮 。据传,十眼桥是宋太子赵玮为纪念陈妃客死锦溪而建造,象征着对死者的思念和缅怀 。</p><p class="ql-block"> 十眼桥由一孔较高的平板与九孔低平板桥连接而成,造型古朴别致,桥身用花岗岩砌成,结实坚固 。大桥孔便于行舟,小桥孔利于泄水,远远望去犹如长龙卧波,又形似彩带,故有“小宝带桥”之美誉 。 十眼桥不仅是一座实用的桥梁,更是锦溪古镇文化的重要象征。它与附近的古莲池、文星阁、陈妃水冢等景点连成一体,构成了完整的古莲景区 。十眼桥不仅是锦溪古镇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江南水乡桥梁文化的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十眼桥由一孔较高的平板与九孔低平板桥连接而成,造型古朴别致,桥身用花岗岩砌成,结实坚固 。大桥孔便于行舟,小桥孔利于泄水,远远望去犹如长龙卧波,又形似彩带,故有“小宝带桥”之美誉 。 </p> <p class="ql-block">十眼桥不仅是一座实用的桥梁,更是锦溪古镇文化的重要象征。它与附近的古莲池、文星阁、陈妃水冢等景点连成一体,构成了完整的古莲景区 。十眼桥不仅是锦溪古镇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江南水乡桥梁文化的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谢谢关注!</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于江苏昆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