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纠正被误读的名言

周贵义

<p class="ql-block">或许为了达到特定的教育目的,或许只注重文字的表面意思,或许读句读一半,或许脱离了特定的语境和时代背景,或许是疏忽、或许是理解偏差,总之,有好多名言被误读了,虽然,再正本清源的意义也许不大,但回到本义,了解一下作者的初衷总是好的吧。</p><p class="ql-block">下面,就一些比较常见的名言,予以纠正。</p> <p class="ql-block">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通常被认为是“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但正确理解应为“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了,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怨恨”。孔子是在揭示女子和小人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的某种特性,并非对其贬低。</p><p class="ql-block">二、“三思而后行”:一般被当作孔子提倡凡事要多次思考后再行动。但实际上这是孔子对季文子行为的评价,季文子做事过于谨慎,每件事都反复考虑很多次,孔子认为考虑两次就可以了,强调思考要把握好度,避免过度犹豫。</p><p class="ql-block">三、“相濡以沫”:常被用来形容同处患难的人相互扶持。但庄子原文“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说这种相互依赖并非理想状态,真正的自由幸福是在广阔江湖中各自畅游、相互忘却、彼此独立。</p><p class="ql-block">四、“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常被误解为老天不仁慈,把万物当作贡品。其实“仁”是“偏爱”之意,老子是说天地没有偏爱,对待万物一视同仁,按照自然规律运行,强调自然法则的公正性和客观性。</p> <p class="ql-block">五、“女子无才便是德”:常被理解为鼓励女子少读诗书。但结合其出处及历代文人评价,这句话是说才德若不能兼得,只有德行本身也是一种才能,并非一味贬低女子有才。</p><p class="ql-block">六、“以德报怨”:常被认为是要用美德宽容怨恨。但《论语•宪问》中,孔子面对“以德报怨,何如?”的问题,回复是“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即要用正直的态度对待怨恨,用恩德回报恩德,孔子并不赞同“以德报怨”。</p><p class="ql-block">七、“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常被一些人作为不守清规戒律的借口。但济公禅师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意思是他能让酒肉穿肠不耽误向佛,但旁人学他未必能如此。</p><p class="ql-block">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很多人将其误解为没有子孙后代是最大的不孝。实际上,其正确意思是不孝顺的表现形式有三个级别,以不尽后辈的本分和职责为最大的不孝。“无后”并非指没有后代,而是指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比如舜娶妻时没有告诉自己的父母,孟子认为这是没有做到身为后辈的本分,是最大的不孝。</p> <p class="ql-block">九、 “治大国若烹小鲜”:流行的理解是治理大国就好像烹煎小魚,油盐醬醋等調料放得要恰到好處。但其实老子的本意是治理一个大国不宜“翻来覆去”,不要动辄扰民,更不要乱折腾。</p><p class="ql-block">十、 “大器晚成”:通常被理解为有大才的人成名往往较晚。但在《老子》的原文中是“大器免成”或“大器曼成”,与下一句“大音希声”连在一起的意思是,大器之人看上去似无所成就,大的音响听起来反而没有声音。</p><p class="ql-block">十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现在常被用来劝勉人努力学习,要学的东西那么多,一定要努力学习。但这句话后面还有“以有涯随无涯,怠矣”,庄子想表达的是不能漫无目的地去学习,而是要抓重点,谨慎选择学习的内容。</p><p class="ql-block">十二、 “无毒不丈夫”:原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意思是作为一个男人,要心胸坦荡、宽广。但被好事者改成“无毒不丈夫”,意思完全被颠覆。</p><p class="ql-block">十三、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般被误解为人如果不为自己谋权、谋利、谋色,就要 招 到天地的诛杀。其实“为”字念第二声,是“修养,修为”的意思,整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注重修养的话,很难在天地间立足。</p> <p class="ql-block">十四丶“父母在,不远游”:很多人认为是父母在世,子女就不能出远门。实际上后面还有“游必有方”,意思是如果要出去游历,一定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处。</p><p class="ql-block"> 十五、“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过去一般理解为对大夫不能使用刑法,对老百姓不用讲礼。其实这两句话是对等的,贵族们固然享有特权,但罪行是另有裁决而绝非不问;百姓固然地位低微,但对他们的礼制要求也会低很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