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145):《叶生》

田喜兴

<p class="ql-block"> 蒲松龄聊斋故事《叶生》</p><p class="ql-block"> 淮南县的叶秀才,学识超凡,得到了丁知县的赏识,留他在官府读书。但科考举人时却不中,叶生觉得愧对丁县令,回到家里一病不起。丁县令被免职后,写信请他一起回京城,叶生把自己的全部学问传授给县令的儿子再昌,后来再昌考中进士,叶生也考中举人。叶生衣锦还乡时,才知道自己已经去世多年,遂褪去衣冠,魂归灵柩。</p> <p class="ql-block">根据《聊斋志异》改编</p> <p class="ql-block">1,河南淮阳有个姓叶的秀才,文章和诗赋无人能及,可是在考举人时,却屡试不中。淮阳县丁县令看到他的文章,觉得此人非同寻常,便召见他,并留他在官府里读书,还时不时地拿出钱粮,照顾他的家庭。</p> <p class="ql-block">2,第二年,叶生又去参加乡试,丁县令对他寄予厚望。考试结束后,丁县令看了他考试中写得文章,十分满意。没想到张榜时叶生却名落孙山,他感觉很对不起丁县令,神态憔悴,经常发呆。</p> <p class="ql-block">3,丁县令听说后,不住地安慰他,并约定等他任期满后,带他一起去京城。叶生非常感激,从县衙搬回家,从此便闭门不出。不久,叶生生病了,丁县令不断派人去问候。叶生吃了很多药,都却没有好转。</p> <p class="ql-block">4,丁县令因为得罪了上级而被免职,准备离开时给叶生写信,请他一起回京城。叶生拿着信哭泣,告诉送信的人说:“我的病很重,不能马上好,请县令先走吧 ”。</p> <p class="ql-block">5,送信的人回去禀报了丁县令,县令爱惜人才,不忍离开,仍然等待着叶生。过了几天,门卫突然通报叶生来了,丁县令大喜,亲自迎接他。叶生说:“因为我的病,让先生久等了,现在终于可以跟随在你的身边了”</p> <p class="ql-block">6,回到京城,丁县令让儿子再昌拜叶生为师,日夜与他相伴。过了一年,再昌便能写出很好的文章。叶生把自己一生的学问都传授给了再昌。考试中的七个题目,再昌回答的都很好,获得了第二名。</p> <p class="ql-block">7,一天,丁县令对叶生说:“你用毕生的才华让我儿子成名,而你的才华却被埋没了,怎么办呢?”。叶生说:“可能是命中注定吧,借助您的福泽,让我的文章得以流传,让天下人知道我并非无能,这就足够了”。</p> <p class="ql-block">8,再昌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部中主政,他带着叶生一起赴任。一年后叶生也考中举人。当时,再昌被派往南方管理河务,他对叶生说:“这次去的地方离你的家乡不远,先生也该衣锦还乡了”,便派仆人用车马送叶生去了淮阳县的家。</p> <p class="ql-block">9,叶生回到家,走进院子。夫人拿着簸萁出来,看到叶生,吓得扔下簸萁就跑。叶生赶紧说:“我已经考中举人了,才相别三四年,怎么竟不认识我了呢?”。</p> <p class="ql-block">10,妻子远远地说:“你已经去世多年,之所以没有安葬你,是因为家里穷。现在大儿子已经已经长大成人,正准备安葬,请你不要做出怪事来吓唬活人”。</p> <p class="ql-block">11,叶生听到这里些,感到非常诧异,他慢慢走进屋里,看到了自己的灵柩,一下子扑倒在地,没了踪影。</p> <p class="ql-block">12,妻子惊讶地看着叶生的衣服、帽子和鞋子,就像脱下来一样摆放在那里。妻子十分悲痛,抱着他的衣服哭泣。儿子回来见门前停着车马,他向仆人问明情况,吓得跑回家告诉母亲。</p> <p class="ql-block">13,母亲流着泪把她看到的情景告诉了儿子。儿子又详细地询问了随从,才知道了整个经过。随从回去后如实告诉了主人,再昌非常悲痛,泪水湿透了前胸的衣服。</p> <p class="ql-block">14,再昌立刻乘车马哭奔叶生家哀悼,出钱修墓办丧事。又给了叶生的儿子很多钱财,并为他请了老师。一年后又让叶生的儿子进了县学,后来考中秀才。</p> <p class="ql-block">点击我的头像可观看全部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