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学作品的牡丹是有所指的,是人思维逻辑的指向,一个单纯炫技的拍照是无任何意义的。</p> <p class="ql-block">去年拍牡丹时,偶然看到风中飘飘欲仙的牡丹,顿觉应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看牡丹,所以开始拍起了视频,一张照片一段视频,为了寻找相关意境,查了一下风中牡丹唐诗,无解,只有一首洛阳靖康之难南度诗人陈舆義(字简斋)的《牡丹》诗,这是唯一一首以胜景写悲景,而使悲景情更悲的抒情牡丹诗。</p><p class="ql-block">爱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安史之乱导致了中国历史拐点,靖康之乱是洛阳彻底退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中心地位的时点,从此,洛阳没落成了一个县级行政单位。</p><p class="ql-block">陈与义怀念洛阳的诗辞作品不少,然而唯独这首最富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p><p class="ql-block">不同花期的牡丹呈现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文学家笔下的牡丹多是国色天香之类的描述,像陈与义《牡丹》诗,那样的家国情怀,几乎只此一例,爱国是永恒的主题,从屈原到陈与义,无不如此。现有的陈作品中思念家乡的诗辞中以龙门为题材5首,杏花一首和牡丹一首,尤以牡丹和杏花为最,艺术水准最高的是杏花辞,但最感人的还是牡丹诗。</p><p class="ql-block">一自胡人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