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铜元又称为铜币、铜板、铜角子、铜壳子、铜子儿。铸造于光绪二十六年至宣统三年(1900-1911年)以红、黄铜为主,有少量其他材质样币。</p> <p class="ql-block">清•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制钱十文•开口云龙《中国钱大辞典•清编•铜元》</p> <p class="ql-block">光绪年间,制钱制度崩溃,加之铜原料价格不断上涨,制钱铸造减少,原有的铸钱多被熔化进行私铸。社会商品经济对小面额金属币的需求仍然刚性存在,产生对金属币形制改革的有效需求。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其璋奏请仿造大小铜元,以补制钱之不足。</p> <p class="ql-block"> 清•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制钱十文• 飞龙 《中国钱币大辞典•清编•铜元》</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李鸿章任两广总督。当时的广东与全国一样,市场流通的货币非常短缺,辅币则有大量的香港铜仙币流通。停铸制钱,钱价日涨,银价日落。以粤省地邻港澳商民习用外洋铜仙为由,先行试铸铜元。</p> <p class="ql-block">清•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制钱百文•</p><p class="ql-block"> 一勾须龙(中国钱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二等铜仙每枚当制钱十文,以紫铜九十五分,白铅四分,点锡一分配合,每枚重量二钱,正面镌光绪元宝、满文宝广,上部镌广东省造,下部镌每圆当制钱十文字样。反面中镌蟠龙纹,周围镌英文,译为广东一仙,这是中国最早的铸造铜元。币面花纹精致,式样美观,中间无孔,与方孔钱相比,发生质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清•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制饯十文•金钩须龙 《中国钱币大辞典•清编•铜元》</p> <p class="ql-block">广东铜元作为一种铜辅币,初铸时是银元的辅币。后来又改成制钱,成为本位货币。广东铜元作为应对钱荒的措施,意义积极,发展方向符合历史潮流,开创了中国机铸铜元的先河,一改中国流通几千年外圆内方传统铸币的版式。</p> <p class="ql-block">清•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制钱十文•高宝七剌龙《中国钱币大辞典•清编•铜元》</p> <p class="ql-block">广东铜元类似于银元版式,是中国铜铸币的一次巨大变革,形制与内涵与现代的外国金属货币相似,是中国货币铸造技术及币种选择的巨大进步,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的引进,对清代闭关锁国政策的冲击。作为以枚计数的辅币,深受商民欢迎。带来中国金属货币版式的变革。</p> <p class="ql-block">清•奉天省造•光绪元宝•制钱十文• 癸卯宝奉•长点文坐龙•红铜</p><p class="ql-block"> 《中国钱币大辞典•清编•铜元》</p> <p class="ql-block">继广东首铸以后,全国其他省迅速跟上,开始了大规模铸造铜元。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引发了中国近代货币发展的重大变革。</p> <p class="ql-block">清•福建省造•大清铜币•制钱十文•连纹大清龙《中国钱币大辞典•清编•铜元》</p> <p class="ql-block">铜元是中国近代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品种,制钱的变体品种,新形式和新单位的虚值大钱。由于成本低廉、生产简单、铸利丰厚、外形美观、流通方便迅速取代制钱的流通。品种有光绪元宝、大清铜币、光绪通宝、宣统元宝。</p> <p class="ql-block">清•江苏省造•光绪元宝•制钱二十文•飞龙《中国钱币大辞典•清编•铜元》</p> <p class="ql-block">铜元面值有一厘、五厘、一文、二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一分、二分等,后三种称大铜元,二十文和十文数量最多,流通也最广。十文称为当十铜元或单铜元,二十文称为当二十铜元或双铜元。</p> <p class="ql-block">清•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制钱十文•高北七剌龙《中国钱币大辞典•清编•铜元》</p> <p class="ql-block">清•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制钱十文•勾满文乱水波《中国钱币大辞典•清编•铜元》</p> <p class="ql-block">清•新疆省造•宣统元宝•红钱十文•辛亥年大坐龙《中国钱币大辞典•清编•铜元》</p> <p class="ql-block">清•西藏地方政府造•宣统元宝•四分之一钱卡岡文《中国钱币大辞典•清编•铜元》</p> <p class="ql-block">中国自秦朝铸造方孔钱,至清代尽管钱的名称各朝代不同,形制基本没变,还成为亚洲其他国家铸币的选择。孔方兄作为铸币的代名词,在人们的语言表达及文学作品之中。到了清末,孔方兄成了历史货币的名词,铜铸币没有方孔,代表品就是铜元。彭信威先生对于这次铜铸币形制的改革这样评价:清末不但在钱币的铸造技术上有大的改革,而且在钱币的形制上也发生一次革命。</p><p class="ql-block">下篇:清朝白银货币的流通一一中国货币简史(95)</p><p class="ql-block"> (每月六期,逢5、10日8时发)</p><p class="ql-block"> 敬请指导,欢迎分享!</p>